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拍卖 >> 拍卖动态 >> 《功甫帖》再陷罗生门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拍卖 >> 拍卖动态 >> 《功甫帖》再陷罗生门

《功甫帖》再陷罗生门

作者:佚名      拍卖动态编辑:admin     

  用高科技验明正身

  本报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2月18日,北京一家酒店的安保明显比平日升级,龙美术馆创办人、收藏大鳄刘益谦携真伪争议中的苏轼《功甫帖》在此亮相,意在用高科技仪器为这件5000多万元拍得的书法“验明正身”。专家鉴定后打得不可开交,那就再上科学仪器检测,《功甫帖》鉴定十八般武艺全上,真伪之争也没有就此平息,反而牵涉出学术、利益、名誉等一系列公案,谁更权威?谁能下定论?仍是扑朔迷离。

  争论一波三折

  引发轩然大波的苏轼《功甫帖》只有9个字,即“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其余为清代书法家翁方纲小楷题跋和题诗、翁方纲的《功甫帖》双钩廓填摹本及民国时期收藏者许汉卿的题跋。2013年9月,刘益谦从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将《功甫帖》以高价购回。

  就在外界热议这一豪举时,2013年12月21日,《新民晚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发表《苏轼书法〈功甫帖〉被指“伪本”》一文,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3名上海博物馆书画部研究员称这件《功甫帖》是“双钩廓填”的伪本,连帖上清初翁方纲的题跋也断定为假。

  面对这枚重磅炸弹,12月22日,卖家苏富比方面最先发出声明,坚称其为苏轼真迹。随后刘益谦也相继发布声明,态度由保持中立转而向上博提出质疑。

  千呼万唤中,2014年的第一天,单国霖、钟银兰、凌利中撰写的两篇长达14000余字的报告,以个人名义发表在《中国文物报》上,分别从书法本体和“双钩廓填”技法出发,详细阐释了判为伪作的原因,认为这一《功甫帖》墨迹本钩摹自晚清鲍漱芳辑刻的《安素轩石刻》。

  第二天,针对上博研究员发布的正式研究报告,刘益谦发布第三度公开声明再次质疑,声明最后,刘益谦称:“至于你们这种只图一时之快的贸然行为对我本人所带来的伤害,经历了这个岁末的纷扰,我已身心俱疲,其中的压力和委屈难以言表,因此我保留通过各种(包括法律)途径追究责任的权利。”

  1月6日,收藏家朱绍良在微博发表声明表示,若刘益谦忍受不了各方的纷争,放弃《功甫帖》的收藏,他本人愿意购藏,并准备好了5000余万元的购藏金。对此刘益谦发声明回应“轻言放弃尚早”。

  1月13日,苏富比在其官方微博发布《苏富比对有关苏轼〈功甫帖〉质疑的回应》,对报告提出的“鉴藏印多为伪印”、“翁方纲题跋与题诗是伪作”等质疑逐条反驳。

  虽然刘益谦几度发表公开声明,上博三位专家发布研究报告,但这并没有让争论声消失,反而有更多的业内人士卷入,形成了观点鲜明对立的两派。

  1月28日,上海另一书画藏家颜明发出公开声明,首次透露早在刘益谦购买《功甫帖》前,曾转告刘益谦上博和故宫专家一致看伪的意见。 在公开信中称,刘益谦在2013年8月底曾向其咨询《功甫帖》真伪问题,颜明当时回答是:“从图录看,目鉴不过关。”随后,颜明提出帮助刘益谦咨询上博和故宫专家,并得到刘的赞同。

  颜明请教了上博和故宫专家,得到的答复是一致看假,并认为作伪水平不高,还提供了伪作的原因。颜明通过电话和短信向刘益谦转达专家意见,并劝其联系专家。颜明称,这些意见并未引起刘益谦重视,刘坚持拍下《功甫帖》。

  另外,在公开信的第三部分“苏富比和刘益谦的关系”中,颜明透露了更多的背后细节。据颜明披露的信息,现任苏富比拍卖行中国书画部负责人的张荣德,曾任上海朵云轩拍卖公司总经理,2005年与刘益谦合资创办上海明道拍卖公司并担任总经理,2013年履新苏富比,拍卖《功甫帖》是其到苏富比后首次主持书画业务。

  此公开信一出,风向又变,一直对《功甫帖》进行的学术争论,难道其背后存在不为人知的利益纠葛?如此一来,这场争论还得牵涉更多。

  高科技能解谜团?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功甫帖》北京媒体见面会上,刘益谦一个人坐在台上,台下第一排坐满了来自各界的专家名流,如已故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的弟子萧平、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长青以及几大拍卖行的老总等,但没有一个上博的专家到场,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则是唯一来自公立博物馆界的。

