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趣事 >> 揭秘张学良珍贵文物去向:交由美国人保管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趣事 >> 揭秘张学良珍贵文物去向:交由美国人保管

揭秘张学良珍贵文物去向:交由美国人保管

作者:佚名      收藏趣事编辑:admin     

  作为一位“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张学良为什么把一生的珍贵文物托付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保存?本文揭开了其中的曲折经过。

  哥大:文物的最后收获之地

  晚年,张学良和夫人对他们在一生中最艰难情况下保存下来的遗产归宿,曾有过几种方案。最先张学良曾准备将所有收藏文物,都交给他和赵一荻多年至友、台北士林凯歌教堂的牧师、1964年他们受洗和结婚的见证人周联华先生。因为周牧师不仅在台湾是知名基督教牧师,同时也是位资深教育家。张学良知道周联华是台湾东海大学的董事长,如果将上述文物交给周联华牧师办的东海大学收藏管理,无疑是可以信赖的。同时,也不必因为一些有政治倾向的文电信札,是否会遭到收藏者的拒绝而感到担心。周联华必然可以与这对老夫妇进行更加妥善的商议后,按照张学良夫妇的意愿接收和管理这些珍藏品。

  但是,张学良却坚持不把自己多年来在国民党监视下保护的珍藏文物留在台湾。尽管他在1990年已经有了自由,然而,张学良始终不想将台湾作为自己人生的最后归宿。除了岛上潮湿的气候让他生厌之外,还有心理上难以言喻的障碍,阻碍着他把重要文物都留在台湾。

  这时,为他做口述历史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采访人员不失时机地建议张学良:可否将上述文物,连同他所做的历史口述资料一起,都交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加以珍藏。这无疑是个大胆的建议。此前,虽然韦慕庭教授(美国历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编者注)在采访人员前往台湾之前,曾经委婉地谈起过在收录张氏历史口述资料的同时,也注意收集与之相关的文物(包括照片和信函等等),但是,那时采访人员还不敢有此奢想。现在,当他们发现张学良夫妇为偌大一批珍藏文物,迟迟寻找不到妥善归宿而备感踌躇的时候,这才提出了上述建议。这使陷入困境的张学良眼睛为之一亮。

  当时,台湾党史馆、国史馆等机关虽然在这时候也把眼睛盯在张学良身上,并且不时透过一些和张学良关系密切的人,从中做些游说工作。然而,台湾企图收藏张学良文物的人均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因为张学良对台湾情治机关、党史馆等单位没有好感。在“两蒋”统治台湾几十年中,带给张学良的都是并不良好的印象。尤其是蒋介石严厉限制张学良人身自由的那段时日,张学良真正体会到幽禁生涯的艰难和困苦。如今张学良一旦有了人身自由,并且身边允许有美国人和他交谈历史,这个机会对他而言就是千载难逢的。何况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当时的张学良眼里,又是数十年关注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的高等学府。该校早在他之前,就曾经对国民党的其他高层政治人物,如李宗仁、顾维钧、胡适等人保存过丰富的口述资料,而他深知如果把他的文物文稿送给这所学校,对他本身无疑有一种引为自豪的安全感。

  文物:封存到2002年才能面世

  张学良漫长的人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他子承父业后的东三省易帜;第二乐章是张少帅出师中原,以兵调停蒋冯阎大战;第三乐章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而现在由赵一荻一手操持的张学良文稿移交事宜,就是对张学良进行人生后事的最后安排——口述历史与移交文物史料,无疑就是张氏人生的第四乐章。

  “哥大”采访小组感到这些都是最为珍贵的文物,可以与张学良进行四年多的历史口述形成对应的两种历史文献。口述的历史可以整理成文字传世,而照片、日记则为更加生动具体的历史镜头。张学良每向采访小组成员出示一幅历史照片,都会为他们讲述一段史书上没有记载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是可以作为史实留存千古的。采访小组成员深切地感到:他们将负有神圣的整理义务。而这种艰难的整理则是一个更加深沉的历史回顾,一个更加繁重的担子落在了他们身上。一张张照片、一页页文稿、一册册笔记,都清晰明确地将张学良在若干年前的历史风云凝缩进小小的方寸之地。特别是张学良自己管理的一只小铁箱子,里面珍藏的东西更是难得的历史档案。

  但是,令采访小组成员感到为难的是:如果张学良将这些现在保存在台湾的文物,运往美国去,会不会引起台湾当局的反对和舆论界的非议。可是,张学良却果断地对采访小组成员的上述顾虑明确作出了解答,张学良说:“在美国哥大之前,任何单位也不曾有人为此事和我进行过接触和探讨,包括台湾许多院校和研究机构。所以,捐献给美国哥大图书馆保护是最好的选择。 ”当哥伦比亚大学得知张学良有捐赠珍藏文物的意愿以后,以韦慕庭和罗福教授为首的“哥大”图书馆表示可以接受捐献者的任何合理要求,根本不存在拒绝接收某些有明显亲共色彩文物的尴尬事情。接下来的就是有关捐赠文物的细节问题,一位采访小组的成员作为哥伦比亚大学的全权代表,带着草签的捐赠文本从纽约飞到台北来,并同意了张学良的要求:将所捐文物一直封存到2002年才面世。

  装箱:文物悄悄运往美国

  就在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紧锣密鼓地筹划这批文稿如何启运离台的时候,此消息不知从何渠道悄然外泄了。不久,就有一位和张学良相熟的友人,前往荣民总医院,探望正在那里治病的张学良。此人是代表台湾国民党的某一机构前来,交谈之中委婉地提到了张学良将把他的一批文稿,交给美国一所大学进行保管的问题。张学良对此虽然有些吃惊,可也早在他预见之中。张学良明确表示自己的态度了,他说:“现在,我不能一女两聘,再说,如果你们想收藏,为什么不早说呢?现在我已经答应给了人家,不能再给你们! ”

  就这样,张学良想把一批文稿交给美国人替他收藏的消息,就渐渐地在台湾传开了。为了不使筹划多时的文稿移美一事节外生枝,张学良和夫人忽然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那就是从他们居住了几十年的北投“朴园”搬往台北天母一幢租来的公寓中。张学良搬出北投后,大批文物移往天母公寓。那里是个非常拥挤的小天地,而偌大的北投“朴园”则成了一座空荡荡的废园。哥大的工作小组仍然不舍昼夜地工作,大量文物急需装箱待发。

  1993年冬天,张学良和赵一荻终于永远地告别了他们生活三十多年的台湾,飞往美国夏威夷做永久的定居。也就在这时候,张学良将自己多年收藏的万余册图书悉数捐赠给周联华牧师主办的东海大学图书馆后,将其他重要文物,如手札、信函、字画、照片、日记等,都在等人整理装箱后,悄悄运往美国纽约。

  (摘自《张学良身后十大谜团》作家出版社出版)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