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趣事 >> 敦煌壁画:人神共舞 惊现梦露经典动作(组图)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趣事 >> 敦煌壁画:人神共舞 惊现梦露经典动作(组图)

敦煌壁画:人神共舞 惊现梦露经典动作(组图)

作者:佚名      收藏趣事编辑:admin     
刷牙、洗脸,新的一天开始了。 刷牙、洗脸,新的一天开始了。 嫁娶图 嫁娶图 石窟艺术的创造者 石窟艺术的创造者  唐朝学子 唐朝学子  各国王子举哀图 各国王子举哀图

   一

  令张大千乐不思蜀的,是敦煌唐代壁画的古典美。

  让常书鸿流连忘返的,却是敦煌早期壁画的超现实主义画风。

  1935年秋天,留学法国的常书鸿看到伯希和编著的《敦煌图录》后大为震惊。他一直崇拜欧洲文艺复兴的艺术,不知道中国还有这样一种绘画传统——仅凭线条就有一种摄人魂魄的力量。他觉得,拿西洋油画的精品与敦煌壁画相比,无论在时间上,还是艺术手法上,敦煌都毫不逊色甚至超前。

  深受法国现代派绘画影响的常书鸿,把敦煌早期壁画与法国野兽派等量齐观,他甚至怀疑敦煌275窟北凉壁画《伎乐图》,在1532年之后被法国野兽派画家卢奥抄袭成《对耶稣的嘲弄》。尽管二者的创作时间相差1500年。

  显然,《对耶稣的嘲弄》是卢奥从《敦煌图录》中获得的灵感。常书鸿从中看到了中国绘画摆脱西方艺术主导的希望。

  著名翻译家和艺术评论家傅雷先生也发现,敦煌壁画作品最合乎现代人的口味,现代人可以在敦煌壁画中汲取无穷的创作源泉,学到一大堆久已消失的技巧,体会到中国艺术的真精神。

  美学家、诗人宗白华认为,受西域传来的宗教信仰和新艺术技法的刺激,敦煌画家摆脱了传统礼教的束缚,在洞壁上尽情挥洒他们的幻想和热情。线条、色彩、形象,无不飞动奔放,虎虎有生气。他说:“天佑中国!我们的艺术史可以重写了!”

  历史上曾经无比辉煌的汉唐绘画传统掩埋沙漠数百年之后,终于在遥远的巴黎街头,在北平、上海,被常书鸿等人再次发现。

  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幸运。

  

  五代时期,敦煌画工绘制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形象地图《五台山图》。这幅45平方米的巨型地形图以五台山为中心,描绘了从河北正定到山西太原方圆五百华里的广大地域,共计有寺院、亭台、城池、民居等建筑近200处,穿梭其间的僧人、信徒、官兵、农夫等各色百姓428人!远山近水一目了然,透视关系清晰可辨。

  这幅世界上最早的立体地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准确。如果今天的人按壁画的标示从正定走到五台山,也一样不会迷路!

  建筑学家梁思成在这幅壁画中发现了一座寺院——大佛光寺。第二年他到五台山考察时,意外地找到了大佛光寺和宝塔,与壁画上毫无二致。

  在遥远大漠的洞窟里,在没有定位仪器的古代,敦煌的画家怎么会画得这样真实、准确和可信?它令梁思成惊诧不已。

  美学家黑格尔曾质疑:“中国人连透视都弄不清楚,还谈什么绘画艺术?”

  对此,常书鸿曾很不服气,但一直找不到反驳的证据,看到《五台山图》中的建筑群,他喜出望外:这不就是透视法吗?而且时间比欧洲早了好几百年!

