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趣事 >> 南锣鼓巷的尴尬:过度开发 被指成商品市场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趣事 >> 南锣鼓巷的尴尬:过度开发 被指成商品市场

南锣鼓巷的尴尬:过度开发 被指成商品市场

作者:佚名      收藏趣事编辑:admin     

  尴尬1 过度开发:游胡同变成了逛买卖街

  北京南锣鼓巷是一条古老的胡同,它与元大都同期建成,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位列北京规划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近些年,南锣鼓巷声名鹊起,来这里参观成为不少人来京旅游的一个必选项目。

  穿行南锣鼓巷,过于浓郁的商业气息扑面而来。从南口穿行到北口,在全长700多米的胡同两侧,商业门脸一个紧挨一个,胡同中买卖的吆喝声、音乐的播放声、游人的嬉笑声不绝于耳。

  一位游客告诉记者:“风尘仆仆来到南锣鼓巷,有点失望,体味不到北京老胡同文化,感觉是在逛买卖街。”

  其实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也在试图改变。早在2013年9月,东城区就对媒体介绍,正在针对南锣鼓巷进行业态调整,并颁发了南锣鼓巷特色商业街区业态准入名录。名录中明确了支持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项目包括具有文化特色的书店、餐饮、健身、旅馆等项目,文化旅游体验类项目,以及艺术品展售、创意产品零售、文艺演出与交流等几类。凡是在南锣鼓巷申请入驻或业态变更的商户,都要签下承诺书,承诺保护南锣鼓巷古建筑风貌,保证装修风格与街巷一致,并接受南锣鼓巷风貌业态领导小组的全程监督。

  然而,一年多过去了,这条熙熙攘攘的商业街却没有什么变化。拆掉古墙壁,改成现代化的门脸,中外游客来南锣鼓巷看到的只是一个商品市场。

  尴尬2 周边胡同:文化遗迹多未开放

  记者日前用了5天的时间,将南锣鼓巷两侧的各8条胡同,全部走了一遍,探寻散落其间的文化遗迹到底有多少、是什么。

  游走于南锣鼓巷片区的16条胡同中,记者先后看到前后共占到炒豆和板厂两条胡同的“僧王府”,后圆恩寺胡同的蒋介石行辕、茅盾故居、镶黄旗官学,菊儿胡同的宏德禅林、荣禄府花园,雨儿胡同的值年旗衙门旧址、齐白石旧居纪念馆,帽儿胡同的婉容故居和花园、文煜宅、可园、达贝子府以及沙井胡同的奎俊宅,秦老胡同的绮园,福祥胡同的王树常故居等景点。还看到了不少极具北京特色的砖雕门楣,穿堂门、蛮子门、抱鼓石、上马石和立有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的规格不一的北京四合院。

  南锣鼓巷片区并非每条胡同都有文化遗迹,但有的又不止一两处。一般文化遗迹的门外都有一块介绍的匾牌和一块石质文物保护标志。有的写着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如镶黄旗官学建筑遗存;有的写着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如僧王府、茅盾故居;有的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可园和文煜宅等等。

  南北走向的南锣鼓巷虽然已是商铺成排、游人如织,但5天来记者在片区其他胡同内只遇到了个别的游客。

  记者在齐白石旧居纪念馆花5元钱买了一张票,进入四合院内参观了东南西北几个展厅。随着游人记者也进入了帽儿胡同37号的婉容故居,虽然已看不到溥仪迎娶婉容前该宅的辉煌旧貌,但漂亮繁复的二道垂花门,高大的正房,依然彰显着婉容娘家昔日的雍容高贵。讲解员在号称是婉容书房的房间里,指着墙壁上的许多照片,向游人讲解着这位“末代皇后”的前世今生。在旧居右侧尚有一门,现在不让参观,据介绍,那是婉容花园。

  不过,可惜的是,在南锣鼓巷,记者只见到这两处开放的遗迹。在雨儿胡同的一处大四合院门口,记者询问一位老住户:“这是谁的宅院,让参观吗?”她笑笑说,“不知道是谁的,也不让参观。”在此地居住的人尚且不知底,游人左顾右盼的寻找答案也就是自然的事了。

  尴尬3 胡同住户:住宅亦景区烦恼多

  在南锣鼓巷片区走访期间,记者发现游客与南锣鼓巷住户的关系让人担忧:无论哪条胡同的住户都不太欢迎游客。

  在不少院落的大门上,都有如此提示:“此为私宅,谢绝参观”“非开放单位,谢绝参观”,风格很像是统一制作。

  在沙井胡同,记者更看到这样的一幕,在一个院落的大门和旁边的两个窗户旁,各挂着一个白色的大牌子。大门上手写着一句顺口溜:“我院无风景,君勿往里行,私闯民宅院,拨打110。”

  窗户旁的牌子则赫然写道:“我院不是蟠桃宫,你也不是孙悟空。若闯我院来扰闹,老君丹炉烧猴精。我院不是嫦娥月,你也不是猪八戒。若进我院来骚扰,红烧清炖上菜碟。”

  这些顺口溜虽然不乏诙谐幽默,但都或多或少表达出对游客的不欢迎。有居民告诉记者,片区内不少院落本身也是文化遗迹,只是还没开放,时常有一些游客敲门来参观探寻。不断被打扰,加上还要一次次地进行解释,很多住户觉得心烦,为避免冲突,干脆就写出一个牌子,以提醒游客。

  如何既展现东道主的热情,又不被游客打扰,也成为很多居民的期盼。一位在胡同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告诉记者,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住户提高主人翁意识,拿出首都人民最好的精神风貌,也需要相关部门把文化遗迹开放区与居民住宅之间的区分,展现得更加清晰、规范,“应该有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更加明确清晰的路牌指引,让前来参观的游客,一目了然,知道哪些是开放参观的遗迹,哪些是不对外开放的居民住宅。”(本报记者 王建明 本报通讯员 王玥群)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