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师与赝品伪造者有时只是一步之差。近 日,艺术史学家诺亚•查尼(Noah Charney)在其新书《伪造的艺术》(The Art of Forgery)中记录了艺术品伪造者如何瞒天过海,把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玩弄于鼓掌之间的案例。这其中也不乏有历史上的艺术大师,此书中,诺亚•查尼就 揭示了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在成名前参与制作赝品的经历。
终极大师造假者?
在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 (Michelangelo Buonarotti)成名前,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市场上最具价值的雕塑是古罗马大理石雕。不少传记都记载,即使像米开朗基罗那样伟大的艺术家都可 能在当时卷进人为造假风波之中去亲手伪造古罗马大理石像。然而,这并没有对其声誉造成影响——事实上,把伪造的大理石雕像成功卖出反倒为其艺术生涯增光 ——这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米开朗基罗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创作天赋已经比肩其古罗马前辈。
米开朗基罗的第一本传记由著名历史学家保罗• 乔维奥(Paolo Giovio)撰写,书中写到“他极具天赋……但与其才华相比,(米开朗基罗)粗鲁野蛮的性格却导致其私生活给人难以置信的狭隘鄙陋之感。”据乔维奥记 载,1496年年仅21岁的米开朗基罗雕刻了大理石作品《睡着的厄洛斯》(Sleeping Eros),他将其打磨伪造使之看上去像古代真迹一样。这座雕塑以假乱真出售给了红衣主教拉菲尔•瑞阿里奥(Cardinal Raffaele Riario),罗马早期文物的收藏家(他本来应该很懂古罗马文物的真伪的)。
当瑞阿里奥后来发现自己买的是仿品时,他将雕塑退还给了当初卖给他的中间商巴尔达萨雷•德•米兰尼斯(Baldassarre del Milanese)。然而,就在瑞阿里奥买回这个作品并意识到自己被骗期间,米开朗基罗已经从那个21岁时不为人知的艺术家一跃成为罗马最炙手可热的新星
了——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令他一举成名的佳作——那座伫立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中的大理石雕《哀悼基督》(Pietà)。因此,德•米兰尼斯也自然很乐于接 受从瑞阿里奥手中退回的米开朗基罗作品,并毫不费力地将它再次倒卖出去。而这一次,该雕像则光明正大的以米开朗基罗手迹的标签被出售。
米开朗基罗于1498到1499年期间创作了《哀悼基督》,此后,他早期的仿品也被重新评估不管被当作是一个恶作剧以彰显其作品和前辈们一样出色,还是出于某种具有犯罪意图的原因,米开朗基罗的造假似乎并没有触怒《睡着的厄洛斯》的最初买家。红 衣主教瑞阿里奥竟成为了米开朗基罗在罗马的第一个主顾,他于1496及1497年委托其另外雕刻了两件作品。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成功愚弄了那些自认是专家 的人并不总是令人恼火的事——它也可能使造假者得到专家的喜爱,成为一世大家。
瑞阿里奥买到了《睡着的厄洛斯》并误认为它是古罗马时期的大理石雕像。然而我们无法通过此事确定米开朗基罗创作该作品是的初衷,因为许多16世纪的传记众说纷纭,到底是米开朗基罗造假还是巴尔达萨雷•德•米兰尼斯欺骗性销售,这一问题始终没有统一的说法。
尽管米开朗基罗可能参与造假这一丑闻也许令人 惊讶,但《睡着的厄洛斯》并不是其唯一的伪造作品——事实上,出自米开朗基罗之手的仿品远不止这一件。著名传记作家乔治奥•瓦萨里(Giorgio Vasari)写到:“他也模仿古代大师的画作,用烟熏画纸、并将其染色,使其具有遥远的年代感。加之其以假乱真的绘画技术,人们很难区分真迹和赝品孰真 孰假。因而,他也经常自己把真迹保留下来,用亲手伪造的仿品替代原作归还。”
