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上海珠宝拍卖成交率大幅上涨
珠宝收藏成2014年热门品类
全国珠宝拍卖发展扫描: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整理/采写
奢侈品板块对国际拍卖公司而言是重要的盈利板块,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进行资源整合的背景下,内地拍卖公司对奢侈品板块的重视程度逐年提升。通过资料可以看出,无论成交量,还是成交总额,均呈逐年上涨走势,尤其在2014年,广州、上海的珠宝拍卖专场成交率均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内地的珠宝市场开始紧跟香港步伐,发展势头逐渐明朗。
总览
珠宝市场重回亿元时代 各地藏家热衷顶级品类
根据雅昌艺术市场检测中心的不完全统计,2013年秋拍,有57家拍卖公司上拍奢侈品类的拍品,同比2012年秋增长了10家,奢侈品专场数达到了103场,同比增加了14场。
奢侈品板块上拍量开创了新纪录,达到25519件,但总成交10980件,成交率仅43%,是历史较低水平。市场成交总额也出现大幅下滑,总成交额3119亿元,同比下降20%;单品均价28.41万元,同比下跌22%,从数据来看,市场对2013年秋拍上拍的奢侈品的偏好要远远低于2012年秋拍。
根据拍卖数据可分析出,整个市场的下滑,首当其冲的是中高端价位的拍品。该级别拍品数量相比2012年秋拍严重下滑。其中100万至500万元间共成交298件,同比下滑了34%;500万到1000万元之间共成交57件,同比下滑了31%;1000万到5000万元之间共44件,同比下滑了20%。
但是,这一板块市场的下滑并非源于藏家经济购买能力的降低,主要还是源于市场平均供给质量的下降。对于高质量的作品,无论是香港还是北京、广州、上海,藏家的购买能力依然比较强劲。比如,2013年秋拍,香港苏富比推出的拍卖史上最大颗D色无瑕钻石以近2.39亿港元(愈1.88亿元人民币)成交,成功刷新白钻世界拍卖纪录,同时也助推中国艺术品市场重回亿元时代。
香港:奢侈品拍卖“福地”
“珠宝翡翠”在香港有比较稳定的市场行情,高价成交纪录往往在此地创出
香港历来是珠宝翡翠和名表拍卖的主要阵地,尤其是高端市场的福地。1985年,香港苏富比将珠宝翡翠单独开辟为专场进行拍卖,这项业务发展至今已经有29年的历史。而香港佳士得也于1986年在香港首次拍卖中推出了私人珍藏的翡翠珠宝拍卖,至今也有28年的历史。所以“珠宝翡翠”在香港有比较稳定的市场行情,珠宝翡翠高价的成交纪录往往在香港市场创出。目前,香港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全球三大珠宝交易中心之一,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高档珠宝翡翠在香港进行拍卖。
在2011年,香港佳士得与香港苏富比分别在春、秋拍中赢得市场的一次小高峰,后于2013年秋拍中达到市场最高点。香港苏富比2011年秋拍举行的“瑰丽珠宝及翡翠首饰”专场拍卖中,呈献了402件顶级钻石、宝石及翡翠镶嵌的绚丽首饰,最终,314件成交拍品交出了总成交额5.16亿港元的成绩单。这也是香港苏富比历年来珠宝翡翠拍卖的第二高成交纪录,仅次于2013年秋季7.44亿港元的成交额。
香港佳士得表现更为出色。2010年成交额高达10.8亿港元,占到佳士得全球珠宝销售总额的38%。2011年春季的瑰丽珠宝及翡翠首饰专场拍卖也收获了6.9亿港元,迎来第一个市场小高峰。23.49克拉及23.11克拉枕形戈尔康达D/VVS1 Type Iia钻石耳坠以7234万港元摘得本场拍卖头冠。
北京:正在成长的珠宝拍卖市场
内地虽有庞大的珠宝消费能力,但是中高档珠宝翡翠还远没有形成收藏市场,一方面缺少高质量的“珠宝翡翠”拍品,另一方面更缺少收藏家的支持
与成熟稳定的香港珠宝拍卖市场不同的是,内地的珠宝翡翠拍卖还处于市场发展的初步阶段,更多的珠宝拍卖专场集中于北京地区。专场开设初期竞买人数不多,成交率低,成交价格基本都在起拍价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内地的购买力不足,珠宝收藏意识不强。而在近几年的不断成长之后,局面有所改善。
