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收藏拍卖年鉴》主编张忠义先生
本刊记者 阮富春
张忠义先生潜心中国书画收藏、研究30余年,对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的鉴定慧眼独具,他不仅研究书画艺术的学术问题,还从事创作,花大量的时间考察市场,观点朴实而具有实战操作性,在业内享有良好的声誉。张先生现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委员会主任,近年来主编的《中国收藏拍卖年鉴》一书颇具实用性。
“物我两忘,心手相师”
在张忠义眼里,傅抱石在中国近现代书画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其书画成就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功夫在画外体现得尤其突出。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密切相结合。傅抱石对美术史、绘画史研究精深,写作出版了多种理论著述,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这一点决定了他艺术创作的高度——以理论来指导艺术创作的实践,他不单纯的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理论家。
书画作品是用情感来创作的,情感因素很突出。傅抱石感情激越,一方“往往醉后”的图章,为后人理解他的创作、作品增添了更多感性的想像空间。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凡钤“往往醉后”图章的作品,多是精品之作。
也正因此两点,张忠义指出,“傅抱石作品应是近现代大家中数量最少的一位。傅抱石纪念馆统计过,约两千件,可能千件左右收藏在文博机构、美术馆、纪念馆等机构,市场能流通的也就千件左右。”
张忠义分析,傅抱石画作数量少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傅抱石先生对创作要求严格,从不应付,认为不好的作品不让流出,这是为什么目前我们所见的傅抱石画作真迹多是精品的原因。这与齐白石画作的存世情况不一样,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齐氏画作约有两三万件,精品仅15%左右,大量的是应酬品,佳构与应酬作品之间的艺术水准差距非常大,价值有天壤之别。其次是傅抱石先生的生命短暂,创作时间相对也短,直接影响了作品的数量。
傅抱石从历史的、理论的高度来研究、实践中国绘画,是位非常全面的书画艺术家,绘画题材广泛。中国书画史上被人们所公认的大家,无不是承前启后、开宗立派的人物,傅抱石在这两个方面全做到了,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傅抱石。
傅抱石缘何能达到如此高的艺术成就?张忠义认为,傅抱石与同时代的其他艺术大家既有共性的地方,也有独具个性的方面。共性的方面可以简单总结为四个方面:
第一是师古人、师传统。这也是中国画要求文化底蕴、讲究传统的重要方面,傅抱石早期为生活所迫,刻印章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临摹了大量的前人作品;
第二是师洋人、师友邦。傅抱石有留学日本的经历,既学美术史研究,同时以创作方面吸收了日本画的一些技法;
第三是师造化、师自然。傅抱石经历了金刚坡八年,新中国成立后集中国内及国外大量游览、写生,面对自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这是当时很多传统中国画家做不到的;
第四是得心源,出新意。经过前面三个方面的学习,傅抱石最后在情感、思想方面有了自己的感悟,再将这种深刻的感悟表现出来、画出来,这就与其他同时代的画家创作迥异。傅抱石在这几个方面全做到了,在他61年的生命中,用他的聪明才智、充沛的情感,再加上他的勤奋、机遇,最终在绘画上完成了一个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晚年精品迭出。
傅抱石作品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及所达到的高度,后人难以企及、难以模仿。原因就在于:
第一、傅抱石书画的起点高,是建立在对美术史、绘画史深入研究并建立起自己学术体系基础之上的绘画。古人讲,“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现在很多人甚至都不学美术史,怎么能创作出好画。
第二、傅抱石在书画方面下的功夫深。傅抱石在经历的苦难中,培养了书画的功底,篆刻、临摹、写生,都曾下过大力气,这也是一般人难做到的。
第三、傅抱石作品并非来源于简单的临摹、写生,而是“得心源”之后的自然流淌、自由自在的发挥,是创新。
第四、傅抱石创作所付出的情感,以及他所达到的境界,也是常人难以做到的。下苦功学,很多人也许能做到,但是要达到或者超越他的境界几乎不可能。李白斗酒诗百篇,傅抱石绘画“往往醉后”,常人酒后还有多少人能创作?又有几人还能创作出精品来?张旭、王羲之也喜欢在酒后创作,傅抱石酒后创作达到了“物我两忘,心手相师”,无法胜有法的境界。
第五、傅抱石用笔用墨风格鲜明。傅抱石用笔快,下笔力量大,同时将前人的皴法提炼合而为一,独创了“破笔散锋抱石皴”的笔墨风格,有别于传统中国画中锋用笔,这是傅抱石的创举,中国绘画史上前所未有。中锋用笔是中国书画用笔的一种方法,但不是唯一法门,傅抱石师古人而不被古人的方法拘束,对古人的方法进行了补充、修正、创新。
