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拍卖 >> 拍卖滚动 >> 赌市现象让古书画作品成交价减半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拍卖 >> 拍卖滚动 >> 赌市现象让古书画作品成交价减半

赌市现象让古书画作品成交价减半

作者:佚名      拍卖滚动编辑:admin     
沈周(明)《安老亭图》手卷 沈周一生钟情元四家,其洒脱跌宕如黄大痴,缜密苍郁如王黄鹤,清隽平淡如倪云林,浑朴润泽如吴仲圭。此帧法仲圭,淋漓苍厚,朴茂之中别有清润之气逸出。写的是平岗大丘、板桥水村间的江南幽居,安   沈周(明)《安老亭图》手卷 沈周一生钟情元四家,其洒脱跌宕如黄大痴,缜密苍郁如王黄鹤,清隽平淡如倪云林,浑朴润泽如吴仲圭。此帧法仲圭,淋漓苍厚,朴茂之中别有清润之气逸出。写的是平岗大丘、板桥水村间的江南幽居,安

  “赌市”现象让作品成交价减半 藏家提醒入市者须“量力而行”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前不久,有一位王姓藏家,接到了远方朋友的来电,电话的那边说一位50多岁的朋友因向高利贷借款押注艺术品,自身铝合金门的工厂资金周转不来,上吊自杀了,王姓藏家听后心想,本来其企业在铝合金自动门领域是做得最高端的,为何落得如此田地?而另一边也有一位浙江的藏家,同样是借了高利贷,借100万元一年内还200万元的高额利息让他不负重荷,被迫跑路。王姓藏家挂了电话之后,不禁叹息“艺术品收藏真的不能当投资,要真的喜欢,量力而行。”

  在采访过程中,王姓藏家就这样向收藏周刊记者描述。

  ●春拍回忆 有作品以“半卖半送”形式交易

  王姓藏家(化名)告诉记者,每年的艺术品大拍,他都会来回穿梭在北京、上海、杭州和香港等地,今年春拍也不例外。前不久,他如期来到了某拍卖行春拍现场,现场人气明显不如往年,而且让他更意外的是,“新货”(较少或从未在市场流通的作品)不多,不少作品刚在2011年成交过的。噢!他想起来了,这些作品正是那年做实业赚了点钱、懵懂进入艺术品市场的那个“暴发户”藏家。还记得当年那个专场中好的作品都被他抢走了,那一下感觉他就像个“强盗”,见一件,抢一件。“所以说他是暴发户啊,他根本不是抱着收藏的心态来玩的,才三年就想着完全出售了。怕是资金紧缺。”王姓藏家感叹了一下。拍卖马上开始,王姓藏家马上注意着拍卖师和场下举牌的人,让他意外的是,不少作品的估价怎么都只有曾经成交价的一半?不管怎样,对于王姓藏家而言,都是好事,这样可以更容易地买到自己想买的作品了。果然,一幅在2011年以1897.5万元成交的徐悲鸿作品奔马图《日行千里》,这次估价才900万元-1200万元,而且现场抢拍的人并不多,几个回合到了1200万元之后,便基本没其他人在抢了,最终让王姓藏家以1265.0万元收入囊中。这个专场,他买了几幅这样的作品,后来他统计了一下,那年“暴发户”用1亿元左右的钱买下了的藏品,在这个专场都悉数卖出,但是最后的成交总额却只有4000万元左右。

  后来他才了解到,这是“赌市”现象。这些作品几乎是以“半卖半送”的形式跟拍卖行交易,就是把这些作品抵押给拍卖行,拍卖行只给他(底价)一半的钱,如果作品成交了,那么就可以把剩下一半的钱都给卖家,如果拍不掉,作品就等于算是拍卖行买下来,卖家就拿(底价)一半的钱。

  ●藏家点评

  千万不能借贷购买投资艺术品

  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会长石金柱就此分析目前书画市场,他说,很多人涉足艺术品完全是为了炒卖,抱着一种投资甚至投机的心理来买艺术品,总抱着下一场转手就赚钱的心态。很多好的作品,本来不应该两三年便急着出手。这里面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不少人进入这一行业所买作品的钱都是借贷的,到了今年各行业都缺钱的时候便急着要套现,所以才会出现“赌市”的情况。

  石金柱强调,投资或者收藏艺术品,应该像欧美发达国家的藏家一样,用消费的心理,就是用自身多余的钱来购买,而不是借贷购买用作投资。

  业内建议

  多看美术史博物馆 多看真迹原作

  不管是当代、近现代还是古代,在艺术品收藏领域,不管是辨伪还是增强自身对艺术品的兴趣,必要的知识涵养是不可少的。广东保利艺术品部经理祝贺认为,造成艺术市场古书画的抛售或者流拍,说明的都是藏家对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认识度还不够。他认为藏家更应该多增加自身对美术史方面的了解,多看博物馆,多看真迹原作,作品只有经过不断对比、借鉴才能理解个中好坏。

  记者手记

  名作流拍,或因还没遇到知音

  这次作品流拍之所以引起诸多行业人士关注,其原因主要是上拍前作品均引起了众望,而且恰好流拍的作品中包括了两个不同公司相应专场中期望值最高的作品。这不得不让人匪夷所思。从而引起各路专家抛出“资金短缺论”“期望高价论”“真伪阴霾论”等各种论调,诚然,这些似乎都是直接导致作品不成交的原因,然而,仔细想想,这些宏大的概念对于作品的成交与否取决于个体的拍场规则来说,真的是那么直接吗?

  同期成交价超过某些流拍作品的估价的作品也不在少数,例如4255万元成交的文同、苏轼(传)《墨竹卷》,5347.5万成交的明末清初画家弘仁《西园坐雨图》等,近现代方面诸如6267.5万成交的黄宾虹92岁巨制《南高峰小景》和齐白石《花鸟四屏》(5577.5万元)等。

  资金短缺似乎并未真正影响到市场,如“真伪阴霾”方面真能影响到买家对别的作品的信心,这样的“千万级别”的藏家似乎也太容易动摇。

  因此,似乎“期望高价论”更为到位,但凡每一次作品不能成交,价格与价值难以平衡这一点都无法躲避。喜欢的人“倾家荡产”也要买,不喜欢的人也许“视如粪土”。因此,作品流拍,只是尚未碰到真正喜欢它们的人而已。(梁志钦)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