近年来数家内地拍卖公司先后设立珠宝翡翠的拍卖专场,例如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荣宝、北京艺融、银座国际等。但是无论从拍品的质量还是从最终成交价格都难与香港市场匹敌。内地的珠宝翡翠拍卖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究其原因是虽有庞大的珠宝消费能力,但是中高档珠宝翡翠还远没有形成收藏市场,一方面缺少高质量的“珠宝翡翠”拍品,另一方面更缺少收藏家的支持,这或是内地珠宝翡翠拍卖市场发展的最大瓶颈。
在2013年秋拍的奢侈品拍卖数据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内地新兴拍卖公司在高端珠宝翡翠首饰拍品层面开始崭露头角,在今秋珠宝翡翠首饰成交TOPIO中,以北京艺融、银座国际为代表的新兴拍卖公司均有拍品入围,这在往年并不多见。比如北京艺融的“满绿镶钻翡翠项链”以4025万元成交位列第3位;银座国际的“十全十美10.10克拉方形彩粉钻”以3910万元成交列位第4位;北京艺融的另一件“玻璃种翡翠蛋面项链”以3680万元位列第6位。
广州:珠宝市场发展后劲十足
今年1月,本地有拍卖行的“绚丽夺目—翡翠珠宝专场”成交率摆脱了之前只有三四成的局面,高达75%,为广州珠宝拍卖市场带来好兆头
广州的珠宝拍卖市场无论是拍卖场次还是上拍数量以及成交额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如果说北京市场不能与香港同日而语,那广州对比北京,则存在更大的追赶空间。从目前的艺术网站拍卖数据来看,广州在珠宝拍卖方面较具规模的专场是2000年之后才逐渐形成,如2004年广东保利的“珠宝玉器”专场,上拍数119件。经过试水之后,2005年有所改善,广东保利的“中国书画、珠宝翡翠”专场中,上拍数355件,虽然该专场与书画结合一起,但是最终该场次拍卖最高价为“全满翡翠手镯”,以297万元成交,成为早期少有的突破百万的翡翠拍品。此后数年,广州的珠宝拍卖市场波澜不惊,上拍数低于100件的情况较多,但近两年情况有所好转,2011年,在广东保利“珠宝翡翠”专场中,“绿色翡翠观音雕件”以1.456亿元成交,成为广州翡翠拍卖少有过亿拍品。此后,广州的珠宝拍卖开始有所上升,上拍数开始突破百件,而今年1月,皇玛拍卖的“绚丽夺目—翡翠珠宝专场”成交率更摆脱了之前广州市场普遍只有三四成成交的局面,该次成交率达75.38%。为广州珠宝拍卖市场带来了好兆头。
上海被誉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在不少人看来,它的商业发展远比广州繁荣,然而,在珠宝拍卖方面,它并没有显示出太多的优势,除了在上拍场次、拍卖公司数量等方面比广州有所超越之外,在成交方面并没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从拍卖数据来看,其形成一定规模的珠宝拍卖也是在2000年之后,如2002年,上海东方国际“2002春季拍卖会·珠宝翡翠名表”中,上拍188 件,成交额12万元,成交率35.64%。2004年,在上海崇源的“珠宝翡翠”专场中,一件名为“Van cleef &Arpels”的蓝宝石以473万成交,成为上海珠宝拍场少有的过百万拍品。此后百万级别拍品均为少见,直到2012年分别在上海博古斋拍卖和上海宝龙拍卖出现了333.5万成交的“翡翠松鹤延年鼻烟壶”和2760万成交的“狮狃素瓶翡翠摆件”之后,成交价格有了明显的提升,之后百万、千万级的拍品常有出现,而且与广州相似的是,近十年中成交率均处于三四成。令人振奋的最新消息是,在2014年,上海联合拍卖“玉润冰清——中国当代玉雕名家作品及翡翠精品拍卖会”中,成交率达到了76.58%,成为近年珠宝市场走好的有力印证。
本版部分文字来自《艺术市场》,雅昌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