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拍卖 >> 拍卖公告 >> 嘉德四季第40期拍卖会即将举槌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拍卖 >> 拍卖公告 >> 嘉德四季第40期拍卖会即将举槌

嘉德四季第40期拍卖会即将举槌

作者:佚名      拍卖公告编辑:admin     

  中国嘉德2014年收官拍卖——嘉德四季第40期拍卖会,将于12月17日至19日预展,20日至21日举槌,展拍地点均为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本次拍卖共汇集“遗珠拾珀——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当代及近现代书画”、“中国古代书画”、“瓷器”、“玉器工艺品”五大专近3000件文物艺术品,亮点频现,精彩纷呈。

黄永玉 虬梅报春黄永玉 虬梅报春

  【中国书画】

  本期书画部分,秉承了嘉德四季一贯之风格,学术性与趣味性并重,共精心遴选1400余件作品,分属近现代、当代、古代三大版块,欢迎广大藏家鉴赏。

  遗珠拾珀

  本次“遗珠拾珀”同一藏家藏品专题共有作品200余件,各具特色,或为同一上款作品,如陈叔亮先生上款的多家力作,尽显友谊之情;或为同一艺术家作品,如赵树博先生夥藏董寿平先生作品。当然,藏家入藏各有所本,并非一旨二律所能涵盖,因此“遗珠拾珀”专题历来精彩纷呈,获得新老藏家追捧。

  黄永玉《虬梅报春》用酣畅淋漓的笔墨展现梅花的冷逸、繁盛、峻峭,把梅花民族精神的审美寓意与现代美术的装饰性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董寿平《红梅报春》则疏密有度,浓淡有致,更专注梅花的雅洁馨香。黄胄《载歌载舞》人物刻画准确,表情自然,热情洋溢,用笔潇洒,情态丰满,足见大师的速写功力。

黄胄 载歌载舞黄胄 载歌载舞

  汪氏作品撷珍

  本次与汪氏作品的结缘既是运气的偶然,亦是勤勉的必然,细品慢研,近乎失之交臂而不失的快慰足以让快节奏的辛劳征集得以短暂的纾解。所谓“天下汪氏出徽州”,汪氏一族自古便是徽州望族,自唐越国公汪华始,即名人辈出,多以越国公后人自封,机缘所至,得此专题七十件作品,囊括汪士慎、汪士鋐、汪承霈、汪葑、汪恭、汪梅鼎、汪采白、汪洛年等,皆为徽州汪氏一门,作品经由汪氏后人汪莹珍藏。汪莹,字楚生,早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任教于保定军官学校。民国后出任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武官,官至国民革军中将。其父汪鸿庭先后做过清朝提督、钦差大臣、湖北汉阳兵工厂督办,及欧洲诸国公使,官至一品。所藏作品多为汪氏先辈遗存墨迹和族亲交游所赠佳作,署楚生及其家人上款作品亦不为少数,经由汪莹悉心考究题注,收藏脉络清晰明了。

  《兰亭序》的文书俱佳,所传达出文人士大夫的高缈的精神追求,高逸的艺术品位,平等的交友情谊和豁达的人生态度为后学之人所研习膜拜,兰亭之意,更是艺术境界和人文修养的象征。汪氏名人亦有兰亭作品传承,汪士鋐《行书兰亭序册》书法墨迹瘦劲挺拔,疏朗有致,分间布白分寸均衡,点画波澜翻飞,成竹在胸,笔笔送到;汪恭《临兰亭序册》结字端言稳妥,结构紧密内敛,用笔规矩严谨而自然平和;所谓“帖叫人看,不叫人摹”,二者同为帖出,而又各具特色,各领风骚。

  汪采白《采笔绝妙册》原由秋浦许俊人拟集资用五色版精印成书,公诸同好,然讵造事变,未观阙成。更不幸者所寄存行筪,悉毁于火。此两本画稿无意于破屋残丛中偶得,人物花鸟无不逼真,山水林泉清间幽旷,石老而润,水淡而明,松偃龙蛇,竹藏风雨,山脚入水澄清,水源耒脉分晓,运笔苍劲迥异,时流随意涂鸦,各尽其妙。扇面百稿取法极多,琳琅满目,变化莫测。闲来展玩,悦目赏心,画笔之工非细玩不能得其真味。洵属稀世,至可宝贵。

