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趣事 >> 让日本人真切感受到与中国书法的渊源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趣事 >> 让日本人真切感受到与中国书法的渊源

让日本人真切感受到与中国书法的渊源

作者:佚名      收藏趣事编辑:admin     
日本书道联盟理事长丰道春海80多岁时率第一次日本书道家代表团访问筹建中的上海中国画院,前排坐者为丰子恺(左一)与丰道春海(左二)   日本书道联盟理事长丰道春海80多岁时率第一次日本书道家代表团访问筹建中的上海中国画院,前排坐者为丰子恺(左一)与丰道春海(左二)  青山杉雨在镇江焦山访碑  青山杉雨在镇江焦山访碑 郭同庆(中坐者左一)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主讲的书法讲座现场 郭同庆(中坐者左一)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主讲的书法讲座现场 郭同庆书法作品郭同庆书法作品

  旅日书法家郭同庆是海上书法大家王蘧常先生的弟子,在三十年前东渡日本时,便在日本策划过一系列中国书画名家展览。现在他每周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主讲的书法讲座吸引了日本不少政界、文化界知名人士的参加。谈起中日文化交流,郭同庆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采访时认为,应该“让日本人真切感受到与中国书法的渊源”。

  旅日书法家郭同庆在日本可算得上是一个传奇,一方面,作为海上书法大家王蘧常先生的弟子,在三十年前东渡日本后,便在日本策划过一系列中国书画名家展览,而后来又创办过一个颇为成功的企业,三年前,他却关停了自己的企业,一心一意在日本从事中国书法的传授教育与创作。他每周在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主讲的书法讲座吸引了日本不少政界、文化界知名人士参加。谈起中日文化交流,郭同庆在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对话时认为应该“让日本人真切感受到与中国书法的渊源”。

  从组织展览到教授书法

  艺术评论》(下简称“艺术评论”):作为东京艺术院院长,您是王蘧常先生的弟子,旅居日本30年中,在海派艺术与日本交流这方面,到日本策划过不少活动,之前这样一个历程想请你介绍一下。

  郭同庆:我是1987年到日本的,王蘧常先生是1989年过世的。因为先生身体欠佳,到晚年就在家里,或者说没有到退休年龄就在家里了,这样也就没来过日本。我本人从上海东渡之后,把在上海市青年宫举办的书法个展作品,在妻子的家乡也展出了一下,很受欢迎。那个年代媒体对我特别有兴趣。他们还请我上电视台,中午新闻节目安排了我的特别介绍。因为我被接受的程度远远超出我的预料,我便留下进行书法创作和传播。日本的书法很普遍,但在篆刻方面有点不足。自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我请了两位传统和创新的典型篆刻家来群马开讲座,办展览。他们都是海派的代表人物。他们是钱君匋和韩天衡。韩天衡是1989年。办展览时他夫妇都住我家。那时我家小,想起来亏待了他夫妇。当时这个展览第一站在静冈,由一个他的学生帮他做的。第二站是群马,当时的首相中曾根发来了贺电,应该说非常隆重非常体面的。当时还安排了好几场篆刻讲座。讲完还示范表演。

  艺术评论:钱君匋先生什么时候来的?

  郭同庆:我记得是1993年吧。那年他正好八十八,日本叫“米寿”。还有一位老师,上海画院的老画家邵洛羊正好“喜寿”(七十七)。米寿喜寿在日本都要祝寿的。又可祝寿,又可东渐传播交流。这样我就把两位老先生一起请来了。钱老为展览创作了一批精品。在篆刻的传播交流方面,群马篆刻家协会正式邀请钱老讲课和示范。虽说当时88高龄,他眼力一点没问题。在讲座结束前,安排了提问时间。关于眼力,他说前年去看望美国的儿子时,作了白内障手术,之后很好使。说到健康,他说早晚注意两点。早上,站着写字画画两小时,如同打太极拳一般全身运气健身。晚上,不吃山珍海味,基本保持喝粥。钱老对赵之谦、吴昌硕和于右任的研究收藏在日本也小有影响。群马县有位标准草书大家,被誉为“于门四杰之一”的于右任的日籍弟子金泽子卿。那五天的展览,金泽先生几乎每天来。聊于老也聊收藏,谈书法也谈篆刻。记得由邓小平题书签,三原出版的第一本于老作品集里,收尽了钱君匋上款的于老精品。所以,于老弟子金泽子卿是十分珍惜与钱老交谈的时间的。

