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MMA
文/陈亭廷
毋庸置疑,在2013年中国拍卖的板块轮动中,扇画无疑是抢尽风头。
前不久,由北京匡时精心打造的“嘉树堂”藏明人扇面书画专场,在其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可以说是大放光彩,甄选的40余幅明人扇面书画精品悉数成交,成交总额达2596万元,其中郑重 《仙山楼阁图》以207万元易主,邢侗的《临王羲之<儿女帖>》则拍得161万元。无独有偶,中国嘉德的“扇苑善緣”专场同样交出满分答卷,其中吴湖帆,周煉霞合作《红荷鸳鸯》扇面以230万元领跑该专场。此外,北京保利的秋拍,再推“小万柳堂剧迹扇画夜场”(二),70余幅明清扇画中不乏明四家、董其昌、王铎等明星作品的身影。不仅如此,保利香港也乘势而上,在今秋举行的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中奉献明清红金扇面专题。纳凉之物何以“搧”出热浪扇面的收藏队伍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中国书画收藏的“老人”,对传统书画作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和收藏经验;而另一类则是刚刚进入书画收藏圈的新手。不过,无论是哪一个阵营,他们都对中国书画门类中的最小单位扇画充满了热情。近些年来,专场成交总额和个体成交纪录均屡创新高,国内各大拍卖行推出的扇画专场通常具备“三高”特质:高人气、高成交率、高回报率。正因如此,业内便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对于想要试水中国书画收藏或者投资的新人来说,扇面是个优选渠道。
自1994年,中国嘉德在秋拍中首推扇面专场以来,其拍卖成交率就一直处于平稳上升的通道,即便在2006年中国书画市场出现首次调整,以及去年艺术品交易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扇面拍卖的成交率都未曾出现波折,体现出良好的抗风险能力。早在1994年,中国嘉德的首场扇面拍卖中,219件拍品的成交率就达到90%以上,总成交额为543多万元,诸多拍品的成交价格比估价高出一至两倍。次年,北京翰海在春拍上也推出扇面专场,上拍的316件拍品成交率也高达98%。在两家国内重量级拍卖行的示范带动作用下,扇面自此成为拍卖场的“俏面孔”,出镜率随之提高。而今年春拍中,北京保利的“小万柳堂剧迹扇画夜场”座无虚席,72件拍品全部成交,总成交额为9087.3万元;上海朵云轩拍卖公司7月推出的“精品扇面专场”,成交率为80%,等等例证不甚枚举。扇面拍卖中的高成交额很有可能受到经济大环境、通货膨胀、拍品品质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反映市场活跃度,但是其高成交率则能充分说明收藏者或投资人对扇面板块有着较高的关注度、信心及热情。
此外,扇面交易市场长期以来处于相对理性的状态,因此投资风险较小,且仍然存在升值空间。按照十年为一收藏周期来看,90年代初扇面收藏热悄然兴起以来,其拍卖市场直至2000年前后都表现得比较稳定,像近现代名家的精品扇面其价格大多在几万元。
2000年至2003年作为扇画第二拨行情的起步期,也就是其收藏热的第一个10年,扇画市场出现明显升温,部分名家精品扇画价格一路走高,这里的“部分名家”主要指明四家、齐白石、张大千等明星中的“大腕”。虽然这拨行情既受到中国书画板块整体上扬的影响,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人们对扇面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投资价值的认可进一步加深了。2004年,在中国嘉德诞生了首批成交价逾百万元的扇画拍品,即以101.2万元成交的包括明唐寅、文徵明、陈洪绶等8位名家的《书画合璧》扇面(16开);2005年,八大山人《双鱼图》扇面在北京翰海以159.5万元被拍出,高出估价三四倍,精品扇面从十几万元跨跃到数十万元、百万元价位的现象逐渐变得不再稀奇。
