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初,扬州首次拍卖古城老宅承租权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不过,在近日举办的拍卖会现场,原本预期争相竞价的场面并没有出现,推出的10套老宅最终只成交了4套。
当天的拍卖会场上,底价72.3万元的粉妆巷13-4老宅掀起一波高潮,几位竞拍人轮番叫价,最终以110万元成交。位于古城皮市街66号的老宅拍卖竞争更为激烈,这处面积为117平方米的老宅底价65.8万元,经过近10位竞拍者200多次竞价,最终以111.9万元成交。扬州市直管公房管理处主任柴强认为,成交的4处老宅地段位置较好,交通方便,不少还靠近学区;面积适中,基本在100多平方米,作为住宅来说正合适;都经过“原地原貌”的修缮处理,房屋结构完好,修复情况也不错。
记者了解到,拍得这些老宅的承租权,就等于拥有了居住权,每个月只要承担1元/平方米的租金就可以长期租下去,由于承租权还可以转让,实际和买一套商品房没有多大区别,而相同地段基本上没有商品房供应。
地段条件优越,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何还有6套老宅未能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品相和居住环境,使用功能受限也是一个瓶颈。”扬州一家房产中介公司的负责人倪云认为,老宅拍卖限定房屋只允许自用居住,把很大一部分投资客挡在了门外,而他们更看重的是这些房屋的商业价值。
“老宅承租权拍卖所得资金,今后仍用于老城的解危、直管公房的修缮等,做法值得提倡,不过思路也要多元化。”扬州大学社会学专家周超认为,扬州老城经过这几年的修缮,已经成为城市旅游亮点,一些高端的民俗住宿发展迅速,但针对普通游客的中档民宿仍是个空白区,古城里为数不多的几家民宿都需提前一周预定。房管部门应综合考虑,把一些地理位置好的老宅拿出来,丰富古城的商业形式。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