  艺术评论:再说说王蘧常先生,我看他后来给您写了贺联。

  郭同庆:1987年5月,我在上海与上海外语学院留学生百子结婚。先生身体欠佳,没能参加仪式,但他送我这个对联,我觉得是最好的贺礼。先生的对联是“隔海联姻是合璧,述书有赋得传人”。虽说我担当不起这个重任,但是,我从那天起,就想怎样才能不辜负先生的期待。大家都知道,搞文化搞书画都得有一个物质基础的保障。我后来在日本办公司,搞进口搞承包。为了回归书画,把一个非常健全的公司、每年都能营利交税的公司关掉。我作为华人能打入日本的建筑界其实是不容易的,而且能参与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馆、三井住友银行大楼、TBS电视台、富士电视台这样的建筑。作为第二承包,就是专业承包,公司拥有从设计到加工、进口和工程管理的优秀团队。正在那时友人拿来了日本著名金属工匠复制的“宥座之器”。我将其放在客厅,细观其型,试使其能。我得到莫大的启示。回归砚田是迟早的。因逢曾也是孔子的爱物“宥座之器”的同类器物,这促使我的回归日程提前。回顾这回归后的三四年,我作为专业的书法研究者投入了时间、投入了心血。面对这小小的成果,我感恩王蘧常先生厚爱和寄托。

  艺术评论:关掉公司,而从事文化交流,从经济上来说这损失其实是比较大的。

  郭同庆:一个人的生活水平和他未来的生活模式可以定一个标准,因人而异。就我个人而言,能温饱,有院子有住宅,能不为金钱而创作,安心地搞书画文化交流,应该是自我设计的理想的人生模式。我在上海时是一个区少年宫的穷教师。我不会过奢侈的生活。

  艺术评论:您在东京的中国文化中心免费教书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郭同庆:从讲座一开始的时候,2011年的10月份,到今年四年了。去年是三周年,在这与张伟生老师合作举办了一个中日“谦和雅集”。日本原首相福田康夫与鸠山由纪夫也来的。去年的讲座三周年纪念师生展的开幕式上,东京中国文化中心还特意颁发感谢状。中国的“文化中心”开讲座是作为公共的文化交流。它的定位是中国文化部驻日对外文化交流机构。这个机构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就跟大使馆一样。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商业的基地来利用,中心主任在开讲座前,跟我商量此事。为国家传播文化,义务地开书法讲座,我一口答应了。当时有很多日本人想学中国书法,大使馆的官员也想学,我也有时间,我就答应下来了。一搞已三年半了。

  艺术评论:讲座在东京,您住在群马,够远的。

  郭同庆:以前我住东京品川。回归书画隐居后,我搬回了群马。20年前我在群马买了隐居用的“草庐”。这个带一个院子的草庐也不小。早上能在院子里打太极拳,妻子养鱼种花。我有被誉为“关东第一桌”的大书桌,因为可以画八尺整张的作品,我十分知足。还有挂有唐云、钱君匋两位老先生题写匾额的书房“谦石庐”。我不去东京上课时,就在“谦石庐”研究章草蘧草。也在补文学历史课,也学着咏诗作句。正在努力将以日语为工具思维的大脑转换为原来的母语思维。

  艺术评论:您教书法,又是从上海出来的,那么您在讲座中怎么讲解与海派的艺术渊源?

