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人士提醒收藏者:正规拍卖行拍后才收费
文、图 记者林琳
随着收藏市场回暖,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又出现不少打着知名拍卖行旗号招摇撞骗的所谓艺术品投资公司,有的借征集拍品为名骗取藏家的文物鉴定费、送拍费、图录费等,有的甚至把收藏者送来的真品都卷走了。
日前,佳士得在官方微博上发布澄清公告称:“并没有于深圳、广州、山东或其他地区设立代表处或其他实体,亦没有授权委托任何第三方公司进行艺术品征集、评估或代表佳士得进行任何业务。”苏富比也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与“四川苏富比”诉讼的判决书。
对此,业内专家告诫收藏者,可把拍前是否收费视为拍卖行真假的鉴定标准,并仔细查看拍卖公司的经营许可证及文物拍卖资质。
案例:
上海老太被卷走15万元送拍费
曾经有一位上海的老太太,把一枚香港回归5周年纪念邮票送到上海某公司鉴定,该公司将其估价为10余万元,又把老太太一本2010年世博会的“护照”估价为10余万元。老太太喜出望外,把家中13件“藏品”都送到这家公司,这家公司以估价1%的比例收取了15万元的送拍费,骗老太太说将藏品送去拍卖,最后通知老太太一件也没卖出,但送拍费一分也退不了。老太太哭诉无门,后来发现这个公司开的发票中有一张是广州某拍卖行的,于是“告状”到广东省拍卖行业协会,这才把钱追了回来。
记者调查:
骗子公司声称帮大行征藏品
近日,网络上一个广告帖引起收藏者刘女士的关注。这个广告称深圳某艺术品投资公司得到香港佳士得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的授权,为其征集2014年春季大型拍卖会的藏品。刘女士对此觉得奇怪,因为自己与藏友也时常到香港看展、参加拍卖,还没听过香港佳士得需要通过其他公司征集拍品。
记者拨通了该帖子留下的联系人电话,对方确认称该公司就是为香港佳士得征集拍品的。当记者问这个“香港佳士得”是不是香港那个佳士得,与国际著名的佳士得有什么关系时,该赵姓男子含糊解释:“不是欧洲的那个佳士得,那个是佳士得国际,我们是香港佳士得。”当记者问为何替他们征集拍品时,这位赵先生明确表示:“这些境外的拍卖行只有拍卖资格,没有征集资格的。在我们这里征集就是违法的。”
专家拆假:境外拍卖行也有征集资质
“拍卖行没有征集资质?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广东省拍卖行业协会秘书长郑晓星对此啼笑皆非,“中国没有‘征集资质’一说,只有拍卖资质,拍卖行有了拍卖资质,当然就有征集资质。如果该公司这么说,那就完全是欺骗行为了。”
他解释,即使是境外的拍卖行也可以在中国内地进行拍品的征集,“法律只是要求他们要取得拍卖执照和拍卖经营许可证,也就是所谓的拍卖资质,才能在内地进行拍卖。”
市场现象:
佳士得、苏富比大战“六耳猕猴”
据了解,国内外拍卖巨头一直深受“山寨之苦”,就好像真猴王不得不忙于应对众多的“六耳猕猴”。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打着“苏富比”、“佳士得”的旗号招摇撞骗的公司并不少见,但打开几个公司的网站发现他们已经删除了“苏富比”、“佳士得”的字样。记者联系他们的工作人员并询问是否与“拍卖巨头”有关,得到的回复或者是无关,或者是“以前帮他们征集,现在没有了”。
“可能是近日佳士得和苏富比发布的公告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业内人士表示。据了解,佳士得日前在官方微博中发布声明:“佳士得目前于中国内地仅在北京及上海设立运营机构,并没有于深圳、广州、山东或其他地区设立代表处或其他实体,亦没有授权委托任何第三方公司进行艺术品征集、评估或代表佳士得进行任何业务。”
而苏富比同一天在官方微博上也发布称:“继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案件认定‘苏富比’为蘇富比拍卖行的未注册驰名商标后,2013年12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相关行政诉讼中终审判决认定,‘苏富比’商标是蘇富比拍卖行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并同时判定‘四川苏富比’不应被核准注册‘苏富比’商标。”
专家提醒:
委托前要查拍卖行资质
郑晓星告诉记者,骗子公司盗用大行名号的目的不外乎是赚取送拍人的文物鉴定费、送拍费、图录费等,但基本上不是拍卖行,而是所谓的“艺术品公司”、“艺术投资公司”等。他提醒收藏者,“行业内有资质的企业在拍卖前都不能收费,只有拍后才可以收取,这就是区别是不是骗子的重要标志。换句话说,拍前收费的很可能是骗子。”
而只是拍前收费还算是“客气”的,郑晓星发现,有的“不客气”的骗子公司甚至把收藏者送来的真品都卷走了。他表示:“要查看拍卖公司的经营许可证,不光是执照,还有文物拍卖资质,分一类、二类、三类。如果不齐全就不要委托,也可向协会了解拍卖行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