  汪士慎《小楷书册》、汪承霈《临多宝塔碑册》、汪成谷《设色山水册》、汪梅鼎《书画四屏》等皆是古代书画传承有序,名家入藏的难觅佳品,自会受到古画藏家的竞相选藏,为此期古代书画部分又增一亮点。

田世光 朝晖田世光 朝晖

  近现代书画

  近现代书画历来都是拍卖市场的重头版块。画家、作品数量、层次以及题材等的丰富,让不同审美趣味、入藏雅好和资金实力的藏家在此总有所获。由于目前市场处于相对的平稳期,我们此次征集亦做了相应的调整,以小而精,趣而雅的作品为主打。

  本场精选近800件近现代书家、画家作品,京津齐白石、李可染、陈半丁、王雪涛、许麟庐、田世光,海派吴昌硕、吴湖帆、谢稚柳、刘旦宅、程十发、关良、唐云,浙派黄宾虹、陆俨少,金陵傅抱石、钱松喦、宋文治、魏紫熙、陈大羽,长安黄胄、董寿平、赵振川,岭南赵少昂、黄幻吾、欧豪年,以及渡台张大千、溥儒、黄君璧、于右任等均有作品呈现。

  田世光《朝晖》造型严谨、色彩富丽,为新加波著名藏家周颖南先生旧藏;同为“嘉礼”上款之吴昌硕《篆书七言联》、曾熙《楷书五言联》、何维朴《楷书八言联》、《行书七言联》等楹联作品,皆为近现代书画名家的雅致之作,极富收藏价值,是入藏首选。

杨延文 漓江晓月杨延文 漓江晓月

  当代书画

  近两年,书画市场的当代部分已逐渐趋于成熟,我们在当代作品的征集中,继续秉承“准、精、新”的原则选择作品,在稳保成熟拍场画家份额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当代水墨新生力量,推陈出新,架构出老、中、青画家同台呈展的当代水墨完整面貌。卢沉、周思聪、张仃、杨延文、徐希、石虎、王明明、龙瑞、江宏伟、薛亮、彭先诚、于水、吴浩等均有作品参拍。

  刘宝纯《松云飞瀑》为丈二巨制,宝纯先生虽生于黄海之滨,却成长于泰山之麓,深为泰山的壮丽和丰富的内涵所折服,对泰山有深沉的向往和浓郁的情愫,多次登临泰山写生和采风,对泰山的一丘一壑,一草一木了然于胸,提笔即能信手拈来。此幅所绘泰山层岩巍峨,磐石横空,苍松翠柏劲健挺拔,飞流直下的山泉瀑布和闲适翱翔的白鹤、雀跃奔腾的山羊互衬互映,相得益彰。画面处处张扬着苍森劲硕的笔墨气势,亦饱含着悠远凝重的文化神韵,实是画家鸿篇巨制的典型作品。

  江宏伟《荷塘秀色》构图精准、笔精墨妙、工致典雅,饱满的莲蓬,绽放的红荷,葱郁的荷叶,间以秀逸的芦草,营造出幽深静谧的美感和古朴超然的意境。点题“莫引西风动,红夜不耐秋”,即增强了画面时间感,又赋予静谧的画面以灵动意蕴。

  于水作为“晚成”于拍卖市场的新文人画家,晚来居上,越来越受藏家的关爱和追捧。本场所选《抚琴图》绘假山庭院里佳丽集游,或观梅轻弹,或执扇、执书翩翩漫步,亦或含颦对赏,画中丽人皆薄袖朱唇,秀而不媚,艳而不娇,一笑一颦间令赏者恍若时空纷乱,裙衩罗带随风而下,缓至眼前。画面兼工带写,既规范又浪漫,逸趣、水墨味十足,显现出一种出尘的悠然。这正是现代赏者所追寻的。

