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 珠
朋友老彭爱好收藏,有一家自己的古玩店。但他做古玩生意却总不按常理出牌。有时明明有出价更高的买主,他却把宝贝卖给出价低的。有时遇上不投缘的买家,不管对方出多高的价他都不出卖宝贝。他有句口头禅:君子爱藏,收藏有道。我问他什么是收藏之道,他笑而不答,却跟我讲了一个民国年间的收藏故事。
1936年,家道中落的道光皇帝曾孙溥儒为厚葬刚去世的母亲,决定将珍藏多年的国宝——陆机《平复帖》出手。而此前,他刚出手的另一件国宝唐代名画《照夜白图》,被人买去倒卖到了国外。这次《平复帖》会不会遭遇相同命运,收藏界爱国人士忧心忡忡。但溥儒开出20万大洋的天价,又让有心护宝者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人找到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请他出手收护国宝。这张伯驹虽出生官宦世家,富贵显荣。但清朝灭亡后,其显赫的贵族家世渐向衰落。而且张伯驹此前为收藏和保护国宝文物,已花去大部分家业。如今他也只拿得出6万来买《平复帖》。
6万和20万,差距不是一点点,溥儒犹豫不决。这时,突然有一古董商站出来,愿意接受20万的价格收购《平复帖》。但很快,有人了解到:此古董商背后真正的购买者是日本人。消息传来,众多爱国人士和收藏界名人都力劝溥儒不要转让《平复帖》。
一边是等待厚葬的母亲,一边是国宝将流失海外,溥儒该如何抉择,一时众说纷纭。最后,溥儒作出决定:国事为重,丧事从简。他拒绝了高价,并坦言自己很后悔不慎让《照夜白图》流失海外。他让张伯驹仅以4万大洋收购了《平复帖》。
随后,不甘心的日本人又找到张伯驹,愿意出价30万收购《平复帖》,遭到张伯驹严厉拒绝。在那个战乱动荡的年代,张伯驹拥有这么一件稀世珍宝,不亚于在家埋了颗不定时炸弹。为此,他“蛰居四年,深居简出,无论经过多少离乱,都如性命一样宝藏”。
但是,这样爱之如命的珍藏,解放后,张伯驹却把它连同另外8件精品无偿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张伯驹说:“我收藏过的东西相当多,如过眼云烟。收藏不一定要永远保留在我这里,捐出来,可以使这件宝物永远保存在我们的国土上。”
故事讲完,老彭说:“爱好收藏的人很多。每个人的动机都不一样,或为兴趣,或为投资,或兼而有之。但不论出于什么目的,都要记住‘世间万事皆有道,收藏亦有道’。”
看着老彭挂在店里的一幅字:“天下财富如水流,唯行大道可归海。”我好像明白了什么是收藏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