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巨头鏖战香港,创出57亿港元秋拍佳绩——
本报记者 严葭琪 北京报道
10月4日至9日,苏富比[微博][微博]香港、中国嘉德[微博](香港)、保利香港三大拍卖行于香港轮番举槌,最终以近57亿港元(7.351亿美元)的成交总额和4件亿元成交拍品的佳绩,证实了中国艺术品市场亿元时代“王者归来”的乐观论断。
但也有人士认为,某些亿元拍品和某些藏家的做局、拉高出货脱不了干系,所谓的亿元时代不过是“土豪”的幻想。
亿元拍品激荡拍场
黄金周期间,内地豪客齐聚香港,拍卖界的三巨头中国嘉德(香港)、保利香港、苏富比香港也选择在这期间轮番举槌秋拍。经过数日鏖战,最终3家拍行分别以5.1亿港元、9.89亿港元和41.9亿港元的佳绩,刷新了多项纪录。
苏富比香港在三巨头中最风光无两,不仅总成交额打破国际拍行的亚洲最高成交纪录,4件亿元拍品也诞生于它的拍场。首先是10月6日晚间,苏富比香港“进入亚洲40周年”开拍,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以1.8亿港元的成交价,成为首件亿元亚洲当代艺术品,既创出曾梵志个人画作的最高纪录,也成就了亚洲当代艺术的拍卖纪录。而在接下来10月7日的珠宝拍卖中,一枚118.28克拉椭圆形D色无瑕Type IIa的全球最大白钻,又以2.386亿港元的天价创下白钻价格的世界之最。随后在8日上午的“秋葵宫妆:成化青花宫盌”专场中,估价逾8000万港元的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更以1.412亿港元的拍价大幅超越底价;8日下午的“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专场,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坐像,又以惊人的2.36亿港元天价成交,该价格也是中国雕塑的拍卖最高价。
共有包括赵无极、刘野、潘玉良等在内的16位艺术家在苏富比香港夜场和之后的专场,创下了自己的拍卖新纪录。其中赵无极的《15.01.82(三联作)》成交价8524万港元,而张大千的两件作品《丹山春晓》和《翠袖倚竹图》均冲破千万大关,其中《丹山春晓》以3450万港元落槌。
而来自中国本土的两大拍行——中国嘉德(香港)、保利香港亦成绩斐然。其中中国嘉德(香港)5.1亿元港币的总成交额,比今年春拍的2.9亿港元增幅高达76%;保利香港9.8亿港元的总收槌额,则较上季大幅增长53%,创历史新高。
拍品方面,两家拍行也星光熠熠。中国嘉德(香港)推出的宋理宗《楷书浅沙流水联句》册页,经数轮竞投,以4255万港元拔得头筹,成为此轮秋拍中国古代书画的最高价作品;傅抱石的作品则包揽了最高价拍品的前三名,其中《琵琶行》以2415万港元成交,高出估价5倍。而保利香港推出的董邦达《西湖十景册》,则以约3000万港元高价成交;张大千《观音大士》的成交价也有1265万港元。
买家多为内地风云客
据了解,买下香港秋拍这些天价拍品的藏家,几乎都是近年来拍卖市场的风云人物。其中砸下2.3644亿港元巨资,拍走铜鎏金释迦牟尼造像的,是广东藏家郑华星。郑华星是中国佛像收藏界的代表人物,身为企业家的他,于4年前开始佛像收藏,迄今已藏有数百尊6世纪—18世纪的佛像,在其珍藏中,够得上封面的有三四十件。
早在今年6月的北京翰海2013春拍“五觉—金铜佛像”专场上,郑华星就斥资数千万元一次性拍下9尊佛像、3件香炉。此次对于稀有的永乐精铜佛造像,郑华星更志在必得,“这是我第一次在苏富比延请佛像回去,在我看来,佛像不能用价格来衡量,如果当时有人举牌,我也会继续举牌。”
以1.412亿港元天价成交的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是明代成化瓷器的杰作,为香港藏家翟健民拍得。翟健民是大华人圈著名的古董商,及亚洲国际艺术及古董展(AIAA 2006)主办人。他16岁出道,从学徒做起,一步步成为金字招牌“永宝斋”的主人。翟健民也是内地最知名的鉴宝专家,长年担任王刚主持的《天下收藏》栏目的嘉宾。
享有盛誉的上海收藏大家刘益谦,在继纽约苏富比高价捧回苏轼墨宝后,此次香港秋拍也频频出手。在中国嘉德(香港),他以2357.5万港元拍得南宋宁宗皇后杨妹子的《楷书清凉境界七绝》,并参与了另一件宋理宗《楷书浅沙流水联句》册页的竞拍。而知名策展人蒋再鸣,则以3335万港元拍得另一件中国嘉德(香港)重要拍品——张为邦的《下元灵佑图》。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香港的拍卖会中,内地买家已经过半。香港秋拍前夕,中国嘉德(香港)帮买家在金钟一间五星级酒店预定了200个房间,开拍前两天就告满员。
保利香港拍卖执行董事张益修表示,保利香港的内地买家占五成左右,其中油画部分吸引的国际买家增长明显。中国嘉德(香港)总裁胡妍妍则称,嘉德香港的买家群中,中国内地人士占八成五,海外买家则在缓慢增多。