文征明 柳亭观山文征明 柳亭观山

  古代书画

  古代书画收藏应该是最为勤苦和最具轶趣的。“稀”、“精”、“缺”是古代书画的入藏标准,作品的稀缺性和鉴定的局限性往往把很多古代书画的热衷者拒之门外,为入得心仪之物,古画藏家往往要付出比近现代作品收藏更多的精力进行考证,所以传承有序的古代作品自然会受到藏家的热捧,若是再经名人雅士收藏,更是锦上添花。

  姜宸英《行书册》经著名的碑帖收藏家和鉴赏家戚叔玉先生收藏,戚先生毕生从事碑帖收集和研究,收藏既精且丰,宋拓《圣教序》、《九成宫》甚精,旧拓《宋高灵庙碑》则是国内最好的拓本,《十钟山房印举》、《十六金符斋印存》系稀有之珍品。此册姜宸英行书作品,书写流畅,结体妍丽秀俊,用墨枯湿得宜,给人以轻快明丽的观感,是姜氏合力之作。

  文征明《行书诗卷》书写精熟,行气如虹,纸墨间沉淀的历史气息也相当醇厚,在古代书画市场颇有寒意的时候,这件作品无疑带来了暖阳,值得广大古代书画爱好者斟酌品玩。

明崇祯 青花加官进爵图缸明崇祯 青花加官进爵图缸

  【瓷器工艺品】

  本次瓷器工艺品为藏家们甄选出1400余件珍玩佳器,分“瓷器”、“玉器 工艺品”两大专场呈现,欢迎广大藏家鉴赏品玩。

  明清官窑瓷器

  此次“瓷器”专场为大家呈现各类瓷器佳品500余件,其中制作规整统一的官窑瓷器自然备受追捧,而制作精细的民窑嘉器也越来越值得珍视。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明空白期青花梅瓶、明末清初转变期的青花、五彩瓷器、清早期单色釉精品、晚晴民国瓷器精品等,其制作精巧不输官窑之物,纹饰描画更是大胆巧妙,颇具新意,蕴含普通官窑瓷器无法比拟之魅力,颇为珍贵。

  官窑瓷器向来被视为收藏的重点,也成为众藏家收藏争抢之热点。清代官窑瓷器中又尤以雍正、乾隆二朝之物颇为精巧,备受推崇;嘉庆、道光之物继承发扬,亦受喜爱。此次“瓷器”专场中推出一批雍乾嘉道的官窑佳品,以供诸家甄选。这其中“清雍正天蓝釉盘一对”堪称本场魁首,釉色清新淡雅,与此清冬季节最是相宜。明代部分,永宣、成化之物尤为重要,本场中“明永乐龙泉窑折枝花果纹鸡心碗”、“明宣德红釉盘”和“明成化青花如意花卉纹小盘”等堪称佳品,尤其值得珍视。

清雍正 天蓝釉盘一对清雍正 天蓝釉盘一对

  “清雍正 天蓝釉盘一对”,盘敞口弧壁,下承圈足,造型简洁端庄,器物胎体薄厚均匀,底足修饰浑圆规整,体现出雍正朝高超的制器水准。盘内壁及足内施白釉,釉面光洁滋润,罕有瑕疵,外壁通施天蓝釉,釉层匀净,釉色静谧,宛若秋日晴空,因烧造时釉汁略有流动。盘整体釉色自上而下渐深,如蓝天有远近之别。盘底心双圈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款识字体端正隽秀,为雍正御窑瓷典型书款字体。

