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墙灰瓦大红门,大大小小的门牌错落有致。今天上午在丰台文化馆开场的室内新春游乐会,首推“胡同里的北京味道”门牌展。火药局二条、东北木吉巷、东茶食胡同、后车胡同、西四北三条、阳泉胡同……一个个门牌,流淌着北京城千百年来的记忆。记者找到这些门牌的收藏者阿龙,在这个洋溢着年味儿的日子里,为您讲述门牌背后的北京味道。
胡同在消失
门牌留下记忆
阿龙,大名宋振忠,今年51岁,他家祖祖辈辈在雍和宫旁住了300年。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开始跟着母亲走进了收藏天地,藏品主要是老北京市井生活的老物件。而门牌,是他自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收藏的。
“那时候老北京城的胡同开始大规模拆迁,看着一条条消失的胡同一个个消失的地名,我觉得要做些什么才成”,阿龙回忆说,他收藏的第一批门牌是东直门外的二道沟胡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哪里有拆迁他就奔哪里,到现在收藏的门牌已经有2000来个了。
“我收藏的都是那些消失的门牌,我想以这种方式证明它们曾经的存在”,阿龙告诉记者,游乐会现场那个“三道栅栏胡同21号院1-3”的门牌,就在全国政协礼堂对面,如今已经消失了。“一个个门牌就是胡同的记忆,可能对于一些人来说就是他回忆的时光。”
为收“正黄旗”
雍和宫到颐和园骑了5趟
收藏门牌20多年,阿龙已经摸出了门道,找拆迁公司、到胡同里踅摸、上街道社区、到古玩市场,还有就是和收破烂的人建立起热线联系。如今阿龙收门牌在圈子里已经很是闻名,不少人辗转找到他,“都不是为了赚钱,就是想一起留个念想。”让阿龙记忆犹新的是“正黄旗”门牌的收藏。
“当时我接到一个人的电话,是个70多岁的老爷子,家在颐和园那边的正黄旗,说是有4块‘正黄旗’的门牌,拆迁了,老人舍不得扔,辗转找到我想把门牌卖给我。”阿龙说,祖上是满族镶黄旗的他对这类老物件有着难以名状的执着,接了电话,骑上电动车,他从雍和宫就奔了颐和园。
“好不容易找到了老人,一开始老人说200元一个卖给我,可是老人的妻子儿子不想卖,觉得应该自己留下。”阿龙没有气馁,尽管往返一趟得40公里,阿龙愣是骑着电动自行车往返了5趟,给老人买豆汁、买水果,陪老人聊天,最终他的藏品里增加了这几块难得的“正黄旗”。
4处庙会设摊
传播老北京记忆
阿龙这30多年来收藏了26多万件老物件,光中国的老爷车就有20多辆,还有清代的骡车、马车、冰车、战车等,如今这些老物件大多沉寂在河北等地的库房里,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了收藏这些,家里穷得叮当响!”而他依旧骑着他那辆电动自行车在北京的胡同里转悠。
今年阿龙在4个庙会设了摊儿,除了在丰台文化馆游乐会,还在地坛庙会上设了个“北京胡同声音”展,在雕塑公园设了个“估衣铺”,在八大处庙会是“叫卖非遗展”……如今阿龙在不遗余力地宣传着老北京的那些记忆。“我们都是在吃老祖宗的饭,民族文化是人类的灵魂,老北京的根儿在这儿,我们得为子孙后代留下一口饭。”
本报记者 孙颖
链接
看民间花会绝技
春节除了看热闹,还要玩新意。丰台室内新春游乐会从初三到初六,上午9时30分先进行花会表演,10时至16时30分庙会开放。民间花会表演是重头戏,文武中幡圣会、刘家村五虎少林圣会、怪村太平鼓、义振旗缘太少狮会等齐上阵,演绎最传统的民俗年味。游乐会票价10元,凭票可免费参加有奖猜谜、幸运大转盘、套圈、激光打靶、趣味投篮。现役军人、持有老年证者和身高1.5米以下儿童免票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