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劲松
若干年后,倘若人们回忆起2010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状况,以拍(卖)的就是心跳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这一年,国内艺术品市场天价频出,迭创新高,热得发烫。
这一年,“亿元时代”悄然而至。
古典作品中,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的两件作品,王羲之草书《平安帖》以3.08亿元成交,陈栝《情韵墨花》以1.137亿元成交,南宋《汉宫秋图》以1.68亿元成交。现代作品中,继2010年春拍张大千《爱痕湖》经过近60轮激烈叫价,以1.008亿元的天价成交,冲破了中国近现代书画亿元大关后,李可染的水墨巨制《长征》以1.075亿元成交刷新了近现代书画成交新纪录。而在北京翰海秋拍上,徐悲鸿写实巨制《巴人汲水图》又以1.71亿元成交,再次摘得新中国绘画拍卖成交的桂冠。
这一年,不但中国拍卖记录被不断打破,就连世界记录也频频刷新: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松石间意”琴,成交1.3664亿元,刷新了世界乐器拍卖纪录;2010年6月北京保利春拍上,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也首次在国内诞生――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达到了4.368亿元,远远超过了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创造的约2.3亿元中国艺术品成交纪录。而在5个月后的伦敦,《砥柱铭》创下的这一纪录又被以约5.5亿元落槌的清乾隆时期的官窑瓷瓶打破,而这件藏品的真正买家是一位神秘的中国人……
随着这些记录的诞生,艺术品拍卖的成交记录也在谈笑间收入囊中。如2010年秋拍,嘉德和保利两家国内拍卖公司自己公布的总成交额分别为41.3亿元和52.8亿元,超过国际两大艺术品拍卖业巨头苏富比和佳士得秋拍中国艺术品的总成交额近一倍。
于是,拍卖场中,几乎场场人员爆满,举牌频频。
2010年的艺术品拍卖与农产品市场的“蒜你狠”、“姜你军”等流行语一样,成为中国价格市场上的一道奇异的风景。
然而,伴随着国内拍卖市场行情的红火,业内人士也不时泼冷水:艺术品拍卖市场是高度与陷阱共存。所谓“陷阱”,即“假拍”、“伪作”、“赝品”等问题亦如鱼目混珠、泥沙俱下。比如书画,据有关统计,齐白石一生中哪怕一刻不停在画画,其数量总计不会超过3万幅,而如今市场上所能见到的“齐白石”,竟有35万张之多。伪作的猖獗令拍卖行业陷入信任危机。今年年初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上,其重要拍品之一――齐白石的《虎》刚一露面便遭质疑。而在春、秋拍卖季上,业内怀疑“伪作”和“打假”的声音也不断传出。最有名的事件就是以4.368亿元成交的《砥柱铭》被称为“疑似伪作”。据媒体报道,《砥柱铭》拍出后,河南一位收藏书画多年的王先生,将家中收藏的与黄庭坚书法有关的影音制品、文字资料等都拿出来比照,并仔细研究了《砥柱铭》公开的照片,认为天价《砥柱铭》是赝品。而北京保利方面则表示,该作在上拍之前已经约请全国顶级权威专家进行鉴定,确认“为本人的真迹”。此事件至今是各执一词、扑朔迷离,仍无明确结论。
如果说书画领域的“疑似伪作”还能有“学术争论”解释,那么,市场上的假古董、假瓷器事件也牵连到了艺术拍卖场。其最典型的就是“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在北京中嘉拍卖公司的拍卖现场对其进行强执”事件。据几家媒体报道,“原因是该公司在2008年拍出的8件古董瓷器被鉴定为现代仿品,法院判决中嘉公司需退费、赔款,但中嘉拍卖始终不履行赔款责任。该案的控诉人刘某称,购买8件古董瓷器时,中嘉拍卖公司曾给其提供了真品鉴定证书,其中三份鉴定证书上均有两名文物界的专家签名,并盖有专用章,正是因为这份真品鉴定书,使他相信并买下了瓷器。”
于是,热得发烫的艺术品市场中,同样隐藏着阴影,暗含着危机。当收藏、拍卖市场伪作、赝品横行,当鉴定专家、学者都难以明确判断真伪时,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艺术品拍卖和收藏,究竟有谁敢保证这钱不会打水漂呢?因此,业界关于“行业自律、规范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北京拍卖行业协会会长温桂华认为,现在中国拍卖行业越来越红火,同时存在信誉危机的问题,这要引起大家的关注。不能说现在市场火爆了,大家可以忘乎所以,什么都能拍,什么都能做,什么都敢做,将来伤害的一定是这个行业。
在分析和评价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为什么热得发烫时,有人说“都是通货膨胀惹的祸”。在2010年的各种拍卖会上,通货膨胀始终是业内人士的一大话题,人们私下里在猜测到底有多少资金会投到收藏领域来。
也有人把艺术品市场进入亿元时代的原因归结为“都是热钱惹的祸”。有数据显示,自2004年以来,中国艺术品收藏投资年回报率为26%,文物、古玩年升值率达到20%,已经超过了风险系数较高的股票和房地产,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本,而且正在吸引金融资本的介入。有专家表示,正是资本的介入,导致了目前拍卖市场行情火热。
有一种观点已经取得业界和社会大多数人的共鸣――当前中国的古玩艺术品投入早已不是收藏行为,纯粹就是投资。由于2010年中国楼市受控,股市低迷,助推了中国的部分资金流入艺术品市场。初步估计,约有人民币1000亿元资金涌入艺术品市场。
不过,对于艺术市场火爆的原因,也有不同的分析。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曹建海认为,某些人或企业通过拍卖行将古玩等艺术品价格抬高来洗钱。因为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少数权贵认为利用这一渠道来洗钱是个好方式,看起来似乎合理,但事实上这种行为助长了投机热情,而且退潮后会对整个市场造成巨大损失。现在的古玩艺术品市场透支了未来10年的价格。另一方面,这样做使得国家回流文物的成本大大提高。收藏家马未都认为,艺术品投资和文化热情无关,只不过是投资的转向,也不是收藏。但中国的国力和这样的高价位消费艺术品是不相符的……有句话说:当你有了钱,艺术品是最后请进家的;当你没钱了,艺术品是第一个请出家的。他认为在不会很远的将来,艺术品投资市场将会直线跳水。
兴奋和质疑的声音同时围绕着“亿元时代”,但不管有怎样不同的观点,客观的事实是:金融危机造成的恐慌在2010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依稀全然散去,而在2010年负利率和热钱等多种作用下,艺术品市场呈现出烈火烹油的奇观。
但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亿元时代”,会不会成为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契机?以诚信原则为核心内容的中国收藏文化体系能否借此机会构建?信用缺失导致的市场机制会不会最终使艺术品市场沦为又一轮资本投机的场所,成为平庸、功利、贪婪的代名词?这些问题,将会通过时间来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