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拍卖 >> 拍卖滚动 >> 傅抱石《敬亭秋》1500万元落槌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拍卖 >> 拍卖滚动 >> 傅抱石《敬亭秋》1500万元落槌

傅抱石《敬亭秋》1500万元落槌

作者:佚名      拍卖滚动编辑:admin     
傅抱石《敬亭秋》 傅抱石《敬亭秋》

  2013年12月2日,北京四季酒店,北京保利2013秋拍“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上,傅抱石《敬亭秋》以1000万起拍,最终以1500万落槌。此前估价为1380万-1880万,1942年作,尺寸50×55cm。

  傅抱石(1904-1965) 敬亭秋

  镜心 设色纸本

  1942年作

  题识:敬亭秋。丁丑秋,全面抗战起,余与寄梅兄皆旅宣城。广德陷,敌直犯,始仓皇离去。寄梅还湘,余则在赣。旋吾二人均辗转入川。今岁双十重晤於陪都,欢忭无可形容。而以宣城一幕,彼此感念万端也。忆日前有书致寄梅,谓将写宣城旧事为赠。寄梅欣然。夫宣城旧事何可写也兹寄梅将有敦煌之行,乃凭悬想构此小帧,以敬亭双塔之胜为贤夫妇志别。它日东归,倘再相将作宛陵游,则仓卒之制亦不无微意也。壬午大寒前一日,写时同在重庆。新喻傅抱石记。

  钤印:傅氏、抱石、抱石斋

  鉴藏印:仕勋心赏、怀石斋珍藏记

  著录:1.《傅抱石画集》上卷,第24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年。

  2.《傅抱石精品画集》第1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3.《傅抱石大典》,第86页,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

  4.《名家翰墨·傅抱石之金刚坡山水(一)》,第41页,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5.《傅抱石年谱》,第6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年。

  6.《傅抱石全集》,卷一,第149页,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信息摘自网络)

  说明:1.罗寄梅上款。罗寄梅,著名摄影记者,1938年5月在武汉成立国民党中央社摄影部,即任摄影部主任。曾在安徽宣城协助傅抱石拍摄"石涛上人遗迹",1943年随常书鸿赴敦煌艺术研究院,拍摄敦煌千佛洞。在长达十个月的拍摄过程中,罗寄梅拍摄了近2万件敦煌资料,是目前所见敦煌最早资料之一,罗寄梅所拍摄的资料也是研究敦煌最重要的原始资料。目前现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2.著名美籍华裔收藏家邓仕勋旧藏。

  罗寄梅,湖南长沙人,我国早期著名摄影家。1902年出生,1926年参加北伐,为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1930年7月,罗寄梅与王平陵、左恭、钟天心、缪崇群、傅述文、程方、聂绀弩等40余人在南京成立了中国文艺社,这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文艺社团,成员众多。因此机缘,罗寄梅与张大千、张善子、徐悲鸿、齐白石、蒋碧薇、傅抱石、李可染、吴作人、黄苗子、郁潘玉良、叶浅予、郑振铎等众多文化艺术界的朋友都维系着极好的友谊,几十年后依然书信往来不断。

  “敬亭”为安徽宣城的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晋文帝司马昭名讳,改称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南齐诗人谢朓《游敬亭山》诗有“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的描绘;唐代李白先後7次登临,留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盛赞。随着谢李诗篇的传颂,敬亭山声名鹊起,直追五岳。继谢李之後,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李商隐、颜真卿、韦应物、陆龟蒙;宋代苏东坡、梅尧臣、欧阳修、范仲淹、晏殊、黄庭坚、文天祥、吴潜;元代贡奎、贡师泰;明代李东阳、汤显祖、袁中道、文征明;清代梅文鼎、施闰章、石涛、梅清、梅庚、姚鼐等。相继以生花之笔,为敬亭山吟诗写赋、绘画作记,寄情山景,抒发胸怀。据初步统计,历代咏颂敬亭山的诗、文、记、画数以千计,被称之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

  敬亭山下游  巴渝再相别

  一纸敬亭秋  相约再携游

  ——记傅抱石写赠罗寄梅《敬亭秋》

  此件《敬亭秋》绘於1942年,傅抱石时居重庆西郊金刚坡,乃为好友罗寄梅所作。画面右上部有傅抱石所写画题及题识。篆书所写画题“敬亭秋”,取自李白《寄崔侍御》诗句“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这首诗是李白於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冬在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诗中主要表达作者对崔侍御的谢意与别情,表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傅抱石借引宣城敬亭的文人典故,用以比拟即将离别的他与友人罗寄梅的真挚情谊。以小楷工整所写近两百余字题识,则为画家忆及两人从安徽宣城旅居、离别、重新聚首重庆又将再次离别的前前後後近五年时光。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日军侵扰南京,中央大学内撤,教员疏散。傅抱石奉命移居安徽宣城。在宣城考察石涛遗迹,徒步探访双塔、敬亭、虹桥诸迹,并请人拍摄照片,为《石涛上人年谱》一书收集“自然真实”资料。这本傅抱石最重要的著作因为罗寄梅协助得以完成,交谊益厚,随後二人又辗转入川。五年之後,与战争离乱之中,老友相会於傅抱石《壬午画展》之上,自是感慨良多。罗寄梅旋将敦煌之行,傅抱石遂以敬亭双塔之胜为友人夫妇志别。字里行间自然流露的情谊,令人读後印象之深。题识结尾处“它日东归,倘再相将作宛陵游,则仓卒之制亦不无微意也”。傅抱石甚至畅想抗战结束後,两人若能聚首再去宣城故地,则《敬亭秋》此作将对於傅与罗两人而言,则是更增添一层特殊的意义。

  画面所绘敬亭秋色,山势险峻,苍松俊俏,斜晖脉脉,双塔藏於山峦之中,发古人之幽情。右下山路处有高士二人,冠服俨然,前後呼应,执仗而行。笔线挥洒纵恣,硬毫破锋直写山势,勾、皴、擦一气呵成,打破笔线与色墨的明显分界,形色交融,语言风格特征明显,气韵古穆沉雄。壬午(1942年)是傅抱石金刚坡时期最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是傅抱石来金刚坡第四个年头,他在重庆举办“壬午个展”,展出一百件近作。而本幅“敬亭秋”题为“壬午大寒前一日”,即个展之後的新作,石涛的履迹也是这一年绘画作品中最为重要的题材。傅抱石先生在其壬午个展的自序中有这样写到:三月间,本企图把石涛的一生,自出湘源,登匡庐,流连长干、敬亭、天都……写成一部史画,来纪念这位伤心磊落的艺人。而石涛大概在37岁到52岁之间驻锡宣城敬亭山南麓之广教寺(俗名双塔寺),《石涛画语录》基本也在此完成。所以敬亭是他遍访石涛旧踪的最重要的一站,傅抱石《敬亭秋》描绘的恰好是此地景色,画面远山处的双塔,便是广教寺双塔。

  敬亭山已成为中国文艺史一个最为重要的创作母题。唐代李白就写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诗句名篇,傅抱石与一千多年前的“诗仙”,由於共同熟悉的敬亭山而生发出了超越历史时空的心灵共鸣,而《敬亭秋图》就成为这一共鸣的有效导引。藉由此件作品,傅抱石创造了中国绘画史上的“敬亭山”,由此观之,《敬亭秋图》蕴含着更深层次的艺术价值,更需要我们以更加宽阔深远的历史文化视野去理解它,认识它。如今有幸现身北京保利八周年秋拍,值得吾人珍之,宝之!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