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人 盛立宇
佳士得中国首拍开始之前,一位同行笑着跟我说,走,去看“土豪”。
他指的当然是大陆新富们在拍卖行上一掷千金。这次,9月26日,佳士得在大陆首拍,热身充分并且做足了预告,料想少不了内地富豪捧场。
拍卖开始之前,佳士得花了不少心思暖场,除了给公众开放的预展,还举办了艺术论坛,讲座,不少业内的亲朋好友前来捧场。现场更是热闹,说各种语言的都有,不少老外中文流利。人群中穿梭的,有电影明星般的美女,也有凉鞋短打的市民。保安们是最紧张的人,时刻提防着拿起手机拍照的观众。
拍卖当晚,佳士得国际CEO马文斐(Steven Murphy)显然心情不错,和几位重要的客人谈笑风生,现场也可谓高朋满座。只有电话委托台上专家们紧张的神情告诉人们,中国首秀对这家老牌拍卖行来说至关重要。
但“土豪”们似乎并没有出现。
现场总成交额1.54亿,40件拍品成交39件,大部分成交价平稳。几件受到关注的作品 ,如压轴的毕加索《坐着的男人》(450万-620万估价,960万成交),沃霍尔的钻石粉鞋(380万-500万估价,400万成交),曾梵志的《自行车》(580万-880万估价,780万成交 ),成交价格都颇为理性。现场唯一出现飙价的,是一件50万起拍,最终550万成交的翡翠弥勒佛摆件。这显示出内地买家的口味仍旧偏向传统。
这对佳士得来说颇为尴尬。中国法律规定,外资拍卖行不得在大陆进行文物拍卖。而传统书画,佛像,瓷器等组成的文物拍卖才是中国市场的绝对大头。此前,政策上曾有吹风,传出上海自贸区内将会暂停实施《文物保护法》的消息,但随即没了下文。佳士得在沪一周,自贸区内拍卖文物也被问得最多,但没有人得到答案。
因此,佳士得虽然在大陆获得独立运营许可,分得蛋糕,但也只能吃到边上的奶油。本次带来的拍品,包括红酒,腕表,珠宝,当代艺术,只能算是中国拍卖市场的边缘。不到两亿的成交体量,也意味着这场拍卖的象征意义和战略意义大于它的成交金额。
现场有画廊主说,佳士得“太低调”。的确,和内地拍卖行动辄上千人的场面相比,佳士得几百人的座位算不得大手笔。不过也有资深看客说,这场拍卖的宾客穿着得体,整体观感更国际化。而在买家方面,也确有约三分之一的委托来自海外。
揣摩中国人的口味,佳士得还需试错。中国藏家似乎对佳士得带来的当代艺术并不感冒,一幅乔治奥 •莫兰迪的作品竞价寡淡,最后流拍。一位在场的买家说,他觉得一些作品可以在欧洲或者北美拍得更高。
除了口味上的不同,中国藏家还在变得更成熟,他们中的好些已经交过了“学费”,不再盲目地一掷千金。在家门口,中国买家们似乎响应了党中央的号召,不再“铺张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