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群
职业画家是要靠画来卖钱生活的。民国时期,画家常在南纸局、画店、扇庄挂笔单,标出每平方尺的润格。那时画店很规矩,画家也规矩,一般画店收取画价的10%作为佣金,画家一般不直接卖画。现在的情况是,画家在画廊高高标价,于是许多人“暗度陈仓”直接找到家中,画家把画价降下来,虽然“降”了,由于没有了画廊的中介费用,双方皆大欢喜。
民国时期,画店是画家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儿”,大家都遵从这个规矩。画家萧朗曾讲,他的老师王雪涛在几处画店挂笔单,挂笔单一切要听从买家的需要,用什么纸画什么题材,有的买家提供特殊的纸或是扇面什么的,倘若画坏糟蹋了纸,不仅要赔,而且是件很没面子的事。
刚刚出道的画家,先由老师推荐给画店,然后是老师代订润格。上海老画家李卓云也是竹刻家,他的老师也是他的岳父江寒汀,当年看到刻扇骨好卖,就让他刻竹,李卓云在《海上从艺录》中说:“不久老师就替我订下润格在笺扇庄挂润上市了。”齐白石在天津的唯一女弟子吴瑞臻,她年轻时齐白石收其为弟子,并很认真地亲写“推荐笔单”给荣宝斋。当时的风气就是这样,只有老师介绍才能去画店挂笔单。
学生给老师代笔,旧时就有。譬如民国时的溥心畲,自己陪着取画的人聊天,说别着急,后面画着呢。画家本人没动笔,后面学生紧忙活。萧朗也曾对笔者讲,他画的画,老师王雪涛再稍加收拾、签名盖章就是老师的画,在业内称这类画叫“门内假”,可以视为真迹。
名气越大的画家,他的画造假的就越多。上海旧时有金雪野专造吴湖帆的假画,吴湖帆并不发怒,还点评说金的画有些水平,就是线条太刚劲,缺少含蓄和韧性,若不想被内行看穿,应多学董其昌。和吴湖帆颇要好的海派名家冯超然,也不在乎别人造他的假画。他的朋友得了一幅《仕女采莲图》,请冯鉴定再加题跋,冯夜半准备题跋,细看发现是假画,于是题了一首“藏头诗”:此地最宜风月,画中联袂婵娟。不数绿云深处,真如洛浦群仙。
每句头一个字连起来是“此画不真”,但冯说:“此画虽假,但水平确实不差,可以流传后世。现在的画是假的,但我的题跋是真的。如此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游戏红尘,亦艺林中一桩韵事也。”这样的“韵事”古往今来不少。
明代的沈周也是这样,当时被誉为天下第一画家的沈周,每每上午刚画完一幅画,下午几十幅仿的就出来了。沈周不仅不制止,还给假画题跋,他的“理论”是,人家花大价钱当真的买了,我给题个跋,减少些损失。
名家画近年拍卖得越来越高,高得有些离谱。正因为画价高,假画也随之盛行。现在拍卖行一般请画家家属后人鉴定,也闹出些笑话。还有人高价请鉴定家题跋,拿了人家钱的鉴定家,有的竟把假的说成真的。现在买家逐渐聪明了,索性拿着摄像机全程给画家录像,或拿着画作一起照相。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市场经济让真画假画博弈,也让画价“心潮逐浪高”。
(本栏长期征集“日知录”三字篆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