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件拍品,近半数不到万元成交——
12月8日,“艺术实用主义实践”当代艺术品拍卖会在新华文轩美术馆举行。让记者意外的是,当天拍下藏品的几乎都是“家庭用户型”买主。100件拍品,近半数以万元以内的价格成交,最低的一幅成交价仅2000元。
艺术品拍卖难道不是动辄数万、数十万元?千元藏品到底拍了啥?谁在拍?记者对这场另类的拍卖会进行了全记录。
□本报记者 黄里
【现场直击】
拍品也能降价
拍卖现场要么是一路“高歌”,要么是落寞“回收”。可昨日的拍卖会却让记者大感意外,一幅名为《景象1》的作品竟然降价拍出。《景象1》以1万元的起拍价开出后,场内有些安静。“1万元,1万元……”拍卖师的声音反复响起,可记者依然没有看到举牌者。几分钟后,无人问津的《景象1》原以为就这样被“回收”。可就在此时,记者听到拍卖师喊出“9000元”。
不流拍而降价?随后,记者再次听到了“8000元”。“8000……成交!”随着拍卖槌落下,101号买家何东(化名)拿下了这幅《景象1》。
25号作品《山水交响》是现场竞价轮次最多的, 从3000元到6500元,历经几个回合。然而,这个价格,在买家看来已算是“大众价格”了。记者发现,3个小时的拍卖会,大部分时间拍品价格都在“大众价格”附近波动。
【记者追访】
拍卖会也能“淘”宝
拍卖会结束后,记者抓到了正欲离开的某公司经理何东。此次拍卖会,他拍下了两幅万元内的作品,其中一幅便是《景象1》。
记者:《景象1》1万元时为什么不举牌?
何东:我从来没有参加过艺术品拍卖,本来想报个底价看能不能买到,结果一犹豫,没想到价格反而降了。
记者:这两幅作品买来收藏还是其他用途?
何东:我就是来为家庭和办公室添置艺术“摆设”的,现在看来,还可以多一个功效——收藏。
记者:为什么会到拍卖会上来买装饰品?
何东:现在照相技术十分发达,普通传统写实的艺术品很容易被模仿成为复制品,除了美观外没太大价值。而这些拍卖的作品都是有想法的原创,反映了年轻画家的艺术理想,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当然更重要的是价格能让人接受。
记者:本次拍卖会和您想象的拍卖场景一样吗?
何东:太不一样了,没想到还能“淘”到比拍卖底价还要低的当代艺术品。由此看来,拍卖会不是高不可攀,以后我要多参加这种大众化的拍卖会。
【业内观点】
让当代艺术品走进寻常人家
“让普通人也能享受艺术品收藏带来的乐趣,是我们策划这场拍卖会的宗旨。”主办方负责人佘昱说,艺术品市场的价格由“投资商”垄断,这次的拍卖就是希望让艺术回到消费者身边。
在预展策划人张礼眼中,当代艺术的高价垄断让新人的创作眼光只盯死市场。“艺术家找不准市场,普通消费者又被高价吓出了收藏界。”
艺术品基金管理人余勇则告诉记者,当代艺术品由于与传统的审美差距较大,客观上造成了作者与普通爱好者之间的距离。而近年来,一些天价作品的出现,让这个距离越来越大。“要让人们来欣赏当代艺术?得先让大家买得起吧?”余勇说,“一个成熟的艺术家,一年画上二三十幅小型作品并不难,质量也不会低。摆在普通家庭和办公室,既保障了画家们的收入,又让普通人享受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