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艺术品市场中的一种畸形现象——假拍
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近十年间一路高歌猛进,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交易市场。然而,戴着“全球第一”的帽子,是否意味着中国真的能一举“赶超”老牌收藏大国英美?屡创“奇迹”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价格,是“水肿”,还是实力?艺术品假拍炒作现象究竟有多严重?笔者带你进入中国艺术品拍卖实地,一探虚实。
知假拍假:500元梅瓶拍出880万元
“你猜这个元青花梅瓶值多少钱?”在一位藏家金先生家里,一只元青花梅瓶摆在客厅的博古架上,梅瓶发色深沉,结晶斑透古渗胎,画工流畅,人物故事生动。“怎么也得几十万元以上吧?您就随便一搁?”笔者一脸惊讶。
金先生但笑不语,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拍卖证书。翻开证书,笔者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只见上面一边盖着某知名拍卖公司的大印,一边写着“元青花XX梅瓶,拍卖成交价:8800000元人民币”。“别紧张,证书是真的,东西是新的!”金先生哈哈大笑。所谓“新”,即现代仿古品。
“怎么可能?这家公司好几年前就拍出过单价几千万元的艺术品,新东西,敢给你发拍卖证书?”听到笔者的质疑,金先生不慌不忙,“真的是我拍来的呀,不过,卖家是我,买家还是我。”他取出一个大信封,里面 “铁证如山”:一本该拍卖公司印刷的春拍图录,翻开赫然就有这只梅瓶;一张写着 “4万元手续费收讫”的拍卖公司收据;一个参拍号;一张拍牌。
金先生说,虽然说按照行业规定,卖家是不可以参拍,但是又有谁去执法?或者找人、或者亲自上阵,在卖场上举牌为自己的拍品当 ‘托儿’,已经是行内公开的秘密。”
假拍解读: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
既然是假拍,卖家为什么还宁可白丢手续费给拍卖公司?业内专业人士介绍了假拍的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以假充真,希望能把仿品买给 “水鱼”的卖家,有时候真能碰上古玩知识不足、技术不高的人,赚个盘满钵满,如果卖不出去,卖家就索性自拍自举,拿到拍卖证书,造成 “流传有绪”的假象,积累下次拍卖成 “真”的基础。
第二种是当代书画真品,目的是为了捧高某人书画的价格,就像炒金银股票,炒来炒去倒几手,反正一张字画无论拍多贵,拍卖公司都收3000元的手续费,随便你叫价,假拍几轮下来,制造出越来越天价的 “市面成交价格”。
第三种是为藏品制造 “好出身”。藏品 “拍”出去后,不仅上了拍卖公司的图录,还被各大知名媒体报道,将来如果想把这个藏品出售,图录、成交记录、媒体报道都齐全了,再加上一个完美的收藏故事,这就是一件 “流传有绪”的真品,将来无论是再次上拍还是卖给私人,都有了价格基础。
第四种是洗钱,比如某人有1000万元灰色收入要 “洗白”,他可以拿一件不值钱的藏品上拍,让朋友用这1000万元买下这件藏品,三倒两转,1000万元便成了自己的 “合法所得”。
第五种是行贿,公权力拥有者把自己的藏品拿去上拍,想行贿的人自然踊跃捧场,当 “送财童子”。
既然知道交给拍卖公司的是 “纯手续费”,手续费高低由卖家的起拍价定,为什么卖家还愿意给高?一位业内专业人士说,拍卖公司就是看准卖家希望定高起拍价。根据规定,只要达到起拍价,有人举牌,这件东西就一定要成交,否则算卖方违约。卖方的心理价位往往较高,想多赚一点,那么手续费也就水涨船高。如果是真正拍卖出去了,买家、卖家还要分别给拍卖公司10%以上的佣金。
笔者了解到,所有假拍都会被计入拍卖成交记录。
拍卖注水:大大小小的拍卖公司都“水肿”
艺术品假拍情况究竟有多严重,艺术品拍卖市场“水肿”有多厉害?《收藏投资导刊》编辑部主任毕武英说,中国拍卖市场注水率近年来有所下降,但由于手续费的诱惑,“注水率”依然不低,主要集中在中小拍卖公司。中小拍卖公司因为上拍的东西一般质量都不高,主要是靠手续费在挣钱,但现在大拍卖公司更倾向于真拍,因为只有真拍才能拿到20%的佣金。
除了主动“注水”,拍卖公司也有被动“注水”的情况。毕武英分析,一种是“结款难”。“有的买家举牌的时候很兴奋,哗一下举了1个亿,回来一看没有那么多钱,怎么办?肯定就要毁约。但是这种买家常常是大拍卖公司的常客,拍卖公司也不愿意和他撕破脸,这笔生意实际上就没做成。另一种是货本身有问题。拍卖公司实际上是一个卖方市场,真品少、珍品更少,对于肯出货的大藏家,拍卖公司是“捧在手心怕化了”,天天求着他们拿藏品上拍,给公司打品牌。这时候大藏家就会掂量了:我手里有好东西,也有差东西,甚至是高仿,既然拍卖公司求着我,那就真假好劣混在一起搭售,但这些差东西、高仿,在拍卖结束后,很可能就被买家发现,最后导致毁约。这两种情况,都会让拍卖成交额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