  欧洲直到十四、十五世纪才有了透视法的概念,而敦煌画工早在七世纪就能在平面图中表现出立体场景。只不过,中国不叫“透视法”,而称“远近法”。

  与西方的焦点透视不同,中国绘画一直沿用鸟瞰式的散点透视法,它展现了焦点透视无法表现的辽阔境界。如果中国的画家再往前走一步,完全可以创造出透视法来,可他们没有这样做。因为中国画家认为绘画是艺术,而不是科学。我们不需要画得像照片一样。绘画首先要表现的是人的内心世界。

  常书鸿说:西方人是从人间看宇宙,而中国人却是从宇宙中间看人。

  

  近两年,网友从敦煌壁画和藏经洞文书、绢画的犄角旮旯里搜罗出来一组“敦煌无厘头”相册,这些另类敦煌绘画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引起一片惊呼。

  人们看到,敦煌壁画中不光有富丽堂皇的佛祖菩萨,也有稀奇古怪、囧态百出的凡夫;有让张大千拜倒的稀世杰作,也有让网友争相吐槽的“学生涂鸦”。它们多出自初学者之手,透露了一千年前敦煌画工的风趣幽默,让庄严法界有了人间烟火味。

  常书鸿打心底里敬佩敦煌的无名画工。这些画工不留恋什么功名利禄,也不标榜什么胸中丘壑,而是切切实实地描绘社会生活和佛国世界,创造让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这正是当代中国绘画和中国文化复兴的希望所在。

  敦煌石窟是一个人神共享的舞台,一部大型连续剧的片场。在这部连续上演了1600年的连续剧中,敦煌画工就像杰出的导演,大笔一挥,就让各色人物各就各位、各得其所。

  敦煌492个洞窟中留下了数万个世俗人物形象,从国王、大臣,到商旅、农夫,无所不有。仅出资建窟的供养人画像就达9000多身,组成了一个世界上最长的人物画廊。世俗生活中的播种、收获、宴饮、乐舞、嫁娶、战争、出行等场景大量出现,将尘封千百年的历史细节一一呈现。

  在没有摄影技术的时代,这些源于生活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组成了一部跨越千年的形象历史档案。

  敦煌石窟艺术之所以千年不衰,就在于它表现了现实生活。敦煌,这个佛国世界还包藏着另一个更加辽阔的现实世界,一个包罗万象的全景社会,一幅斑斓多姿的众生相。

  写实传统不是西洋画的专利,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敦煌绘画样式,同样是中国美术的悠久传统。敦煌壁画的写实与文人画的写意共同构成了中国绘画史绚烂的两极。

  那么,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什么中国绘画的写实传统完全中断,以至于要从西方引进呢?

  从五代开始,中国美术史发生了一个微妙的变化:手艺高超的画家都被招募到宫廷画院,给皇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剩下的画家沦为民间画匠,艺术水平和社会地位同步下降。由于很少有高手参与,中国的佛教壁画渐渐走向了低谷,再也没有出现唐朝那样的盛况了。

  到了清末,文人画家否定技术,拒绝写实,完全脱离了时代和大众,中国画的路子也越走越窄,越来越没落了。

  

  留下了无数壁画杰作的敦煌画工,却很少留下他们的名字!

  翻遍整个《中国绘画史》,找不到一个敦煌画工的名字。而数百个敦煌石窟,也只找到十来个人的名字。

  为什么敦煌画工不肯留下自己的名字?

  壁画不留名,与那个时代的文化价值观有关。画工是替出资建窟的窟主做工,当然没资格留名。而壁画是佛教题材,画了佛祖菩萨的墙壁上,也不允许画家题名。

  也许,一幅杰出的画作,就是画家最形象的名字。所以,这些伟大的画工们才带走姓名,留下了作品。就像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有风格、成流派的文学样式《诗经》,也没有作者,但这并不影响《诗经》卓然独立、自成一派。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曾对此做出精辟的分析:“敦煌壁画对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贡献十分巨大,对世界美术的影响十分深远,敦煌壁画的历史、艺术地位无与伦比,但谁是这些精美绝伦艺术的代表人物?我们无从知道,但这绝不影响敦煌壁画自成一派,鹤立于中国美术史上。如果非要找出一个代表人物,那和创作《诗经》的代表人物一样,就是充满智慧、充满想象力、充满创造力的古代劳动人民。”

  从这个意义上说,敦煌壁画可看成是中国美术的“诗经”。(特约撰稿人 秦川 安秋)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