  郭同庆:海派是包罗万象的。

  艺术评论:有一个说法是海派本来就是海派无派。

  郭同庆:对,海派是归纳融合的,在上海时间长了,谁都是海派。

  艺术评论:其实从某种角度说这是个地域名称。

  郭同庆:我本身是海派小小的一员,所以我去年的书法巡回展叫“墨海一粟”。实际上东京中国文化中心教什么呢?我曾搞了一个千字文学习讲座,每次我们一起学“四字一语”。我们学它的内容,用各种字体来去学习书法的宽度。现在目前是楷书为主,还有隶书、草书,以前还有行书,两个小时讲座,要全部写是写不深、写不透的,比较浅的,但一开始三年是每周一次,回家练习,所以按照这个是吸取日本的一种教学方式。老师综合性地参考各方面资料写欧阳询风格的楷书,我的楷书是欧阳询风格,带一点北魏的味道,力量比较强。今年4月日本新年度,为了纪念自己的先生王蘧常先生诞辰115周年——就是把海派很重要的一个大家的字体与精神传下去——成立了一个王蘧常先生显彰会,现在会员还比较少,主要是我的学生。等于是让会员们学习研究他们师爷的书体。海派东渐,是建立在这种传播的基础上的。说一句较极端的话,没有吴昌硕的弟子河井荃庐在日本的传播,光靠王一亭的努力,日本也不会形成如此广泛的吴昌硕支持层的。

  艺术评论:效果怎么样呢?这个要求就很高了。

  郭同庆:现在刚开始让他们试一试,他们觉得先看老师写,现在让他们写,很难,这是第一。但是特别有趣,与各种草书不同,有一个造型上的在不平当中求平稳的、险峻当中平稳的字型特点,先生的用笔看上去很圆,其实很浑厚,圆而不滑,这一点我们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觉得通过自己的老师郭同庆来看这个字体,非常有特点,他们觉得很有趣,很有兴趣在学。我想通过这个讲座,几年的学习研究,搞一个研究发表会,同时展览日本学生的蘧草习作,届时再扩大一点研究学习的团队。这样的传播,也是我这个“传人”的使命了。

  日本书法是一团体一风格

  艺术评论:你在这里教书法三年多,这个学员的结构,包括对中国书法的理解是怎么样的?

  郭同庆:虽然我在这里是义务地教学书法,但在教学当中,第一,我能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目的,对我个人来,这又是非常光荣自豪的事情。我在日本时间长了,也想建立一个良好的在日华人的形象,所以我自己吃点亏是小意思,主要是他们对中国文化喜欢加深理解,这是钱买不来的。所以很多学员,其实他本身也不是书法家,因为经常跟中国交流,比如有一个人,是日本创价协会副会长,在日本影响很大,也是在这里学习书法,现在是我的学生会会长,他也是创价协会的国际交流中心主任,对中国有理解。所以他听到东京中国文化中心要开书班,他以前没有学过书法,他特别高兴,马上就报名了。成员还有小野和藤村还有日本经济新闻、朝日新闻社退职的编委。他们退休了,就想要学习书法,觉得中国书法还是一个渊源,他们这种身份和他们的年龄,觉得跟一般的日本书法老师学也不相称,所以他们就跟着我学,类似这样的人物,还有东京华侨总会会长廖雅彦,也在跟我学习书法。所以这是用金钱买不来的,所以你用你的知识来弘扬文化,也为他们个人提高了中国文化的素养,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与中国书法的渊源。

  艺术评论:其实也是架一个桥梁。

  郭同庆:对,他们更崇拜中国文化,通过崇拜老师来崇拜中国文化。

  艺术评论:他们学习态度一定是很认真的吧?

