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5日,由芷兰雅集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艺术品高峰论坛在京闭幕。来自收藏、中介、鉴定、观察、媒体等六方代表就一系列市场热点进行了讨论,其中一个重要话题是拍品的真伪问题,一些外资拍卖行如何对待涉及真伪的作品呢,给入场客户有哪些建议呢?
【业内观察代表】
艺术品的投资者和投机者,这两种人对自己的要求和身份定位,在入场的时候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不能把责任推给拍卖行或者是推给专家,其实都不对,他的多元化应该自己有一个行为的游戏规则。专家也一样,面对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拍卖行就更应该这样了。
国际上最知名两家拍卖机构的资料上表述非常清楚,即“对真假不负责任”,但是有一个承诺“如果有关方专家提出书面意见,可以有一个时间限定的退货机制”。据说书法是付完款之后一年,瓷器、器物久一点两年,但是也说得很清楚,不是您写什么都认,首先是官方鉴定机构,书面鉴定意见,书面鉴定意见是跟图录上文字说明不相符的部分才认可,在拍卖公司来说有一些事情就能回避一些处理的麻烦。这不是推卸责任,这是工作的一个基本的要求。
【缺乏教育】
对于所有买家的自我认定和基础行规的教育,市场里缺少这个环节的。现在捡漏的就卯足劲,拿好大钱包跑佳士得、苏富比买封面。参与者必须得懂一点,每个环节应该对自己的身份和责任有一个基础的认知,这是一个特别大的整理、管理的环节,如果把这个管理的教育环境推给拍协,也不现实。收藏家懂才来买,要对自己认真、负责地说我喜欢这个东西,真的假的哪个专家说了我都不信,我就认定,或者全世界就这仨专家,第四个专家说的不认可,真的没有问题。如果一个投资说我是一个挖煤的,现在艺术品做投资特别好,我真心来不及学了,又想进入行业,但不信拍卖行,因为你是忽悠我买东西的。我只信行家、专家,这事在操作中也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