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松
若是与前不久曾梵志成交价达1.8亿港元的《最后的晚餐》相比,万达集团此次在纽约佳士得以1.72亿元(2816.5万美元)拍得的毕加索的《两个小孩》不能算高价,虽然高出了拍卖估价两倍以上。外媒报道中国企业“不差钱”,不禁令人联想到1980年代日本企业集群进军欧美艺术品市场,大幅炒高凡·高等人作品的那些至今都令人心有余悸的往事来。
但是,这次拍卖并非一件毕加索油画买卖贵贱的问题,也不是万达集团进军欧美艺术品市场的问题,而是全球经济形势下,汹涌澎湃的资本溢价出现的必经阶段。哪怕不是万达,也会有千达、亿达等其他企业重复同样的路径。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本身的主导产业已难以大幅度增值,在通货膨胀压力下保值的压力也随之而来,转移资本到其他行业几乎是必然选择。而艺术品投资作为一个可能增值的行当,是很多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的首选。关键在于,这是全球化经济形势下饮鸩止渴的巨型企业投资事件,是为企业热钱找到去处不得已而为之的经济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艺术品拍卖。从宏观上看,这可能是国内通胀下的泡沫经济濒临崩盘的前兆,类似的情形曾经发生在1980年代的日本以及其他经济高速发展下的国家。对于万达这个靠国内房地产业迅速膨胀的土豪来说,艺术品投资只是其企图投资保值的转移手段,否则手中的热钱迟早会被持续的通胀消融掉。
具体来说,此次拍卖不仅引发了广告效应,万达进军欧美艺术品市场必然经历饮鸩止渴般的拍卖历程,提示了可能的不可预测的惨烈结果。能否避免日本企业的覆辙取决于国内经济形态是否良性发展以及万达是否会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某种程度上,这也显示出万达艺术品投资上的欠缺和不足。艺术品投资的专业性与收藏体系的建立更是万达在未来岁月中需要正视和重点解决的问题,其真正专业的艺术品顾问团队的建设应该是其亟须着手解决的,而顾问团队必须建立在学术立场上,才能确保投资的精准、非盲目性及物有所值。
投资艺术品本身没有错,购买毕加索等著名艺术家作品作为企业投资和营销手段更是企业经济行为之必然。首先,万达集团此次拍卖兼负几重任务。万达拍卖裹挟着收藏世界著名艺术大师毕加索作品的名人效应,主要是配合集团收购欧美院线和进军欧美市场,这种广告效应为企业宣传之余,也为将要在北京动工的万达美术馆提前吆喝,以便及时展开相应企业公关。就目前来看,说含有文化扩张的图谋似乎高估了万达的雄心壮志,至少现在还看不出万达在这方面的专业水准、知识储备和文化投入。这次拍卖后,万达艺术品收藏负责人郭庆祥表示这幅画远低于万达集团原先5000万美元的心理价位,高估的价位对于万达来讲明显是志在必得。渴望通过拍卖产生效应相当于万达附加的广告费。其自鸣得意的透底基本无视是否溢出了毕加索作品的实际市场行情。这种“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大佬心态是资本膨胀后的热钱必然产生并且渴望的结果,而不是具备文化抱负的企业采取的理性和合理的购藏行为。
其次,饮鸩止渴式的拍卖历程是企业热钱投向艺术品市场的必然举措。万达作为房地产起家的公司,必然会着眼于能给企业带来保值或增值的其他行业,比如奢侈品行业以及艺术品市场。艺术品市场由于其未来升值空间难以估量,在中国方兴未艾,在财富走向及资本投资上都是全球富豪们首选手段。然而艺术品投资具备了一定门槛的专业性,包括艺术史知识的储备、单件艺术品的判断力及对市场行情的熟谙。前提条件必须是选择的艺术品具备较为广阔的增值前景。万达作为新兴富豪,自然难以忽略其投资增值的巨大作用,介入艺术品市场亦属必然。
艺术品投资还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相比于热钱,作为稀世珍品的艺术品一般来说价值不菲,并且是物态化持有,当然更有助于抵制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万达集团的主导产业是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而随着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收缩,房地产价格不可能无限度地涨下去,滞涨到一定程度后市场价格将会大幅度回落。对于万达来说,与其让资产缩水,还不如适时购进一些保值的艺术品应对日益增强的通胀压力。
再次,毋庸讳言,万达在目前的艺术品收藏上尚缺乏起码的学术梳理和艺术认知,收藏体系的建立绝非一朝一夕的事。知识的储备和艺术判断力的积淀需要有更为专业的人才及顾问团队。万达收藏的国内艺术品中以近现代作品为主,近年来主要从他们熟悉的吴冠中、赵无极等华人艺术家入手,逐步进军国际艺术品收藏市场,企图收藏以毕加索、凡·高、莫奈等世界著名艺术大师的作品。这种放眼全球艺术品市场的雄心无可厚非,但付诸实践更在于其对世界艺术的深入了解程度。毕竟,艺术品购藏是个知识密集型和专业性极强的行业。目前以郭庆祥为主的艺术品投资顾问团队购藏思路陈旧,欠缺对现当代艺术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储备。而企业收藏尽可能回避那些迎合市场化的艺术品,回归艺术本体的价值认同及艺术史的认定就显得更为迫切。
万达拍卖如何能够避免日本企业1980年代中的覆辙和怪圈,谨慎进入欧美市场为掠夺亚洲资本而设定的艺术圈套,不仅仅在于经济上的策略,更在于艺术投资中的专业建设和理性思路。同时,万达拍卖作为国内企业投资艺术品市场的标杆,也为其他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相关经验。■
(作者系中国美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