  郭同庆:那当然。

  艺术评论:这里面还涉及一个问题,老一辈日本人对中国文化、中国书法其实是理解比较深的,后来战后成长起来的更年轻的人,不知道你的学员当中三四十岁的人有吗,从你的教育经验看,他们的理解是不是有一些差异?还有一个问题,他们之所以这么热爱书法,有没有感觉到对中国书法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郭同庆:中国书法跟日本书法原点是一样的,也都是我们秦汉文化或者大唐文化,到三国魏王已经颁发“汉倭奴国王印”给他们了。所以原点是一样的。但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要脱亚入欧,在政治上是引进欧式的议会体制,经济上产业革命,所以成为工业强国。在文化上明治维新就是政治和文化的联系,体制、内容,他放弃了古汉语的教育,明治以前的日本文人会念汉文、写汉诗,他的学校教育必须要写汉文,就等于写文言文一样。日语中间有的中文汉字后天都是保持的,但一般的人已经不学古汉文了,或者一般的中文课就不学了。基于这样的情况书法也受到影响,他们要把书法、绘画列为他们自己的文化,都成功了。到欧洲去,有很多人说书法是日本的,为什么?他们经常去搞展览,我们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还在忙温饱的时候,他们已经在纽约、巴黎搞书法展览了,他们先把书法弘扬在世界,西方人知道日本有很多的书法大家。那种人几乎不是书法的传统派、保守派,几乎都是以日本自己的民族文化为主的少字数,也就是写一个字、两个字的,一般都写一个字的,还有叫前卫书法,这是抽象的。这种东西到西方去,他们很容易接受。这个是走得比较远的,日本把书法变革了。其实传统书法家在日本比较典型的是——谦慎书道会。创始人应该是西川春洞等,西川春洞是西川宁的父亲,也是丰道春海的老师,他是传统的。到丰道春海为止是传统的,而从西川宁开始脱离传统,西川宁本人对赵之谦很有研究,可是他要搞出一个民族性、个性,他开始把篆书用直线写,用短折,把它折断,折断短线写成方正的这种跟篆书的弧线优雅的传统背道而驰,所以他就形成了一个个人风格和流派。青山杉雨、高木也是,与中国不一样。所以他们是讲日本人的情绪、感情,他们叫道不叫法,叫书道。道是学问、理念、境界,他要走自己的感觉,也就是玩得开心,写得开心,表现个性。而我们书法就讲究用笔,讲究笔法的“法”。

  艺术评论:但中国有句话“有法而无法”,先得有法才能无法。无法并不是说没有法,它是有法的极致。

  郭同庆:对,在包含的法里面,而不去在意用什么法来写,那就变成超脱了,自然了,这是最高的境界。而日本几乎是倾向于在感情上,在形式上,这个形式不是在怎么用笔用锋这个上,所以在纸张上、墨上,用竹头的笔,各种材料上做很多的研究,墨有淡墨、深墨……这种形象上为了表明自己的个人文化、民族文化,他要远离中国文化,要跟你区别化。所有日本的书法在于一个团体一个风格,个人风格很少,你进入这个团体基本上差不多的风格,你乱写就会被踢出去。

  艺术评论:而且这个学是一定要跟老师学,不是跟经典大师学,我们一般是跟历史上各种经典学得多一点是吧。

  郭同庆:经典大师也学,我们是老师引导他学,所以老师学问高了,弟子也高。日本的变革变得最成功的是日本画。届于西洋画与中国工笔画之间。

  艺术评论:技法上后来也不一样。

  郭同庆:技法上不一样,表现形式不一样。他把西洋画的一种整体,不是挂轴,不是立轴,是横向的镜框形式的,一看镜框好像是个油画,我们中国画书画同源,笔墨、线条是必须有的,中国画没有线条就是没有骨架没有骨头,变成水彩画了。日本是离开了亚洲进入欧洲,就是说不要用线去勾轮廓,又跟欧美不一样,他不讲究阴影、明暗。所以你看几个代表的大画家,平山郁夫、东山魁夷,都是有深浅变化的,但不是光源产生的明暗变化,这与欧洲也不一样,与中国也不一样。中国是勾轮廓、以线为主,欧洲是立体的,由明暗来表现光源的,这两个他都不取,走出了中间路线。

  艺术评论:所以日本画是有风格的,但书法还是不一样。

  郭同庆:对于绘画中的装饰美,他们成功了,但我觉得我们中国这几千年的国画,古代的作品形式跟现在的形式几乎没有变化,用的笔墨、颜料、挂轴、裱装形式也没有变化。所以我们中国字画的传承,我觉得很重要,有的要学古典,还要继续。同时还要有一个发展,我相信在今后的几年,我们通过跟祖国艺术家的不断交流会有发展,我们内部华人跟上海的艺术家,这次组织的“海派东渐十人展”的交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每人都有长处。

  回归古典,开拓书法交流

  艺术评论:还有一个问题,您感觉日本人在真正的书画传统这一块还重视吗?因为我们到青山庆示家、高木家,他们的书房可以看出对中国书画传统经典的理解,当然他们可能是大家,这个还是比较多的,很纯正。普通的民众对中国书法的原典,把握度怎么样?