第二拨行情的启动阶段距2000年又隔了10年左右。从个体艺术家创作的扇面成交高价对比中不难发现,2010年以前,国内扇面成交高价绝大多数在100万元以内,而2010年后,扇面成交高价大多在100万元以上。哪怕经历了去年的市场调整,精品扇面的价格依旧向上,较比去年,高价扇面价位又有了小幅提升。当然,精品扇面的行情上涨不能说明扇面市场的整体状况,但这一例证加上近几年扇画拍没的成交率则可以印证藏家、投资人对其具有较高的热衷度。
成交数据的不断刷新,无疑是吸引越来越多买家进入扇面市场的重要诱因。不过,专业的藏家不仅会看重扇面交易价格释放的表现,更看重其变现是否同样顺利。相对于动辄数百万元、千万元的中国古代书画和近现代名家名作而言,数十万元或者100多万元就能买到一件齐白石的精品扇面,这笔买卖可不亏。而扇面在换手中,也因其价位较低,艺术家却名气大、艺术价值高等因素缩短交易周期,变现也相对容易。
名人扇面收藏,艺术性为主名人扇画在各大拍卖中总能吸引人们的眼球,无论是其赫赫有名的创作者,还是高出估价的拍卖结果,会给人们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名人扇面一定保值、升值。先从该观点的合理性来说,出自名人之手的扇画自古就贵,东晋“王羲之书老妪扇”和北宋的苏东坡“画扇断案”等趣事说的就是这个理儿。事实上,由于扇面形式特殊,创作空间有局限,材质对笔墨的吸收性差,有折痕等,导致在其上作画难度较大。这就考验艺术家驾驭笔墨、章法布局、结构安排等诸多方面的能力。
从近几年的拍卖记录看,今年,在北京保利上拍的唐寅《江亭谈古图》扇面估价为200万元至400万元,最终以1150万元成交;仇英的《孤舟垂纶扇面》最终成交价为690万元;傅山的《行书记事廿四韵》以529万元成交被拍出,其另一件作品《秋林高逸》也以494.5万元易主;而文徵明的《凭江追远》则以517万元成交。去年,由王鉴、王翚、王原祁、王时敏创作的山水扇面在中贸圣佳被拍出264.5万元;黄宾虹在1950年作《春山著书图》扇面在北京匡时拍卖上的成交价为149.5万元;齐白石在1925年作的《海上仙山》扇面在北京传是拍卖上以109.25万元成交……这些耀眼的数字最直接的作用便是让名人成为扇面收藏的导航器,但事情总不会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唐寅创作的扇面中有突破百万元的,也有数十万元的,而且这部分作品不在少数,值得一提的是,其扇面作品也有低于10万元的。齐白石所画扇面高则达百万元,低也有十几万元,其间四五十万元的也不少。不仅如此,即便在当下一件以数十万元成交的齐白石扇面,其价值释放是否已经到位?未来还有多大的升值空间?等等不确定且又专业的问题,绝不是单凭名气就能解决并作出购藏决定的。
名气在艺术品收藏中确实具备一定票房号召力,它对于艺术品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的影响很重要但又不是唯一的标准,艺术品的最大的价值还在于其艺术性。同一名家常常创作出不同价位区间的扇面,所以不能以一概全。首先,题材不同,艺术价值就不同。有的名家擅长山水,那么由其创作的花鸟扇面就不能与其山水扇面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价格上会有明显区分;其次,同一艺术家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价格不一。这主要与艺术家的创作发展规律相关,比如齐白石的在60岁的作品价格普遍偏高。李可染在20世纪70年代后,其创作水准达到顶峰,那么这一时间节点前后的作品,价格也会有区别;再次,名家仿前人扇面与其原创作品存在价格差异。中国文人历来有仿画的传统,像张大千就曾模仿过八大山人的扇面,这类作品一般情况下不如张大千原创扇面的价值大;最后,名家应酬之作价位偏低,升值空间较小。由此可见,名家的价值不能替代艺术的价值,要兼顾名家效应与艺术性。
值得一提的是,名家扇面的价格也受其外在形制的影响。纸质扇面分为有色扇面和白色“素面”,在同一艺术水准下,前者价格高于后者。而在有色扇面中又以金面价格较高,其中备受古人推崇的泥金扇面最贵。另外,从大类上来看,山水扇面价格普遍高于花鸟或人物扇面,原因则是山水画更讲究布局,如何在有限的小空间内展示山水宏阔意境,着实费力不少。而从创作时代上来区分,唐宋时期的扇面不论名家与否,只要是真品,其价格都将居高不下,存世量少,大多被博物馆收藏,民间流通就更是凤毛麟角,这些因素都造成其市场定位于高端收藏市场。目前,明清时期与近现代的名家扇面是各大拍场的主流。不仅数量大,还高价迭出。
