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各大拍卖行对葡萄酒拍卖要么根本不去触及,要么热情转瞬即逝?为什么佳士得[微博]和苏富比[微博]在香港进行着轰轰烈烈的葡萄酒拍卖,在国内却悄无声息?归根结底就是拍卖业绩无法提起拍卖行的兴趣。那么,为什么中国内地的买家,宁愿到境外进行疯狂竞拍,对家门口的拍卖反而兴致不高?根据笔者的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内地进行葡萄酒拍卖的拍卖行,都是进入这个领域不久。如北京保利、广州华艺、上海国拍等,虽然有较长的书画等艺术品的拍卖经验,对于葡萄酒却是刚入门,大部分拍卖行甚至没有专门的名酒部;ASC虽然具有丰富的葡萄酒专业知识和资源,拍卖对它来说却是个全新的领域。葡萄酒拍卖要求拍卖行不仅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拍卖经验,还需要有葡萄酒界公认的专家,让人对他推荐的葡萄酒有绝对的信任感。佳士得和苏富比能够在葡萄酒拍卖中占据领头地位,就是因为有了迈克尔·布罗德本特、施慧娜等葡萄酒大师的存在。而在中国的葡萄酒拍卖行中,这样的领军人物还未出现。
第二,进口关税仍然是中国葡萄酒拍卖的一个阻碍。虽然从2004年开始,中国的葡萄酒进口关税从65%骤降至14%,从而导致国外葡萄酒大量涌入中国,每年递增极为迅速,但是作为拍卖的葡萄酒,因其价值高,14%的关税,加上17%增值税和10%消费税,总共需缴纳40%以上的进口税,这对于竞拍者来说,无异于增加了不少开支。而香港作为免税天堂,可以为竞拍者省下不少的税费,故吸引了大部分的内地人到香港参加拍卖会。
第三,葡萄酒是种有生命的奢侈品,它对于储存、运输等有着严格的要求。佳士得、苏富比、萨奇斯、AMC等,对这些方面都严格把关,有专门的部门确保拍卖的产品得到最合适的储存和运输条件。国内的各大拍卖行也许也有做到这些的,但是让竞拍者们相信一个连名酒部都没有的拍卖行能做到这么细致和专业,也许会比较困难吧。
第四,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拍卖葡萄酒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估。葡萄酒是个很特殊的商品,拍卖行对它的评估,只能在不打开瓶塞的情况下进行。因此,拍卖行必须对产品的来源进行细致调查,包括它的最初来源,经过了几手买卖,每一个拥有过它的人是如何存放这些酒的,等等等等。特别是年份越早的葡萄酒,对它的来源就越要小心谨慎。罗伯特·帕克曾经说过,“这(葡萄酒)是世界上惟一一种产品,你可以一瓶卖到成千上万美元,却没有一张原产地证”。当然,如ASC这样保证只从原酒庄供应,自然是少了很多的麻烦,但是许多真正的稀世佳酿,特别是早年份的葡萄酒,大部分都在私人收藏家的手中,寻找这种稀有产品,对于拍卖行来说,既是诱惑也是挑战。这也是佳士得、苏富比与众不同的地方。即便如此,老马也有失蹄的时候,迈克尔·布罗德本特于1985年拍卖了一瓶据说属于托马斯·杰斐逊的1787年拉菲,此后的20年间,对于此瓶酒的真伪许多人各执己见,赝品的观点最终胜出,迈克尔·布罗德本特也因此不得不黯然离开佳士得名酒部的头位(详见Benjamin Wallace所著The Billionaire’s Vinegar)。由此可见,葡萄酒的真伪鉴别是拍卖前极为重要的准备环节,著名的拍卖行总是要对送拍产品追根究底,确保它是真品。若对产品来源有所怀疑,临时撤拍也是时有发生的事情。出现赝品,对拍卖行的声誉就是一次很大的打击。中国的各大拍卖行,在葡萄酒方面,目前还没有能力获得这样稀有的产品资源,也无法进行如此细致的鉴别。
不管怎样,中国内地既然开始了葡萄酒拍卖,说明还是有一定的市场,毕竟中国的富人阶层人数众多,有钱的地方就有对葡萄酒的喜好。只是这个市场仍需要各拍卖行慢慢培养,各拍卖行也须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并扩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