  郭同庆:日本人很崇拜自己的师长,师长和教授的诱导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大,一个老师是重古典的,他的学派、学生自然也必须讲究古典,一个老师讲创新的,一个派全是创新的。现在书法主要有汉字派,假名派、少字数派、现代诗文派,大概还有一个所谓的前卫派吧。汉字我们分五种字体,都是有汉字派的,假名是以我们的草书变过去的。现代诗文是说平时写的文章,写的自由体诗,就等于有假名有汉字加在里面,平时写的文章写的诗放进去,他们日本人比较好用,比较好读。在这个中间最讲传统的就是汉字派,那么现在日本的《读卖新闻》的一个书法团体叫“读卖书法会”,它很重视传统。其他两个大的书道会,叫每日书道会、产经书道会,这两个是属于比较革新的,创新比较多,因为他这进不去,保守的读卖新闻会进不去,就独立搞了一个比较重视创新的派别,汉字也有,诗文、假名也有,现在搞数字的,还有搞前卫的。讲传统的这里边,对明清字画研究比较深,比如王铎、傅山、赵之谦、吴昌硕等在日本影响都很大。

  艺术评论:比如每日书道会对王铎有研究吗?

  郭同庆:每日书道会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作为初级阶段每个书法家要打基础的时候,他们都有过程,他们创造了以后就把这些给扔了的书家比较多。背道而行的话,才能创造的成分大。所以不一定完全要继承,但是你的创新里边有传统的成分的话,你的创新有一个深度大家容易接受。有一些东西就像画一样的,别人看不懂的。日本的书法教育,主要是各个书法教室在上面有一个大的会,这个会的会长就等于是一个祖师爷,他每次把自己写的字印在会里的杂志书上。那么大家通过老师的这个字体回去再临,临了以后交给他,他叫几个助手给他评,这一期杂志谁临这个临得好,老师的作品这么大,把得奖的作品小一点放在上面。这样就有一个程序让你慢慢往上走,不一定台阶高了就水平高了,他那是按照他的要求来衡量你的。

  艺术评论:不像我们国家有民间的有官方的,当然官方的比如中国书法家协会也有很多的争议,可能大家对这种机制有一些讨论。像日本的书道协会和中国的书道协会,他们对中日交流怎么看?

  郭同庆:1972年以后日本是发达国家,他们觉得这个文化的根源在中国,所以就有大量的书法团体去访问碑林或者是各种书法名家的故居,这个交流很频繁。主要的就说青山杉雨跟村上三岛,一个是关东一个是关西,这两个人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两个书法巨头。一个是研究赵之谦吴昌硕,一个是研究王铎。其实王铎等是通过他们在日本受到推崇,在中国才引人注目,很多都是倒进口的。村上三岛是研究王铎的,他本人是写连绵字体,把这个线都连起来,把王铎夸张化,他有一个王铎显彰会,就研究王铎的。关东那里有谦慎书道会——他们把赵之谦的谦字放在里面,西川宁是当时主要的角色,都是赵之谦的研究大家,是很讲研究中国明清字画。现在这个传统还继续走,还有就是汉字派,也是研究中国文人生活和创作背景的,都是很讲究这种中国传统的,从形式上要让你进入这种气氛,他们也学中国文人作诗,写自咏诗,自己写的挂在那,用书法写出来。

  艺术评论:这个中国现在也有一些回归。

  郭同庆:我们应该回归古典,而研究和开拓新的书法境界。我以为:交流十分重要。交流可以知彼之长,补己之短;交流可以共同发展。

  作者:江村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