  天蓝釉是一种以氧化钴为呈色剂的高温釉,属于蓝釉的一种,因其钴含量低于1%,所以釉色浅淡,呈现天空之色,故名天蓝釉。天蓝釉的创烧时代目前尚有争议,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虽出土有宣德款天蓝釉器物残片,但其釉色不纯,且从未见实物传世,故或为烧制霁蓝釉所产生的次品。目前所见技术较为成熟的天蓝釉器物出现于清代康熙时期,烧造时间主要集中于康雍乾三朝,其后渐趋断绝,且其数量极少,相比其他颜色釉可称凤毛麟角。康熙天蓝釉器物釉色浅蓝,莹润素雅,多见梅瓶、水洗等小件陈设或文房器,是为熙朝瓷作之无上珍品。雍正时期天蓝釉在前朝基础上技术更为纯熟,其色调更趋淡雅,釉质匀净平整,代表了有清一代制瓷业的最高水准,其品质为后世难以企及。本品即为雍正朝同类器之佼佼者,其造型,釉色及款识均时代特征明显,且为成对流传,历近三百年流传而完好无损,实乃一大幸事。

  “清雍正 仿成化青花缠枝花卉纹杯”,口沿微微外撇,弧腹圈足,整体曲线柔和,以拇指食指环握,恰好握住杯体大半,手感舒适,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杯胎体净白晶莹,轻薄异常,迎光而视,内外壁纹饰均跃然于杯壁之上,其胎体之薄,可见一斑。小杯釉汁滋润如玉,罕有瑕疵,通体以青花描绘,色泽淡雅静谧,外壁绘制缠枝莲花与变体菊花纹,内壁间饰团花五朵,里心则绘轮状花卉纹,整器青花色泽与纹饰内容均与成化器相同。杯外底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端庄秀丽,流畅大气,为标准的蝇头小楷。

  雍正朝的瓷器作品正如世宗皇帝本人的气质,既有别于康熙窑的粗犷大气,又有别于乾隆窑的精工巧思,它们外表看似朴实,但却完美无瑕,尽善尽美,精华内敛,颇具风骨。特别是这一时期的仿古瓷,更是代表了雍正朝瓷器烧造的最高水平,而雍正帝本人尤其喜爱秀雅清逸的成化瓷器,在清宫造办处档案中,有多处他下令以成化瓷为范本进行瓷器制作的记载,此小杯即为这类作品的杰出代表,其细腻洁白的胎体,淡雅恬静的色泽,相比成化器均有过之而无不及,青出于蓝而更胜于蓝。

  “清道光 粉彩莲瓣盖碗”以莲花为造型,口沿与圈足饰金彩,以仿铜胎。盖中心饰莲心,金彩宝珠形钮,周围饰以粉彩莲瓣,瓣下露荷叶;碗内施白釉,外壁口沿绘莲蕊纹,腹部绘三重莲瓣,粉彩仰莲相互映衬,圈足绘成莲柄式,以精细的纹饰描绘莲瓣筋脉,绘工精细。外底心青花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款识工整。

  此类器物为有清一代颇具特色的官窑嘉物,其颜色娇艳,形制独特,尽显宫廷皇家之气派,其设计源于康熙铜胎画珐琅器物,堪称道光御窑佳作,为罕见的官窑茶具,且品相良好,收藏价值极高。

  “清乾隆 炉钧釉灯笼瓶”口外撇,短颈,筒形腹,下承圈足,造型稳重敦实,因形似灯笼而得名。瓶腹部两侧堆贴瓶状双耳,仿若灯笼穗,构思新颖,别出心裁。外底心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先印款,而后上釉,会有款识不清晰的状况,亦成为此类器物的特征。瓶通体施炉钧釉,釉彩自然流淌,蓝、紫等色交织熔融,极尽变幻之能事,实为一件时代特征鲜明的乾隆朝炉钧釉器代表作。

  炉钧釉始烧于雍正朝,以炉内低温仿钧釉而得名,是清代单色釉中别具特色的高贵品种。灯笼瓶为炉钧釉器物的特有造型之一,流行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其中尤以乾隆作品水平为高。台北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及上海文物商店、瑞士玫茵堂等著名文物机构和私人收藏均有与本品类似的乾隆朝炉钧釉灯笼瓶珍藏,足见其备受青睐。乾隆朝炉钧釉往往以蓝色为主,本品则红色居多,其特征更似雍正同类器,甚是少见。

