本报讯 有一张价值堪比《清明上河图》,却一直被埋没的古画,现在正“出现”在杭州南山路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这张2米多长、0.26米高的《上元灯彩图》,描绘了明朝南京夫子庙元宵节壮观场面。
不过,美院美术馆里这张《上元灯彩图》,是艺术家邱志杰的“注解版”,他不但用临摹的方式跟明朝画家隔空对话,还在画面上密密麻麻写了注解。
昨天,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启动全新品牌系列展览“1:1计划”,首展迎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苏新平、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邱志杰两位艺术家——“苏新平:我是这样一路走来”、“邱志杰:邱注上元灯彩计划”。
自从《清明上河图》名声大噪,这种风格的风俗画就成为流行,有许多富商会去向民间画家定制,《上元灯彩图》就属于这一类型的定制画。
“这幅画形成的年代应该在明朝中晚期,原画作者不明。”邱志杰说,“《上元灯彩图》这个名称是徐邦达取的,这幅画有徐邦达写的一个跋,他的评价很高,说此画可以媲美《清明上河图》。”
《上元灯彩图》集中在文人生活的描述上,因为南京夫子庙门口自古就是古董市场。“所以画面集中地画出了中国文人的生活状态,那里面有画廊,有说书人,他们已经开始养水仙花、买假山石、买雨花石、养金鱼、养梅花、养兰花……”
为了考证这张画画的是南京,邱志杰还专程去走访了做秦淮灯彩的艺人,“这幅画中所画的灯,跟现在南京灯彩艺人所做的灯完全一样。我很吃惊,这证明了画家非常写实,画面里出现的东西应该都不会是乱编的。所以这幅画肯定画的是南京元宵节的场面,各种场面都是有依据的。”
自从2010年开始,邱志杰就启动了他的“邱注上元灯彩计划”,先是临摹,然后就开始给画做注解,现在,他还发展出一个庞大的“历史剧推演”计划,要把画面上的人物故事推演成一个剧本,“可以从中派生出很多展览,比如渔翁的装置,就可以做一个展览,也是一个演出,展览就是演出,且展览之间相互关联,这些装置都有操作者。” 本报记者 郑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