市场升温下如何“捡漏儿”扇画起初是依附于扇子,是扇子精美工艺的一部分。一直到宋代,扇画基本上指的是团扇绘画,而到了明
代,由于折扇的流行,使得折扇绘画代替团扇绘画,成为扇画艺术的主导形式,中国折扇绘画在明清时期达到艺术鼎峰。文人士大夫是明清画坛的主力军,折扇绘画融入文人雅士情怀,用它独具魅力的笔墨语言,根据折扇形状与材质的特点述说着文入画的“意境之美”。折扇绘画无论在绘画题材、表现手法、以及思想内涵上都抒写着文人胸意,使得它能在明清时期蓬勃发展。
从目前拍卖行提供的扇面“大餐”来看,各个价格区间的扇面比比皆是。价钱对于财力殷实的买家而言并非大问题,但对于普通扇面收藏爱好者来说,数十万元的扇面可要占去自己资产的一大半,更别提百万元、千万元的扇面了,只能远观。“名人扇面中价位低的,艺术性不算好,而看得上眼的,又价格高企”,这是不少普通买家的心理写照,正契合了那句话:“想说爱你不容易。”事实上,在灿若星河的扇面艺术家中,像齐白石、唐寅、沈周、文征明、陆俨少等等明星,只是其中特别耀眼的一小部分,其扇面固然因他们的名气、艺术思想等博得买家芳心,但是在此之外,由小名家、无名氏创作的值得收藏且具有审美性的扇面更为丰富,这就需要买家必须具有明心慧眼。
明心,在这里指的是观念。真正的收藏家大体上都经历了三个过程:喜欢、感兴趣——入门,认知艺术品的文化——深入研究,痴迷以至难以自拔。众所周知,现在市场中因收藏扇面获利颇丰的藏家,在购藏之初并非本着牟利的原则,大多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而那些成功的投资者,他们之所以获利同样摒弃了急功近利的想法,若想今天买、明天卖,靠炒短线致富的,即便一时搭对了车,获得了小利,最后还会因其盲目、贪婪、违背艺术及其市场规律而受到重挫。
慧眼,这里则是指收藏方法。对收藏扇画的新人和普通藏家来说,怎么样降低收藏风险,获得一定投资回报,形成自己的收藏风格?专题式收藏是个优选方案。有着丰富收藏经验的人大多知道,不少真藏家一生都专攻一位艺术家,比如有人就只收齐白石的作品,有人则只藏任伯年的作品。现代著名书画家和收藏家吴湖帆就重点收集清代历朝各科状元所书写的扇面,经20余年,他共收藏70余柄状元扇,形成完整系列,后来他将这些状元扇悉数捐献给苏州博物馆。著名戏剧家老舍先生生前喜欢收藏扇子,他收藏的大多是戏剧名伶如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等人的书画扇,共100多柄。
那么,在扇面市场不断升温的情况下,普通藏家是否可有漏儿捡?答案是肯定的。对于小名家和无名氏扇面价位及其艺术性的关注还有待开发。所谓小名家,主要是指那些在艺术史上查有此人,但排位靠后的艺术家;所谓无名氏的扇面,则不是指扇面上没有艺术家的落款的作品,而是目前为止还不能从典籍史料中找到记载的艺术家。小名家的扇面虽然名气小,但未必由其创作的扇面就艺术性差,不少出自其手的扇面颇具观赏性,更反映了所处时代的艺术思潮、流派等特色,无名氏扇面也是同理。比如民国时期活动于北京的工笔花鸟画家颜伯龙,关于他的资料记载比较少,但由颜伯龙创作的扇面中并不缺少精品;再如一些无名氏画家,虽然目前是查无此人,但其扇面作品在拍卖中常有露脸,价格低廉,成交率却很高。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收藏这类扇面,还需要藏家、投资人的专业技能。比如判断一幅扇面的造型艺术是否满足稳定、匀称、完整、充实等条件;其构图、布局、色彩、线条等是否和谐统一,不存在冲突等问题;山水扇面,是否在小空间中展现出广阔的视角,意境是否大气贯通?人物扇面是否能描绘出其体态、神情?花鸟、虫草、果蔬类扇面由于构图处理相对比较简单,一般多为近景或特写,那么创作者是否处理好主次、繁简、疏密、比例、呼应等关系?
扇面市场的持续升温在业内人士看来应该是个必然趋势。如何在藏中找到真趣,兼顾经济效益,是各位买家的必修课。不过,扇面毕竟是中国书画门类中的一小部分,其整体市场不可能超越书画的其他类别,属于小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