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有“中国苏富比”称号的公司,在配售阶段就遭到投资者抢筹,央企背景加上中国故事,保利文化的资本未来似乎格外灿烂。不过,据保利文化刚刚披露的招股书,近年来的经营数据却并不那么光鲜亮丽,净利润与毛利率均有所下滑,公司2012年艺术品经营与拍卖业务盈利骤降四成。
历经数年,保利文化登陆资本市场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即将成为H股市场上的“拍卖行业第一股”。
保利文化经历数次股权转让
据载于香港联交所的上市文件,保利文化主要从事艺术品经营与拍卖、演出与剧院管理以及影院投资管理三大业务。公司前身是保利文化艺术,由中国保利集团于2000年成立,至2009年更名为保利文化集团。截至2013年6月底,公司在全国经营30家高端剧院,运营14家影院。作为保利文化母公司的中国保利集团,属国资委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旗下的保利艺术博物馆藏有4件国宝,包括“圆明园十二生肖铜铸”中的牛首、虎首、猴首和猪首。
2009年之后,保利文化经历数次股权转让,出让北京保利演出公司88%的股权、转让亏损的华亿传媒及接盘保利影业投资公司10%的股权。此间,成立于2005年7月的保利拍卖崛起成为保利文化业绩的中流砥柱。经过系列整合,保利文化开启以保利拍卖为核心的整体上市进程。2012年2月,保利文化向证监会递交IPO申请,拟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弃A转H 保利文化赴港上市
但生不逢时,从2012年10月,A股IPO停摆,直至2013年9月,保利文化依旧没有盼来IPO重启的消息,在一年多的煎熬之后,保利文化放弃A股,开始谋求转道H股上市。2013年9月,保利文化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H股上市申请,保荐人为中信证券。
启动招股 “拍卖行第一股”受热捧
按照规划,保利文化在2月24日启动招股,将于3月6日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作为H股市场上的“拍卖行业第一股”,保利文化的新股发售反应热烈,路演首日已获得超额认购。根据香港研究机构的观点,保利文化“估值合理、业务独特”,因此被看好。里昂研究报告,保利去年上半年中国市场艺术品拍卖成交额达38亿人民币,市占率达14%,位居首位。而过去3年,中国都是全球最大高雅艺术品拍卖市场。
保利文化认为,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上升主要受惠于中国富裕人士数目快速增加、机构资本大量涌入以及中国艺术品存量丰富等因素驱动,其招股书的数据同时显示,伴随经济增长,内地至少拥有1000万人民币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个人,2012年年底已增至70万人,且预计去年年底增至84万人。
火热的行业背景、央企备注的财务背景、讲不完的中国故事,让保利文化在香港市场上炙手可热。据香港媒体报道,保利文化已基本确定将香港集资的净额由原先的2亿美元提高至5亿美元,扣除上市成本,保利计划将绝大部分资本用于海外扩张,直接挑战苏富比和佳士得等国际拍卖巨头。
财经分析
业绩连续两年下滑 “反腐”打击艺术品拍卖?
在资本市场上备受追捧的同时,保利文化招股书中的经营数据却暗含隐忧。招股书显示,2010年、2011年、2012年及2013年1月至10月,保利文化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12.16亿元、17.58亿元、16.50亿元及14.56亿元。同期净利润约为人民币3.71亿元、5.83亿元、3.86亿元及3.08亿元。其中,艺术品经营与拍卖业务2012年贡献了六成利润。
也就是说,在经历2011年的高增长之后,保利文化的净盈利呈现逐年下滑态势,同时下滑的还有毛利率,2010年至2012年年度及2013年前十个月分别为:54.4%、59.3%、49.2%和47.5%。
有分析认为,保利文化业绩下滑,部分原因来自于内地反腐的压制。该观点称,在反腐败浪潮高涨的背景下,高端餐饮行业早已经率先溃不成军,高端艺术品拍卖同样遭受沉重打击,这也是其业绩下滑的原因。而保利艺术品拍卖和演出经营未来的命运,同样不容乐观。不过,对此保利似乎并不认可。保利文化CEO蒋迎春称,保利客户几乎全部是内地民营企业家及机构,经营尚未受政策影响。他更相信打贪有助经济长期向好,令高净值客户人数上升。文/本报记者齐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