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艺术盘点】
艺术进入公共生活,往往会围绕天价拍卖、真假迷局、艺术区强拆等社会事件展开,2013年的中国艺术也莫不过如此,依然没有哪件展览、哪件作品能够得到那样的高度聚焦。
这也许是艺术界不愿意接受的事实,尽管他们的展览活动在金钱的花费上已经不比文学、戏剧少,但他们要站到公共文化生活的中心位置,还需要时间。正如艺术批评家黄专所言,中国当代艺术的荣誉与尊严只能靠研究获得。而目前,荣誉与尊严尚未到来。
曾梵志:天价的烦恼
谈论曾梵志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似乎只有一个答案:价格!在香港苏富比和佳士得的秋拍中,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拍出了1.8亿,成为亚洲当代艺术的最高价;随后他的《协和医院之三》三联画也拍出了1.13亿。曾梵志被一些媒体唤作“亿元先生”“招财猫”,他的作品价格过亿,被解读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回暖的信号。但曾梵志的作品在随后的拍卖中表现平平,并未带动其作品整体价格上扬——在秋拍中,上拍的27件油画,有5件流拍。
曾梵志一度被指托市,有做局的嫌疑。但无论怎样,“天价”新闻让曾梵志登上了世俗名声的顶峰,接下来考验的是,他能够以怎样的创作和对艺术的沉思来回应这些?从曾梵志公开的采访中可以看出,他至少不会像安迪·沃霍尔那样胸怀坦荡地告诉公众:画画就是为了赚钱,赚钱也是一种艺术!他也很恼怒别人总是跟他谈论天价和金钱,但他会做些什么呢?
失踪案:艺术家的维权
在一些热衷于书写中国当代艺术历史故事的文章中,“张颂仁”是一个高频词。他在中国当代艺术家最穷困的时期收藏了这些艺术家的作品,给他们送去了最及时的生活费,是中国当代艺术走向西方的最重要的推手之一。但在2013年年底,他却成了众矢之的。
这缘起于丢失作品的艺术家孙良、李山在律师的帮助下,在张颂仁的汉雅轩找到了自己的作品。这批作品曾在参加完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后,辗转到了张颂仁手中委托保管,但张颂仁后来告诉艺术家,5个箱子的作品,其中1个箱子找不到了。在2013年12月,孙良、李山通过艺术网站“墙报”告诉公众,这个箱子在张颂仁的仓库。张颂仁对此的回应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在清点时遗漏了一个箱子,直到汉雅轩三十年庆时,才从仓库发现这个箱子。而当事人孙良立即回击称:这是谎言。
这件二十年前的旧事被重提,也让公众重新认识张颂仁。这件事情表明了张颂仁和汉雅轩在中国当代艺术格局中的位置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艺术家从二十年的市场发展中,终于得到了这样一些自由的权利和抗争的勇气。
《艺术新闻》:批评的回归
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艺术市场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的艺术媒体,不少策展人、批评家都有一个或几个艺术杂志或艺术网站的头衔。但这样一批兼职艺媒人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媒体训练,由于自己也深度卷入艺术名利场,导致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出现严重失衡的局面。正因如此,2013年出现的《艺术新闻/中文版》被寄予了很多期待,它以相对专业的操作为读者提供讯息和观点,有别于过去一些艺术媒体的学术崇拜和模糊不清的表达,给艺术媒体业带来了一股新的风气。
随着中国新富阶层群体的扩大,更多的资本进入艺术品市场是非常可期的,市场会继续催发艺术媒体的发展。《艺术新闻/中文版》之后应该会有更多的艺术媒体诞生,这是纸媒黄昏论背景下非常值得关注的逆增长。
美术馆热:超级大的出现
中国美术馆热还在持续中。2013年,广西美术馆、山东美术馆、太原美术馆等场馆已陆续落成,并投入使用,它们的建筑面积都在3万平方米以上,堪称超级大馆。备受瞩目的中国美术馆新馆也在今年确定了设计方案,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美术馆。超级美术馆的出现,不仅会让中国的艺术家获得更多的展出,也会给这个行业带来激烈的竞争。谁能招募到优秀的馆长、策展人,谁能推出优秀的展览,就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如果还是继续过去小馆时代缓慢而陈腐的休眠式工作模式,美术馆将遭到公众的质疑和批评。当然,公立美术馆仍然继承了画院、美协等传统美术系统的旧有文化,要挑战这一种已经非常固化的文化,对所有美术馆而言,都会是一个挑战。
《功甫帖》:真与假的较量
2013年年底最受关注的艺术事件当属《功甫帖》的真假之争。刘益谦在同年9月在纽约苏富比以5037万拍得的苏轼的《功甫帖》,3个月后被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三位研究员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发难:这件《功甫帖》是“双钩廊填”的伪本。在此之前,河北冀宝斋的藏品真伪问题也闹得沸沸扬扬。这些真假问题在中国的收藏领域是一个长期面临的风险。而这些风险,也会伴随着一些中国民间博物馆的勃兴,一同存在,一同面对观众。
一杯生普洱:共同的谈资
这是豆瓣上的一个id,但称他是2013年最受关注的艺评人也丝毫不为过。他的文章《三十个美术人的微博》一出来就成为2013年传播面最广的一篇,文章直接、犀利,此后的《当代艺术界的时尚志》从时尚的角度来看当代艺术,角度新颖,同时夹杂着一些能够转化为谈资的艺术圈的八卦和“内幕”。尽管至今也没有人敢肯定一杯生普洱是谁,但可以猜到的是,他长期浸淫于艺术圈,对一些已经成为游戏规则的东西不屑一顾。
一杯生普洱的文章,成为2013年中国艺术圈中一个共同的谈资。但如果只是将它当作谈资,又有意忽略了他的批评的针对性,当我们将这些文章当谈资消费的时候,就自然地将他的批评对象转嫁到了别人身上。
□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