  瓷玩雅趣

  制作规整统一的官窑瓷器自然备受追捧,而制作精细的民窑嘉器也越来越值得珍视。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明空白期青花梅瓶、明末清初转变期的青花、五彩瓷器、清早期单色釉精品、晚晴民国瓷器精品等,其制作精巧不输官窑之物,纹饰描画更是大胆巧妙,颇具新意,蕴含普通官窑瓷器无法比拟之魅力,颇为珍贵。

  “明崇祯 青花加官进爵图缸”唇口宽沿,圆弧腹下敛,胎体紧致,除底足外通体施白釉,釉色莹润,腹部以青花绘加官进爵图,画面正中亭阁垂柳下一人着官服而立,一手扶带板,宽衣大袖随风摇摆,显得神采奕奕,身后侍从或举扇、或持册页,迎面二小厮,一人托冠帽,一人托爵杯,寓意“加官进爵”,是为明崇祯时期较为典型和常见的吉祥纹饰。人物描绘动作轻盈,神态生动,颇具转变期人物描绘的特征,地上“V”字地纹,鱼卵状叶片,山石间括号状祥云,介字点叶片,蕉叶山石旁之椿叶点,中茎留白的蕉叶等都是崇祯时期典型标准的要素,于此器之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明晚器官窑已经停烧,给民窑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机遇,从大量明晚器瓷器实物来看,不乏精品远超嘉万官窑之物。晚明文人阶层介入手工业的生产,促使各类手工业制品步入一个兴盛期,民窑烧造亦是如此,同时还促使内销民窑瓷器绘画上增添几分文人品味。本品便为此中佳作,绘画笔意丰富,皴法灵动自然,人物描绘简约而不失细腻,另外青花发色浓艳,渲染恰当,实为一件崇祯青花瓷器之珍品,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实为研究、赏玩、珍藏的不二选择。

  “清顺治 青花五彩人物诗文筒瓶”所提诗文描绘场景颇具画意,历来常被引用。成书于宋理宗淳十二年的《五灯会元》卷十九中有“九十春光已过半,养花天气正融和。海棠枝上莺声好,道与时流见得么?然虽如是,且透声透色一句作么生道?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或为最早见此联诗句,后于元明的诗词、小说中常有引用。如元代石君宝作杂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一折中有诗“家家无火桃喷火,处处无烟柳吐烟。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明代洪编印的《清平堂话本•西湖三塔记》中更是有颇为相似诗句“家家禁火花含火,处处藏烟柳吐烟。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水浒全传》第一百零一回亦引用此诗“上苑花开堤柳眼,游人队里杂婵娟。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综上所述,可知此联诗句所描绘应为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结合画中男女相望的场景,颇为契合。本品彩料发色,纹饰描绘颇具清顺治时期的时代特征,这种诗画相结合的做法也为当时所流行,同时本品所选故事、诗文又十分独特,较为罕见,加之其描绘精细又远超同类,实为这一时期的瓷器嘉作,收藏价值极高。

  “清康熙 五彩五子折桂三星图凤尾尊”口外侈,束颈,弧腹下收,承接二层台圈足,胎体紧致、厚重,通施白釉,釉色白润,口沿下、颈腹相交处、近底处具有红绿彩锦纹相隔,胫部有变形莲瓣纹,外壁分别于颈部和腹部以五彩绘制五子折桂图和三星报喜图,五子折桂图于洞石怪柏和庭院之间绘衣着各异公子五位,均手持桂枝,寓意折桂登科;三星报喜图松柏之下,福星持如意,禄星持笏板,寿星捧寿桃,间有童子四位,或戴金冠,或持彩旗,或玩风车,形态各异,灵动活泼,其中寿星额颇硕大,十分醒目突出,两幅饱含吉祥寓意的画面绘制精细,笔触自然,用彩协调,十分难得。

