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九王坟 驮龙碑受损》追踪
法制晚报讯(夜线报道组 新闻观察员 孟国忠)近日,市级文保单位孚郡王陵寝(俗称九王坟)内,原本完好如初的大石碑遭到人为破坏。
本报报道此事后,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他们已加强了对文物的防护措施,封闭了进入碑楼的四个门洞。
回顾 九王坟驮龙碑受损
位于海淀区北安河附近的九王坟,其地面建筑在现存清代王爷坟中,是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陵寝内有一座7米多高的驼龙碑,被形容为硕大无比。
近日,有文物爱好者发现,驼龙碑的副座两侧出现破损。四爪蟒石雕疑遭钝器打击,鼻头、胡须处留下明显的疤痕,露出了雪白的新茬,在昏暗的碑楼内显得格外刺眼。
北京园寝遗址调查保护团队成员向记者提供的照片显示,至少在2013年底时,这座驮龙碑尚且完好。
回访 碑楼门洞完全封闭
2月27日,本报报道了此事,并向海淀区文委反映了驮龙碑受损的情况。海淀区文委立即采取措施,组织人手对碑亭的四个门洞进行封闭。
昨天,记者再次来到九王坟,发现碑楼的四个门洞,已经被灰砖封闭。任何人都无法出入碑楼,不要说人为破坏,想看一眼都不可能。在这之前,碑楼可随意出入,可近距离观赏石碑、研读碑文。然而同时,文物也存在遭到破坏的风险。
文物爱好者赵先生说,这样做虽然谁都看不见了,但也可防止石碑的风化。一位当地村民说,封门也是无奈之举,对于一些不自觉的人,实在防不胜防。记者观察,古墓周遭人迹罕至,无人进行严格地看护,即便有人破坏文物,也不易被察觉。
《京郊清代墓碑》作者杨海山告诉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末、直至2000年,九王坟的碑楼从来是大门紧闭。想不到能随意进出后,石碑却遭到了破坏。
●背景链接
清道光皇帝第九子孚郡王奕譓的园寝,又称九王坟。奕譓(1845—1877),于道光三十年(1850)封孚郡王,同治十一年(1872)加亲王衔。其园寝坐西朝东,依次建有石桥、碑楼、祾恩门、祾恩殿、宝城等。1984年,公布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夜线报道组 新闻观察员 孟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