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7日讯(记者 徐磊)今年9月,刘益谦斥资5037万元从纽约苏富比拍得苏轼《功甫帖》。对于这件文物回流,业内欢欣鼓舞,“月圆之夜,东坡回归”,一时间,传为佳话。业内甚至热议,海外回流文物的税收政策或因此而转向利好。然而,好梦不长,12月21日,上海博物馆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三位专家公开质疑《功甫帖》系伪作,拉开了本次“真伪之争”的序幕。随后,苏富比回应坚称作品为真迹。12月23日,刘益谦发布声明“三谢上博”,12月26日,刘益谦再度声明抛出“三大困惑”,那么,上海博物馆的研究报告究竟会于何时公布,这场“扑朔迷离”的争议又会以怎样的方式收场呢?
一篇文章惹的祸?
众所周知,公立博物馆一般不会涉足私人鉴定。上海博物馆作为中国顶级博物馆,为何对私人收藏如此感兴趣,又为何如此大张旗鼓地公开鉴定真伪呢?“事件导火索可能是祝君波的一篇文章”,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季涛率先发文指出这一点。
10月19日,朵云轩创始人祝君波在新民晚报发表《博物馆鉴定家为何越来越弱?》一文。文中指出,博物馆人才断层、缺失,面对征集书画的挑战,已无权威敢拍板。现在博物馆制度下培养的鉴定家,往往只会纸上谈兵,花拳绣腿。在文章结尾处,他更是直截了当,“从这一二十年的趋势看,民间的鉴定家会越来越强,博物馆的鉴定家则越来越弱”。
他对博物馆鉴定家表示失望,对民间鉴定家却是大加赞赏,尤其是对目前供职于佳士得和苏富比的马成名与张荣德赞不绝口,因为这两人都是从朵云轩培养出来的,这让祝君波颇为自豪。在他看来,这是对朵云轩培养制度的肯定。作为纽约苏富比古书画拍卖图录的封面作品,苏轼《功甫帖》无疑备受关注,再加上老部下在苏富比掌事,《功甫帖》又是上海藏家拔得头筹,三喜临门,祝君波显然有些喜不自胜了。
文章言辞犀利,估计博物馆系统的人听了都会有些不舒服,甚至会有“如芒在背”的感觉。季涛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只是我的一种猜测,这里面一定有故事,公立博物馆管私人的事,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的,除非是国家指定。这篇文章肯定是刺激到博物馆了。另外,祝君波曾经做过上海新闻出版局的领导,说话应该是有分寸的,但出于什么原因这么做就不得而知了。
刘益谦连发两份声明
12月21日,对艺术界而言,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日子,新民晚报刊登《苏轼书法<功甫帖>被指伪本》一文,将这场争议瞬间点燃。有报道称《功甫帖》将亮相龙美术馆新馆开幕大展,所以,上博专家有了发声的理由,“进入公共视野,在美术馆里起到美术教育普及的功能,作品是真是伪,关乎大事:欺世之作若登堂,惑人耳目,贻笑后人。因此,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利用专业优势,恪守职业道德,在当下及时公开研究结论,以正视听,非常非常必要”。虽然不是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的,但上博专家的观点和立场很是鲜明,《功甫帖》是“双钩廓填”的伪本。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上博专家在质疑《功甫帖》真伪时也同样选择了新民晚报,颇有些“针锋相对”的味道。12月23日,刘益谦发布的第一份声明也是文思缜密,虽然是“三谢上博”,但仔细品味却是“话里有话”,其实这也无可厚非。刘益谦肯定是一肚子的憋屈,本来是一掷千金力促文物回流的英雄,这一下有点“焦头烂额”了。如果说这份声明还算委婉的话,26日发布的这一篇就没那么含蓄了。虽然是以“我的困惑和求教”为题,但是其中的求教,更像是“质问”,比如,为何在大众媒体发布而不是学术刊物,为何拍卖这么久才提出是伪作,为何张葱玉、徐邦达断定为真等诸多疑问。声明中的“请教”还提到了上海博物馆的“历史伤疤”,可以看出这一事件远没有我们看到的这么简单。
上博研究报告可能难产
苏富比方面表示,苏轼《功甫帖》见之于张珩《张葱玉日记·书稿》及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徐邦达赞扬其“神采飞扬”,为“上品”。我们深知,张葱玉、徐邦达两位老先生是中国文博界的泰斗,后者更有“徐半尺”之美誉。当然,这并非说权威就一定正确,但是要想推翻权威,需要拿出有力的证据。对此,很多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是上博所说的“双钩廓填”,难道张葱玉、徐邦达会看不出?当然也有专家质疑,张葱玉、徐邦达是否真的见过原作,解读是否存在偏差等,这些都值得仔细推敲。
季涛在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博物馆专家关于《功甫帖》的研究报告可能会难产,因为若想推翻这些泰斗级的人物,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且,中国古代书画的真伪鉴定没有百分之百的,很多作品都存在争议,只有一个百分比的问题,这很正常,并不是什么新闻。他坦言对作品的鉴定结果并不看重,看重的是这个事件背后的原因。他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测,张葱玉、徐邦达两位老先生都是故宫博物院的鉴定大师,他们的学生也大都在北京地区,之所以出现这个事件,可能是故宫书画鉴定权威与上海博物馆的鉴定专家存在分歧所致。
据了解,“上博三专家”之一单国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龙美术馆的学术顾问团成员之一,为何事先没有通气,直接就公布于众了?季涛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单国霖是龙美术馆的学术顾问,应该可以内部沟通解决。而且,涉及真假的作品多的是,上博专家也没必要管这个事情。其实,也不一定是这三个专家想做的,可能是被迫无奈,不然肯定不会涉及到私人收藏。
要正视这场“真伪之争”
换个角度来看,这场争议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对艺术市场而言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正如祝君波文中所讲,“博物馆的鉴定家是文化人,民间的鉴定家是生意人,从来都是互不往来、互不交流,其结果是可以想见的”。其实,不管是博物馆鉴定家,还是民间鉴定家,都不应该走到对立的层面。另一方面,与博物馆相比,国内的一些民营美术馆在学术建设和梳理上的确相差甚远,甚至在运营发展上也是困难重重。刘益谦在声明中也说到了这一点,“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民营美术馆这种新生事物是一种十分脆弱的存在,除了国家政策的扶持,也离不开国营同行老大哥的帮助。”民营美术馆在国内还处于初始阶段,需要社会,包括公立博物馆的支持,“剑拔弩张”实在是没必要。
同时,从这个事件也可以看到苏富比优秀的危机公关。12月22日,苏富比发布声明坚持《功甫帖》为宋代诗人苏东坡的作品,称至今没有接到近日媒体上所提到声称此件作品为伪作的所谓报告,并保留对此事件的所有法律权利。苏富比发布的这份声明,是在上博专家发布质疑的第二天,正值周日,还是圣诞节前夕,苏富比能如此及时有效地做出回应,其专业态度是值得内地拍企学习的。刘益谦在媒体采访时表示,“苏富比将邀请全球博物馆的专家对《功甫帖》真伪问题进行研究,如果专家们一致认为上博的观点站得住脚,苏富比一定会妥善处理此事;如果所有专家和学者们一致认为上博的观点站不住脚,苏富比也会维护自己的声誉”。在社会和舆论的密切关注下,上海博物馆方面面临的压力想必会很大,接下来将会如何回应,是否能够出具一份让人信服的研究报告,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