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日晚,北京保利春拍将隆重推出“史料之鳞爪——孙中山‘永丰舰事件’珍贵史料”夜场拍卖。这批文献题名《史料之鳞爪》,内容大多是1922年孙中山“广州蒙难”避难永丰舰(后改称中山舰)期间,孙中山与各军舰长官副官之间互相往来的军令请示、军费批示、行动命令等,由孙中山亲自批复并署名,体现出当时的经费窘迫和战况险恶。文献包涵孙中山先生与时任广州都督胡汉民、陆军次长程潜、海军司令陈策,永丰舰长冯肇宪、楚豫舰长招桂章、福安舰长林若时、舞凤舰长袁良骅、永翔舰长丁培龙以及国父亲随蒋中正、马伯鳞、陈群、欧阳琳、黄骚等人往来书札共180多件,还有蒋中正、蔡廷锴、胡汉民在事件十余年后的观感,装订为两卷。《史料之鳞爪》最早由孙中山先生副官秘书林直勉先生整理并珍藏,曾于1930年被视为珍贵文物在广州第一次文物展览会展出,后辗转由日本友人木村禧一收藏。1985年,中华书局[微博]将其中部分原稿影印出版于《孙中山全集》中。
“永丰舰事件”又称孙中山“广州蒙难”事件或“六·一六事变”。1922年6月16日凌晨三点,中国广州城内,粤系军阀陈炯明部下粤军总指挥叶举、粤军司令杨坤如、粤军第二师师长洪兆麟等率军四千余人,包围并炮击孙中山居住的观音山粤秀楼,发动了一场震惊中国的军事政变,他们所要驱逐的对象,正是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同盟会领袖,时任非常大总统的孙中山。由于粤系军阀旨在驱逐而非袭杀,故孙中山先生于事变前两小时安全离开住处,登上泊于珠江水面的永翔舰。6月16日下午,宋庆龄亦化妆脱险,并于第二天清晨转赴黄埔与孙中山会合。6月17日,孙中山转登永丰舰(后改名为“中山”舰),率领永丰舰、永翔舰、楚豫舰、豫章舰、福安舰、舞凤舰等七舰从黄埔驶往省河至白鹅潭,炮击大沙头、沙河、观音山等处叛军。此役失利后,孙中山一直在永丰舰上居住、办公、指挥,长达50余天。直到8月9日,孙中山才因病乘英舰“摩轩号”去香港,14日乘俄国“皇后号”邮船抵达上海。也许正是由于“广州蒙难”期间这层密切联系,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后,永丰舰为纪念孙中山改名为中山舰。1938年10月,中山舰在“武汉保卫战”中被日机炸沉长江。1997年,中山舰被打捞出水,2001年修复完工,2011年起在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展出。中山舰历经“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永丰舰事件”、“中山舰事件”和“武汉保卫战”五大历史事件,是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国民革命史上重要的历史见证物。
《史料之鳞爪》中收录了“永丰舰事件”亲历者胡文灿于1929年6月1日撰写的《读史料之鳞爪后》。胡在“永丰舰事件”时被孙中山任命为广州讨逆军第三军司令兼白鹅潭巡卫司令。《读史料之鳞爪后》写道,“十一年(1922)六月陈炯明叛变,总理蒙尘舰上。其时,蒋总裁介石先生随侍总理战乱讨贼,而广东海防司令陈策同志在总理、总裁指挥之下率舰固卫,排大难,应钜艰,卒能扫荡逆氛伸张党纪,厥功殊伟。予对于斯役,曾效微劳。故知其事,颇评兹披阅。斯篇怆怀往事,盱衡国难,丞望吾辈感奋兢惕,一本以往之革命精神,在总统领导之下,努力迈进完成抗战建国之大业,以慰总理在天之灵。愿与亲爱之同志共勉之。”
孙中山先生副官秘书,也是《史料之鳞爪》最初保有者林直勉先生也有亲笔文章收录于文献内,详尽描述了事件发生当时的孙文先生的艰难困境与卓绝表现:“十一年六月逆贼陈炯明叛变后,迄今八年矣(写于1930),十九年七月二十日,偶于和君寓故纸堆中得此八年来未尝或忘之墨迹,为之噩然。忆陈逆叛时,余隋大总统孙公蒙难,奉命任大本营行营秘书主任,兼主会计,日侍左右。孙公在舰,几经磨折,几经艰辛,坚持至五十余日,舰队礮弹多存“海圻”旗舰。而海军司令温树得中途挟之附逆,饷粮则仅新印成之二角五角小纸币,约二百万元,随二三同志自港筹汇港币毫洋及规定行使琼州分行之五元十元旧粤币,然其数量无多。新印成之小纸币又被逆等宣布取消。至是,饷弹俱形缺乏,几穷于因应矣……孙公朝蒙难,而彼等夕俯首以降矣。尚何望其于艰危之际仗义杀贼与?独海军陈策、冯肇宪、招桂章诸将士(某山东士兵最忠勇善战)不付势,不变节,效死不顾,力与逆抗,不以饷穷弹缺而稍妥其心。实倍苦而尤难能者,舰队孤立中流,四方受敌,或遭要塞炮击,或被水雷轰炸。某也,奉命御陆路之敌,不旋踵而阵亡。某也,奉命攻炮垒,不旋踵而陷于贼。至顷刻必须之煤及未,非籍美、德、日诸良友百计筹措,辗转运输,无以为继。被伤者、卧病者、非间接设法,无以得医药。此零篇断简几一百八十页,字字毕现当年险恶艰困之状,非几经周折莫能存至今日。盖北伐军回师讨逆战败北江时,孙公患肝癌,波及眼内血管,肿痛目甚,不能久支,于八月中旬离舰赴沪。”
不论是议论雄文,还是回忆文字,甚或是孙中山“无论何人,非经大元帅签字,不准支款”这样的简单的批示,从《史料之鳞爪》中的各类文献中,都能够读到历史的凝重、先辈的付出和革命的惨烈。如今,血雨腥风、金戈铁马似乎已经远去,但社会的发展,仍要汲取革命年代锐意进取与居安思危的精神才能够一以贯之。
《史料之麟爪》内容真实详尽,涉及人物众多、可靠,保存品相完整,传承有序。林直勉先生在回忆当中提到:“(余部)间道赴香港,另图讨贼,濒行,于夜深,将文件暗碎江中,只留单据,先集于报章,由沙面寄港,辗转流至余寓,展读之,尤足令人慨然悲愤。” 由此可以确定,除了《史料之麟爪》之外,其他所有关于孙中山先生亲历“永丰舰事件”的档案文献业已不存于世,这批文献堪称研究孙中山与“永丰舰事件”的孤品珍本,价值不可小觑。
文献中收录的其他项目,如领条、收据、纸币、印鉴等也是珍贵史料,孙文亲笔书写的“博爱”更是国民不朽的信念。这批文稿以及翰墨精品的面世,必将对中国近代政治史、军事史乃至经济史的研究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