没有人知道还有哪些作品卷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这场偷梁换柱的造假风波,但这个故事似乎能让我们深入走进这位伟大艺术家的内心,有些时候,天才艺术家和罪犯只有一步之差。
花园小屋里的造假者
2007年11月16日,失意的当代艺术家肖恩•格林哈尔希(Shaun Greenhalgh,生于1961年)因艺术犯罪史上一起空前的造假案而被定罪。而因带头并协助销售肖恩伪造的赝品,他耄耋之年的双亲奥利芙 (Olive)和乔治(George)也一同被定罪。据悉,这家人在17年间通过伪造120多件艺术品赚取了至少82.5万英镑,愚弄了包括佳士得、苏富 比和大英博物馆在内的诸多艺术机构及专家学者。伦敦警察署担心至少仍有100多件其仿制品散落在外被视作真迹。
大多数造假者都擅长专门伪造一个艺术家或某一 历史时期特定风格的艺术作品。格林哈尔希则擅于伪造古埃及时期的雕塑、18世纪的望远镜、19世纪的水彩画以及20世纪中期的芭芭拉•赫普沃斯 (Barbara Hepworth)雕塑作品。格林哈尔希一家最终因为一个小疏漏而败露:在试图伪造一件古代亚述人的浮雕作品时,他们拼错了几个楔形文字单词。
肖恩·格林哈尔希因拼错了几个楔形文字单词而败露被捕肖恩•格林哈尔希在英国波尔顿的一个贫困区长大。虽然他没有受到过正规的艺术训练,但他身为技术制图老师的父亲乔治却很鼓励他,并希望他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成为专业画家。然而,在多次被画廊无情的拒绝之后,肖恩觉得没人认可他的艺术才能,从而对艺术界产生了怨念和抵触。
为了帮助肖恩报复艺术界——同时也补给他们微 薄的收入——格林哈尔希一家制定了一个计划:他们通过在文物源头上制造陷阱的方式帮助肖恩出售仿造艺术品。这家人从老式拍卖会上挑选出比较晦涩模糊的图 录,并选取了许多语义含糊的词语,如“古董花瓶,可能是罗马时期的”。而肖恩则根据这个描述伪造作品,对其人工老化从而使其与拍卖图录中已有的文物相匹 配。随后,专家会被他们眼前的仿造艺术品所吸引,并为这些眼前的伪作寻找古老的依据。
可靠的拍卖图录依据以及专家们对于发现新的文物资讯抱有的过度热情令他们轻易相信肖恩仿品的真实性。也正是因此,使得肖恩家的骗局屡试不爽。这场骗局的点睛之处在于肖恩那坐轮椅的父亲——乔治的表演 ——他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可爱而有魅力的残疾人,他将仿造的赝品拿给专家们过目,声称该作品在他的家族中世代相传。
乔治从不说明该物品是什么,但他会给出藏品来源的暗示——这条线索会引导专家对过去的重要发现进行考察,最终找到物品的“真实”出处。在此期间,专家有足够的空间来得出各自的结论——他们被肖恩一家玩弄于股掌之中,还自欺欺人的为面前的作品寻找有确凿依据的出处。
因而,相比肖恩伪造艺术品的技术和才能,真正具有欺骗性的应属这一家人天衣无缝的欺诈陷阱。用肖恩自己的话来讲,他“只是在花园后的小屋里进行加工制作而已”。
肖恩•格林哈尔希及其家人的故事代表了另一类 造假者的例子:他们自己创作的作品都没有得到艺术界的认可,因而转过来通过造假来企图愚弄艺术界从而实施报复行径。正如伦敦警署的侦探警官伊恩•劳森 (Ian Lawson)所言:“肖恩的行为起源于对艺术界的怨恨,造假并蒙蔽专家而得到认可也是为了证明他们能够做到。”
然而,与其他造假者不同,肖恩并不将其造假经历和牢狱生活当做噱头在出狱后大肆面对媒体引发关注,他在2011年刑满释放后拒绝任何采访,采取了回避媒体的态度。
对于那些被艺术界疏远的人们来讲,肖恩是一个平民英雄。谋取利益并不是这个家庭的伪造赝品的主要动机:肖恩一家一直过着相对贫穷的生活,除了正常工资外,他们很少动用非法手段谋取的收入。当被当时的 艺术品及古董部门主管弗农•拉普雷(Vernon Rapley)问及他们为何选择把那么多钱存在银行而自己却过得那么清苦时,肖恩坦率的说到,“在我的衣柜里已经有5双全新的袜子了,那我还想多要些什么 呢?”肖恩的故事再次向艺术界证明,在一系列精心构思的陷阱布置下,他的艺术技艺已成功地超越了那些业界行家的鉴赏力。
无论是精湛技艺的仿造者最终变成历史著名的一代大师,还是通过艺术品造假而走向牢狱的平民艺术爱好者,成功和失败仿佛总是一步之遥。《伪造的艺术》一书将讲述更多关于艺术品仿造的历史故事。(摘自BBC,译/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