鉴定傅抱石作品,首先就要注意他的这种笔墨特性,傅抱石曾说过,“中国画从技法角度来说,实质上就是怎样用笔用墨的问题。在中国,大约自11世纪始,笔墨两个字的含意不仅是工具的名称,而且成为中国绘画技法的代名词。”傅抱石绘画技法的高难度,所体现的学术性、思想性、情感性是常人难以学到的,虽然现在也有不少人学他、仿他,学像似乎容易,但要达到他的高度,几乎不可能。
按照张忠义的标准,傅抱石作品可分四大类:第一类是写心的画,如与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第二类是写神的画,如《云中君与大司命》《湘君》《湘夫人》等作品,题材来自屈原的《离骚》;第三是写意的画,以毛主席诗词意境为主题,当时以毛主席诗词意境入画者很多,但真正画得好、成就高者只有傅抱石、李可染等少数几人;第四类是写生画,最具代表性的金刚坡时期的作品,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行程数万里的各地写生作品。
傅抱石画作行情对市场具引导性
张忠义回忆,“内地艺术品市场形成初期,傅抱石作品实际上没有受到太多收藏者的重视,价格没有齐白石、张大千作品高。但《丽人行》1996年中国嘉德秋拍的高价成交,改变了这一格局。这张创作于1944年9月、1953年画赠郭沫若的大巨幅人物画横幅拍得1078万元,是中国近现代书画创造的第一个千万元纪录。此后,傅氏作品大幅攀升,近现代大家精品也自此迈入千万元时代。”
此后是2003年中贸圣佳秋拍,齐白石的八开《山水册页》拍至1661万元,而傅抱石的八开《毛主席诗意册页》从300万元拍至1980万元。张忠义先追忆,“现场气氛热烈,群情激奋,成交后很多人起立鼓掌,掌声雷动。”当时傅抱石之子傅二石在现场为收藏者讲解这件册页,认为是其父晚年的精品之作。值得一提的是,傅抱石的这件册页2011年11月北京翰海再拍时,成交价涨至2.3亿元。
就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而言,傅抱石的画作处在最高层位,同层位的艺术家还有徐悲鸿、齐白石、李可染、张大千,他们都有自己的风格和面貌。这五人也是艺术品亿元时代的代表人物,艺术成就和价值得到了市场认可,名实相符,不存在背离。作品艺术成就较高,但画价稍逊的有陆俨少,黄宾虹、潘天寿、黄胄等人。这些近现代的艺术大家,也是他人难以企及和替代的。在这些大家之前,清末的海派名家任伯年、吴昌硕可谓中国近现代书画的先师,对20世纪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也不容忽视。
傅抱石作品的市场行情,在书画市场上有着示范性的标杆作用,市场表现清楚而真实地告诉了收藏者什么作品是好的?应该收藏什么样的作品?这类作品有什么价格?
张忠义认为,“毫不夸张地说,傅抱石与李可染作品是近现代书画市场的稳定器,表现了市场积极向上、稳定发展的一面。长期以来,行情是平稳向上的,即便在大调整期,行情也没有出现过大的波动。”
中国书画是中国文化最生动的体现,用线条、用图画、用诗文篆刻形象地表现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传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能量。
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赝品泛滥。原因就在于利之所惑,尤其是仿制名家作品的赝品,画家名头越大,赝品越多,利润越高。
张忠义指出,“拍场上傅抱石画作的仿品、赝品数量,要少于张大千、齐白石等人的仿品。仿齐白石画作的赝品最多,相对而言,仿制难度较大的傅抱石、李可染作品的赝品略少。不容忽视的是,现在市场上也已经出现了不少仿制傅抱石画作艺术较高的作品。2013年初,香港展出一位收藏家的15件傅抱石作品,被指出全系仿品。有行家透露,已经发展有专门针对近现代大家画家的集团化作伪的现象。”
针对中国书画作品的辨伪,张忠义总结出“四看”策略:首看画风,看画家个人的独特风格,拿傅抱石的画来说,就要熟悉他的画风、用笔用墨的特点。傅抱石下笔重、运笔快,要熟悉他的“破笔散锋抱石皴”。他用墨浓淡相间,浓时多层积染,淡时感觉似有似无,既有鲜明的对比,又能和谐共融。
其次是看内容。如傅抱石画花卉、鞍马题材的作品很少,他擅长的是山水、人物画,我们要能根据他具体作品的画分出不同的时期来,掌握每个时期画的不同特点。
第三要看材质。傅抱石作品绢画少,多用纸,纸的特点也很明显,纸的高下、好坏随着他的经济情况有所变化。1938年以前傅抱石的经济收入不佳,用的多是不太值钱的厚宣纸,在重庆时期他大量用的是贵州产的皮纸,吸水吸墨性强,耐多次晕染。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的经济情况好转,曾在荣宝斋买进一批乾隆年间的宣纸和皮纸,后期创作的很多精品画作多用这类纸。
最后还要看审美。面对一幅画时,要从视角上到感觉上去静心感受它所蕴含的气息,以及它所表现的情感。傅抱石的画笔散神不散,他大量的作品是全神贯注、心无旁骛一气呵成的,看多了就会有所感悟。傅抱石的画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笔墨当随时代”,他用笔用墨有时代气息。
此外,还有辅助的鉴定方式,如具体画作的著录情况,什么时间、什么著作收录,画家本人是否审定?画作是否经过展览,什么时间、什么规格的展览?画作是否有收藏传承记录,经过哪些人的收藏、研究。同时还要注意听取专业研究人士的专业看法。
总体而言,“傅抱石画作的艺术成就与当前的市场价值已经得到了高度的统一,艺术价值被市场充分认可,而且还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理解,其画作的未来行情仍会是一个平稳上升的趋势。那些流入市场的高仿赝品,或者那些似是而非的画作,将会随着收藏者认知水平的日渐提高,逐渐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