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子林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高速发展的上一个十年,和北京风风火火的做派相比,上海艺术品市场表现差强人意,和国际化大都市形象产生极大的反差。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上海在新世纪伊始,无论是实业投资、资本市场和个人理财等方面都拥有多渠道的投资通道,特别是股市、房地产和贵金属的投资回报夺人眼球,从而将艺术品收藏、投资作为一个投资品种而被边缘化。
今年恰逢中国艺术品市场大盘调整,市场重新梳理艺术品价值,交易额则急剧下滑。而此时的上海,却不断传来诸多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无论是艺术品保税概念的交易基地相继搭建,还是国际拍卖行佳士得[微博]刚刚落户上海……这些都促使我们深度反思:在艺术品市场方面,上海到底还有多少潜力可挖?
多个艺术品种有待挖掘
上海的国际化视野是自诞生之日起便融入到血脉中,上海开埠正值社会转型,多种文明和艺术样式交汇于上海,而中国的水彩画则起源于彼时的上海。
鸦片战争以后,天主教会在上海开办土山湾画馆,传授水彩画,使得水彩画在上海向全国快速发展。所以在早期,上海曾出现数量众多的水彩画大家,但是遗憾的是,水彩画作为一个小画种在今天日渐式微,甚至淡出人们的视野。同样,对水彩画的历史、理论的研究也严重不足,基本处于泛泛而谈的阶段。理论研究的缺失带来几个盲点,首先是水彩画发展的脉络不清晰;其二是水彩画的鉴定、学术价值梳理缺位;其三是水彩画无法形成系统化收藏。
上海曾经举办过几次水彩画专题拍卖,结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正是上述三个方面的缺失,造成收藏市场无从下手。今天,上海艺术品市场的各方力量,完全有能力支持这些基础的研究工作。而这些基础理论研究恰恰是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
类似上海水彩画这样潜力巨大的收藏品种,还有老油画和彩墨画等,这些在上海历史中有着浓郁记忆的艺术门类,都曾经创造过辉煌而深远的影响力,其中不乏多位艺术大师积极参与创作,而这些都是收藏的最重要的条件。
待字闺中人未识的当代海派书画家
在海派书画的短短百余年历史中,激流涌现诸多海派书画大家。其中第一代海派书画大家赵之谦、胡公寿、任伯年等人;第二代吴昌硕等人;第三代吴湖帆等人等,包括后来的刘海粟、江寒汀、陆俨少、谢稚柳、林风眠等人孜孜不倦地探索和实践,海派书画的发展高潮迭起、名家辈出,在中国近现代书画史中占据显赫地位,其中名家名作的收藏价值在最近十多年的拍卖中,亦得到充分体现。
虽然放眼全国近现代书画市场,海派书画大家的作品价格,尚略低于北方同时期画家价格,但亦是非常可观。只是在现当代书画市场中,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海派名家有不俗表现以外,更多的则处于价格洼地。深究其原因,还是要从上海的社会环境谈起,建国以后上海的文化艺术建设相对保守和滞后,缺少艺术类高等学府,而多数书画家都在文化、出版等事业单位谋份稳定的职业,书画创作则处于“业余”状态,缺少利用书画创作来追名逐利的动力。
而现在回顾这些“业余”书画家的状态,恰恰使得新海派画家有了淡定涉古的机缘,成就“都市文人画”新迹象。不同于过去几年国内流行的新文人画的市井、粗俗之气,海派都市文人画则显露高古、淡雅、婉约之气,特别在画面的细节之处,颇具匠心。显然,这些独特的品质都深谙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
这些正值创作高峰期的海派都市文人画家,是上海大众化收藏的社会基础。大众化的市民收藏,不需要片面地比拼表面的价格,但未来的价值发现,一定就在其中。
上海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价值被低估
从中国当代艺术30历史看,上海艺术家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八九现代艺术大展,还是1993年中国当代艺术在威尼斯双年展首次亮相……上海的当代艺术家都有不俗的表现。即便如此,上海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远销海外的同时,价格仍然非常朴实,甚至只是京城明星艺术家们天价作品的零头而已!
我们无需羡慕那些虚浮的表面价格,而要放眼全球艺术品市场,特别是美国、英国这些艺术重镇。我们惊喜地发现,上海在世艺术家的作品价格,符合国际艺术品定价惯例。例如,在美国一个州或大区非常著名的艺术家作品,价格通常不超过5万美元。而在全国范围内的著名艺术家的价格,通常则在10万美金以内。用这样的标准看待上海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则有了捡漏的幸福感。
即便上海艺术家的作品价值被普遍低估,大家仍需了解,艺术品的收藏和投资仍然是一个技术活,不是谁闭着眼睛都能撞大运的。所以想入行还得请教专家和相关学者,因为影响一幅作品价格的因素是多重的,特别是在当下,收藏日趋变成投资、理财工具的时候,情况变得异常复杂和瞬息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