市场回暖or土豪幻想
沉寂两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终于在香港秋拍发力,而一下出现的4件亿元拍品,更激发了市场热情。业内因此认为,艺术品拍卖市场已开始逐步回暖。而香港刮起的亿元风暴,终将扩散至内地市场。
北京华辰拍卖[微博]董事长甘学军[微博]表示,香港苏富比拍卖取得的佳绩,向市场释放的一个明显信号就是市场在回暖复苏,而当代、传统板块又将迎来新一轮价格的重启。“香港市场的指标性意义更强一点,如果说春拍还是在观望中回暖,那秋拍就是进入复苏的进程,这点在内地的秋拍中或许也能受到影响。”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香港秋拍大幅超越预期,主要原因是艺术品市场前几年的资本不理性行为,导致拍卖市场回调,目前已逐步回归理性,资金开始逐步进入市场,艺术品的价值受到再度认定,尤其是一些名家精品。另一方面是民间积聚的大量资金,在内地楼市限购无法找到更多投资渠道的情况下,选择回归艺术品市场也很自然。一些20世纪的艺术家,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可视为市场硬通货,可以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
一位参与香港拍卖的藏家表示,1个月前他去到纽约苏富比和佳士得[微博]拍卖会,发现那里几乎都是中国买家。而到日本的朋友也称,日本市场的情况也如此,“证明市场上有大量资金在寻找出路。”
“亿元时代”自2009年开启,但2012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加上“关税”风波,内地的艺术品市场陷入低迷。即便是此前的2013春拍市场初现理性回暖迹象,亿元拍品也照样缺席内地拍场。但甘学军认为,相较于2009年亿元时代的顶级拍品进入亿元价位,“新一轮亿元时代将推动一般拍品的整体价位。”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业内人士对于新一轮亿元时代的到来,是否就意味着中国当代艺术进入新的繁荣期持谨慎态度。理由是亿元纪录只标志着亚洲当代艺术的市场节奏和可能性被重新打开,而并不是指所谓亿元作品会越来越多,相反亿元仍将是极度稀缺的现象。在市场日趋成熟的情况下,藏家们越来越看重作品的质量而非名头。
更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香港秋拍中的一些天价拍品,与整个板块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大,其中有些还可能存在“吸金”效应,这导致一些名家珍藏拍品,最终成交不很理想甚至流拍。
而首个亿元拍品《最后的晚餐》,也被业内人士猜测与某些藏家的做局与拉高出货有关,因此所谓的中国当代艺术的亿元时代,不过是一次土豪的幻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藏家如此评价《最后的晚餐》。“这件藏品的卖家是尤伦斯夫妇,买家是高古轩画廊,而尤伦斯夫妇拥有高古轩20%的股份。买家和卖家是同一个人,这不应该质疑吗?”他表示,人为操作痕迹明显,亿元时代的回归只是个假象,艺术品拍卖仍旧乏力才是事实。
苏富比前中国及东南亚董事、龙门雅集董事长李亚俐,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最后的晚餐》的价格新高,仅是艺术藏家的“一次性”艺术消费,并不意味中国当代艺术从2008年开始的下滑趋势就此终止。“一夜之间翻身是不可能的,接下来的5年时间都看不到回暖的迹象。很明显,西方人不再买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即使有中国当代艺术品在市场上出现,也是西方收藏的回流。”
她认为,相较于西方当代艺术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国当代艺术30年的历史进程,迄今还看不见前进的动力,也无路可退,市场在狂飙之后必然疲软,“位于中国当代艺术顶尖部分的艺术家不超过10人,想不疲软也难。”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中国嘉德(香港)、保利香港秋拍上的拍品全部征集自海外。“征集作品越来越难,以前是大海捞针,现在是大大海里捞针,”对此胡妍妍表示,“以前市场没有这么大,需求也没这么大,现在每家都要分一杯羹,内地‘老家老户’的资源基本被挖空,现在要到新一代藏家那里或海外拿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