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趣事 >> 《养猪印谱》尘封半世纪终见天日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趣事 >> 《养猪印谱》尘封半世纪终见天日

《养猪印谱》尘封半世纪终见天日

作者:佚名      收藏趣事编辑:admin     

  “养猪好处多得很”“一顿猪肉可换五吨钢”、“没有养不好的猪,只有养不好猪的人”……真实反映上世纪60年代社会生活、政策方针的养猪标语,被有心的篆刻名家方去疾、吴朴堂和单孝天化做了一枚枚印章。运用传统艺术篆刻方式来表现养猪的好处,这在历史上闻所未闻,但却是一件古为今用的新鲜事。这套本以为早已绝迹的名家印谱,在尘封半个世纪后重见天日,日前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印章篆刻之精美与印章内容的时代特征,今人翻阅,不失为一部趣书奇书。

  三位名家联袂篆刻

  “养猪印谱,这是篆刻界的‘武穆遗书’!”今年初,这本历经多年波折的奇书终由上海文化出版社推出,出版方还在微信圈打了这个有趣的比方,得到了多位篆刻家的赞同。即便是对印章艺术不太了解,围绕养猪大做文章的时代烙印,读来也有趣非常;篆刻爱好者更不愿错过这部当代篆刻名家的艺术杰作。

  《养猪印谱》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被誉为海上印坛“三驾马车”的方去疾、吴朴堂和单孝天三位篆刻名家在创作的黄金时期共同完成。当时,为了宣传党的养猪政策,这三位在艺术上志同道合、在创作上风格各异并有多次合作经历的篆刻名家,在文史学家魏绍昌先生的协调下,收集整理当时报刊上关于养猪的社论、谚语等作为印章内容,共同完成了这一篆刻史上首部以简体字入印的作品。《养猪印谱》完成后,曾在上海博物馆公开展览,得到了金石界同志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齐燕铭、郭沫若等同志的支持鼓励,齐、郭二位还亲自为该印谱题写了扉页和《序诗》。

  无论从作品的创作规模、篇幅内容还是编辑形式的理想化程度看,这部《养猪印谱》理当是方、吴、单三位最为看重的创作精华。但由于它是大跃进时期的产物,加上随后发生的三年自然灾害导致养猪方针一度有所改变,因而《养猪印谱》的出版遭遇了一波三折。最初只钤印了为数极少的原打印谱,随着这些前辈都先后离世,《养猪印谱》几乎已绝迹。

  长女家中尚存一册

  2014年,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博物馆研究员、海上印社副社长刘一闻在与方去疾长女方箴、女婿董勇的一次闲谈中偶尔提起《养猪印谱》,恰巧董勇夫妇家尚存一册印谱。

  为了让这本篆刻界久负盛名的《养猪印谱》与今天的读者见面,弥补只闻其名的遗憾,刘一闻亲自担任主编,在忠于原貌的基础上,增加了印章和边款的释文,并撰写万字长文《〈养猪印谱〉记忆》,简述了三位篆刻家的生平及《养猪印谱》出版的坎坷经历。

  三人均是晚报作者

  刘一闻表示,那时家喻户晓的《新民晚报》,无疑是一个上海市民所热心关注的文化窗口,茶前饭后一份晚报,从中了解天下大事和市井百态,已经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习惯。尽管《新民晚报》只有四个版面,然内容却十分丰富,尤其是《繁花》副刊,更是受到大家欢迎。特别是逢年过节,必见佳作刊出。

  时常登有印章作品以及此类知识性文章,也是晚报区别于其他报纸的一大特点。彼时,在晚报上出现最多的,经常是方去疾、单孝天、吴朴堂三位先生的篆刻之作,有单独发表的,也有三者合作的。刘一闻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犹如“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和“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踏踏实实”、“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等好些印花剪贴,以及单、吴两位的《刻印座谈》和《说印》专栏的若干篇幅。

  刘一闻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拜访方去疾先生时,憋不住向他询问《养猪印谱》的出版之事。老师方去疾小心翼翼地将《养猪印谱》原拓本捧给他,并嘱只能在桌上翻看不能带回家云云。当刘一闻问及为何还没见到出版物时,方去疾先生并没作直接回答,只是双眉紧锁轻轻地说了一句“也不知啥时能出”的话。当时的场景和方去疾先生的不快神情令他难忘。

  出版经历一波三折

  刘一闻提到,这部篆刻杰作的出版是一波三折的,因为它是大跃进的产品,随后由于我国遭受了三年自然灾害,养猪方针一度有所改变。当时的出版社要篆刻家们修改才能印行,但一改动势必打乱整个结构,这事就耽搁下来。后印谱又遭遇遗失之劫,一波三折,时至今日,才能让读者重温了当初皆未至不惑之年的三位当代篆刻名家的艺术杰作。

  本报记者 乐梦融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