  康熙五彩在历史上颇为著名,以其色彩绚丽、绘画精湛、种类丰富著称。本尊画工细致精丽,生动传神,一扫明末粗率画风,施彩匀薄的弱点,其彩料发色特征明显。人物绘画精细,具有十分典型的康熙时期的人物纹饰特征,形象高大,面部轮廓线很细致,有浅淡渲染,显得更加灵动立体,加之本品器型规整,体量硕大,且为名门藏品,实为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清中期 白玉太狮少狮钮炉清中期 白玉太狮少狮钮炉

  玉器工艺品

  此次“玉器工艺品”专场为大家带来玉器、工艺品共计900余件,品类丰富,包括玉器、文房清玩、木器、铜器等,值得关注。玉器部分,既有体量较大之盖炉、笔筒等,又不乏牌佩小件,其中“清中期白玉太狮少狮钮炉”为本场封面,体量硕大,选材尚佳,颇为珍贵。工艺品部分铜佛造像、文房清玩、铜器、漆木器、织绣等众多门类佳品荟萃。其中“十五—十六世纪铜堪钦确贝桑波尊者像”题材少见,制作朴雅,颇为珍贵。文房部分,来源日本同一私人旧藏的一批砚台石品极佳,且多有著录来源,值得收藏。

  “清中期 白玉太狮少狮钮炉”白玉为材,整料圆雕而成,炉身盘口,口沿内挖一道,丰肩弧腹,圆弧底,双耳雕呈狮耳衔环,下承三足,为狮首下出三圆足,足跟随圜底向下,形态敦实可爱。盖与炉身子母口相衔,接合紧密无隙,盖隆起若台,其上圆雕太狮少狮,太狮顾盼环绕,少狮前爪置于太狮背上,首尾相对,相顾而望,神态灵动。整器除钮、耳及足外,余部均光素,不见雕痕,掏膛规整,抛光极好,各方衔接得体,浑若天成,平整细致光滑如镜的打磨技艺尽显美玉天姿,昭示出技艺的高超精湛。此块玉料体积较大,质量上乘,远观有宝光盈盈,近触则温润有加,如凝脂般莹洁通透,泛柔润之光泽。

  自乾隆二十四年,清政府统一回疆,在伊犁设置将军府,驻扎八旗军队,才从根本上解决玉料短缺的问题,自此中国玉雕迎来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盖炉作为文房清供之物,颇受有清一代文人士大夫之亲睐,由于古人崇玉的习俗,使得玉盖炉更成为文房尚品,广为陈藏。本品选材尚佳,体量较大,雕工精巧,实为清中期玉雕嘉作,收藏价值与艺术价值并重。

十五-十六世纪 铜堪钦确贝桑波尊者像十五-十六世纪 铜堪钦确贝桑波尊者像

  “十五至十六世纪 铜堪钦确贝桑波尊者像”,体量小巧,质朴古拙,尊者头戴圆顶班智达帽,延片垂于双肩,垂脸颔首,面容肃穆而慈悲,眉、眼、唇之细部嵌有银、铜,颇为精细,眉间有白毫,全跏趺坐,尊者着袒右肩双层袈裟,一衽覆搭于右肩之上,胸前现绅结,衣有带状各式细纱地花卉纹为饰,隙地饰卷叶莲花纹与兰札文藏梵体字纹,双手各拈一莲茎,施说法印举于胸前,有青莲绕臂而上立于身侧,一莲托出金刚杵、一莲托出金刚铃。金刚杵是金刚乘无坚不摧的象征,金刚铃代表波若波罗密多的阴性,体现着其空性,金刚杵与金刚铃在一起象征着智慧或空性与方法或方便的完美结合,铃代表空,杵代表色。座下俯仰莲花座,莲瓣饱满,上下有连珠纹,较为古拙,座前与座下缘有藏文有头体铭文,座前铭文为MKHAN CHEN CHOS DPAL BZANG PO(音译堪钦•却贝桑波),底部为后重封,内装藏犹存。

  堪钦•却贝桑波(MKHAN CHEN CHOS DPAL BZANG PO),相传活动于13世纪,名字为堪钦•却(MKHAN CHEN CHOS),贝桑波(DPAL BZANG PO)一般可译为“吉祥贤”,是元代开始藏传佛教高僧名字后面常用的后缀部分,在明代汉文文献中常被译作“巴藏卜”。

