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位于苏州干将路上的过云楼,是江南著名的藏书楼,历经百年风雨。为重视和保护过云楼的文化价值,经过两年的修缮和布展,备受关注的过云楼陈列馆于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过云楼陈列馆分为“艮庵”及“过云楼”两部分,集中展示顾氏历代藏家事迹及过云楼所藏书画名作、古籍善本情况,彪炳顾氏家族的捐赠义举,呈现顾氏收藏相关的文化艺术活动,再现昔日这座艺术殿堂的文化异彩。
历代过云楼主人 精于书画收藏
过云楼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尚书吴宽的旧居,清代道光年间,进士顾文彬进行扩充,打造成为江南著名的藏书楼,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据记载,过云楼建于清同治年间,是江南著名的书画古籍收藏之所,在晚清及民国初年,过云楼以其收藏之富享有“江南第一家”的美誉。此楼题名“过云楼”,意取苏东坡言:“书画于人,不过是烟云过眼而已”。记者看到,过云楼前厅陈列的是过云楼营造始末。清道光年间进士、后官至浙江宁绍道台的顾文彬于晚年购得古春申君庙址、明尚书吴宽复园故址等建筑,并逐一改建成住宅、义庄、祠堂、花园等,宅第的东路即为过云楼,过云楼后,一条窄窄的小巷相隔,毗邻苏州古典园林之一的怡园。过云楼以天一阁和钟楼为范本,具体规划,则是整个宅院建筑中单独的一座,不与楼房合墙,其式样类似于钟楼。过云楼之建筑方案既总结了天一阁木构之不足,又借鉴了苏州葑门钟楼的特色,防火防盗。“于末进正楼之厢房,开一小门”,这门与过云楼相对,中间修有小桥相连,书画中的上等品存放在阁楼上,中下等品储藏在楼下。过云楼珍品汇聚,保护有方,尤须尽善,顾文彬父子做到了。移步至园内,这里第一展室为“艮庵”,“艮庵”是过云楼第一代主人顾文彬晚年的号。顾文彬原为清末官员,精于书画收藏与整理。该展室展示了历代过云楼主人的生平和贡献,分别是第一代主人顾文彬、第二代主人顾承、第三代主人顾鹤逸、第四代主人顾公雄、顾公柔、顾公硕。经过庭院,可以看到一块题有“过云楼”字样的匾额,它是当年顾文彬的挚友冯桂芬所题。冯桂芬是林则徐的学生,李鸿章的幕僚,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其故居就在木渎古镇。
修缮过云楼时
曾意外发现密室
过云楼一楼的三个厅分别陈列了当年会客厅、书房、画房。会客厅挂有“霞晖渊映”匾额,如今,过云楼藏书及字画大都化私为公,永无散失之虞,并得以发扬光大,过眼烟云终于化作了霞晖渊映。两侧墙面贴有《过云楼书画记》,由顾文彬编著,共十卷,为著者录载自藏书画,书前有顾文彬于1882年所作的自序一篇,前四卷为书类,后六卷为画类,凡书画合璧者皆入画类。西侧的书房内,墙体贴有《过云楼续书画记》,由顾麟士编著,共六卷,续其祖父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补录家藏书画一百一十四件而成书,体例仿前书。步入一楼东厅,墙上的文字内容是顾公雄捐给上海博物馆的书画目录和顾公硕捐给苏州博物馆的书画目录。靠门的是多媒体画卷,参观者可以浏览代表性的画卷。二楼陈列了顾家的一些收藏、捐赠轶事。在二楼的最东侧,里面有一个密室。此次修缮过云楼时被意外发现,一个甬道状的暗室,暗室宽约1.3米,长约7米,高度随屋面坡顶而变化,顾家的古籍善本很可能是放在这个密室里的。在保护书籍字画等文物的同时,为了让市民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书籍内容,陈列馆内添加了不少高科技的多媒体设备。陈列馆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多媒体放映墙,拉开书籍陈列柜下面的抽屉,还能看见书卷造型的触摸电子屏,顾氏后人讲述过云楼的故事可以在这里观看。
修旧如旧
复原过云楼历史文化
过云楼藏书版本类别完备精善,几乎囊括古代纸质书籍的所有类型,在时间上横跨宋、元、明、清,地域上除了中国历代版本外,还有少量日本刻本和朝鲜刻本。专家认为,过云楼藏宋元珍本、稿抄善本、明清刊本中“多有人间罕见的奇秘佳本”。其中最为难得的是自清朝以来就在藏书界极负盛名的宋刻《锦绣万花谷》,曾属季振宜所藏。保存完整的传世孤本《锦绣万花谷》(前集四十卷,后集四十卷),是宋代的一部类书,也就是“百科全书”,堪称全世界部头最大的宋版书。这部书是大师的天文地理与人文风情等各类书籍的集成,穿越近千年的时光,完整传承着宋代文明。2012年6月4日,“过云楼藏书”现身匡时拍场,创下了“过云楼藏书”天价争夺战。结果八轮紧张竞拍,最终以1.88亿的落槌价(加上佣金共2.16亿),被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拍得,这也创造了中国古籍拍卖世界纪录。然而,北京大学以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身份,在拍卖落锤7日之后,申请优先购买“过云楼藏书”。随后,江苏省政府紧急致函北京文物局。6月20日傍晚,国家文物局就北京大学和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为国宝级古籍“过云楼藏书”之争给出复函,确认过云楼藏书将归属南京图书馆和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至此,历经坎坷的“过云楼藏书”终于荣归江南大地。按照江苏省政府的要求,回乡之后,这批藏书将入藏南京图书馆。
据过云楼陈列馆设计者顾克仁介绍,沉寂多年的过云楼进行了全面的保护修缮,曾经在此办公的地下管线所、三轮车公司等多家单位全部迁出。经过两年的时间,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把过云楼的历史文化复原出来传承下去,以此弘扬顾氏家族的藏书文化,再现历代楼主的家风传承。修复严格按照文物维修的要求,按照原样复原,门窗古雅,雕刻精细,木质梁柱都粉刷一新。白墙灰瓦间,修缮一新的过云楼,依稀又恢复了往日的风貌。
本报记者 张毕荣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