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几位藏家2012年从西泠拍卖会上拍得十来块明清时期的金砖。这些金砖边长从65到72厘米不等,价格从几万元到二十几万元。泥做的砖头价比黄金,究竟凭什么?
89块明清金砖拍出950万元
金砖的制作非同小可。金砖上一般刻有具体的记年款,如“乾隆二年成造细料二尺二寸金砖”字样。除了年号、质料、尺寸、监督制造的地方官员姓名,还有具体制砖工匠姓名,都清楚地印在砖身上。
藏家们金砖在手,一般会特意打制与之相配的架子,将金砖安放在特制的红木桌几上,若再在桌几边上放上毛笔、水盂和字帖,就可以在金砖上练字。金砖吸水性好,毛笔蘸水在金砖上临帖,写了就干,干了再写,想想也是件很雅致的事。
2012年西泠拍卖会上,89块明清金砖拍出950万元天价,让人们对御窑金砖刮目相看。没有走上拍卖桌的御窑旧金砖,身价同样不菲。宁波藏家透露,目前2.2尺见方、品相较好的清朝御窑金砖,每块市场价已达1万~3万元;至于明朝金砖,不管是哪个皇帝时期,都卖到10多万元一块。
最早叫“京砖”
金砖是一种大型方砖的雅称,北京故宫等地就能见到它的身影。这种方砖原本写作“京砖”,是苏州的特产,通过大运河运到北京的“京仓”暂时储存,等待运进宫殿铺地,因此有了“京砖”之名。又因这种砖质地密实,敲起来有金石之声,京砖与金砖同音,后来就称为“金砖”。
紫禁城内,乾清宫里,金砖墁地,光洁如镜。每逢故宫修缮,旧金砖都要换掉。这些旧金砖都被皇帝赐给王公大臣,大臣们将其供奉在桌几,代代相传。
金砖的制作自有一套严格的操作规程。选土、炼泥、澄浆、制坯、阴干等工序,道道细致。通常一块金砖全部完工前后耗时足足两年多。金砖烧成后,初步进行加工,然后经几千里水路运送至京。铺墁时,工艺要求非常严格。先要砍磨加工,务使砖与砖之间严丝合缝,当时有专门术语叫“磨砖对缝”。
记者 黄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