  此尊造像题材较为罕见,颇有朴拙之感。十一世纪以前,藏传佛教造像主要以模仿印度、尼泊尔等地艺术风格为主,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十四世纪以后,西藏本土造像的艺术风格逐渐形成,十五至十六世纪达到艺术高峰。此尊造像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体量虽小却朴雅而精巧,座上有头体藏文铭文更凸显珍贵,确为一尊西藏风格的,十分罕见的铜佛造像,供养于宅邸,实结大善缘。

  “清 黄易、陈曼生款端石螭龙纹九如砚”背铭文“佐良史,石之职;善属文,分曲直,若以积墨败水而其面,何异丧君子之德也。小松氏黄易拜题于石画山房”、钤印“小松”、铭文“骨露而寒,耳通有漏。长身君子,何碍其瘦耶。松云书。”、钤印“陈印”、带盒、陈鸿寿刻砚盖、盖铭文“吉金乐石。砧娘捣练之为用乎,护人支床之所遗乎,取而改之,何异收爨下牛焦之桐乎。曼生陈鸿寿”、钤印“阿曼”。

  “清 竹刻诗文笔两支”,铭文“顾文康公多少箴。少饮酒多食粥,多茹菜少食肉。少开口多闭目,多梳头少洗浴。”、“少群居多独宿,多收书少积谷。少取名多忍辱,多行善少千禄。乾隆戊午(1738年)三月老桐刻”、带日本包装。

  “清早期 铜压经炉”平唇宽沿,束颈,扁鼓腹,下承三乳足,两侧饰对称环耳,耳上有翘角,为标准的压经炉造型。炉身的口唇、双耳线条挺拔、棱角分明,腹身与三足圆润流畅,形成鲜明的对比。炉身素面无纹,宝光内敛。冒襄《宣炉歌注》中赞曰“宣炉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美女子肌肤柔腻可掐。”此器枣红色皮壳,柔腻莹润,婉约可观。铜材上佳,细密沉重,蕴神于内,抚之柔腻,叩之音妙,持之坠手。外底部正中铸减地阳文“宣德年制”四字一行篆书款,字体规整劲挺,瘦长俊秀。下承铜座呈花卉状,下承三足,与炉相配,颇显精巧。压经炉又称“押经炉”,宣德皇帝用以赏赐佛教寺院,后来寺院多有仿制,成为专门的礼佛之物。

  “清早期 竹雕踏雪寻梅图笔筒”口、底镶木为饰,底部隐起三浅足,包浆醇厚。外壁浮雕踏雪寻梅图,苍松雪压低垂,高士头戴风帽,双手掩于广袖之中,耸肩缩颈,骑驴缓缓前进,身后紧随一童子,肩掮梅枝瑟缩而行。不远之处山洞中露桌几一角,似有人温酒而待。旁壁刻行书“丁巳秋月”,钤“元夫”篆书印。其雕刻技法沿袭自清初吴之璠开创的去地浅浮雕法,通过竹肌的不同色泽与纹理,表现出图案的丰富层次,刀法干净利落,线条流畅,并不刻意雕出大雪纷飞之景,而借松枝低垂、人物寸步难行之态,状写天寒地冻、风雪漫天之景,构图、意境均佳。品相保存完好,颇为难得。

  “华慧英制 缂丝山水人物图插屏”,采用双面明缂丝的技法,织造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水人物画卷。画面重心位于左侧,石岸延伸,其上亭台楼阁,背靠洞石嶙峋,苍松怪柏横亘而出,亭台之中一人倚几而坐,一人凭栏远眺,远处海天一色,几处波纹,或为涟漪,或为浮云,意境高远,颇得宋文人画之精髓。在缂织过程中采用平戗、长短戗、掼缂、子母经、勾边线等多种技法,制作难度大,凸显双面明缂丝的装饰特征,为缂丝大师华慧英所作,艺术价值颇高,值得收藏。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