  刘益谦团队公布了《功甫帖》的高清扫描图、6000万像素的高清背光图,和数码显微镜放大50倍的效果图,并现场用手持式无线视频数码设备对《功甫帖》进行了现场放大扫描,主办方还援引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对《功甫帖》所做的技术鉴定,指出《功甫帖》用纸与北宋李建中《同年帖》、 苏轼《致知县朝奉》为同一种纸张。最后从墨色、纸张、收藏印等方面得出结论:这件《功甫帖》为自然书写,上博“双钩廓填”的说法无法成立。

  观复博物馆创始人马未都姗姗来迟,他戏称自己不是来打群架的,而是站在中立的角度说话。“如果这3个人不是上博研究员,那可以随便说,但当他们扣上国家机构头衔的时候,就需要谨慎。所以事件一发生,上博就立刻出来择清关系,称是个人行为,可不幸所有媒体的报道中,一定会把‘上海博物馆’搁在前头。读者记不住3个人的名字,可一定记得住上海博物馆。”

  马未都说,“学术理论著作应该先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最后再由媒体报道,现在是反着了。公共权力为自己的某种目的谋私,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对于作品真伪,马未都自认“无权说话”,他唯一能说的是,“没有人有权透支国家信誉”。

  上博专家一方自从发布论文后就销声匿迹,北京发布会结束后,有媒体联系到钟银兰,她说:“我的看法已经公布,不会改变。他(刘益谦)如果要研究什么、说什么,那是他的事。”

  但围绕着上博还有一个谜团,就是苏轼的《功甫帖》是否曾经进入过上博。单国霖在2013年12月23日的《解放日报》上表示,他和钟银兰都曾见过《功甫帖》实物,另一位研究员凌利中也表示,他在苏富比的预展上研究过这件拍品。“上世纪80年代曾有人研究过一件‘文革’抄家得来的《功甫帖》,经过研究考证,发现是赝品,于是退回物主,后来听说此物被带出境外,可能流入美国,但目前也无法确认。”

  1月14日,单国霖再度接受《解放日报》采访,针对他此前曾向媒体透露上世纪80年代看过《功甫帖》,他表示:“记错了,是另外一张帖。《功甫帖》是摹本,可能是自己写的,没有双钩廓填。”单国霖同时表示,他无法回答《功甫帖》是否作为“文革”抄家物资进入过上博。

  而刘益谦团队现已找到徐邦达发表在《故宫博物院院刊》1992年02期上的文章:“其中苏书《功甫帖》、米芾书《恶札帖》,现藏上海博物馆,皆真迹无疑。”以此来表明徐邦达确实亲眼见过此帖无疑。而且徐邦达在《古书画过眼要录》中写道:“《功甫帖》为第二幅,虽只九字,极为神采。”

  由此,“真假之争”又衍生出对上博文物流失的疑问,《功甫帖》是否到过上博,又是怎样流出的?面对有关质疑,上博迄今保持沉默。

  谁来收拾残局

  钟银兰与单国霖都是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与之争论的另一方也都是收藏市场实战专家,眼下还能找到让双方信服的更权威的第三方吗?“《功甫帖》真伪争议反映出中国书画鉴定的当下窘境。随着谢稚柳、启功、徐邦达等小组成员的年事已高或相继离世,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古代书画由谁来鉴定一直是一个疑问。” 中国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针对《功甫帖》之争撰文说。

  其实“文博派”和“实战派”的争论和对立由来已久,只不过是还没有捅破窗户纸,去年10月,朵云轩创始人、上海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祝君波在《新民晚报》上发表一篇文章, 称“长期在文物经营界工作,与博物馆专家和收藏经营界专家两道均有接触。环顾眼下的书画鉴定界,喜忧参半,深感人才缺失。于博物馆而论,如今,随着这些一言九鼎的宗师先后谢世,许多博物馆面对征集书画的挑战,已无权威敢拍板”。这篇力挺“朵云轩”派而暗贬“体制内派”的文章,被外界认为是上博专家质疑《功甫帖》的起因之一。

  可能是有鉴于两派谁也不服谁,龙美术馆邀请了一家第三方机构——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为拍品《功甫帖》的纸张进行了一次科技检测。但是这家机构的权威性究竟几何?有媒体记者查询香港公司注册信息发现,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16日,香港藏家林霄既是“受香港慈善机构‘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委托”,对《功甫帖》进行纸质检测的负责人,同时又疑似该机构的创办人。

  陈履生说:“显然,《功甫帖》事件的可悲之处是它出现在当下。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功甫帖》最终将会形成一个无法收拾的残局。”刘益谦也表示,这次媒体见面会或许能够对“双钩廓填”之类简单粗暴的结论给予有力的反驳,但我并不奢望可以为目前的争论画上句号,只是期望能够拨开萦绕在《功甫帖》上的层层人为的雾霾,让大家直接感受原作的艺术魅力,让严肃认真的学术探讨深入下去。

  龙美术馆执行馆长黄剑直言不讳地说,他们是这场争论的受益方,3月28日,《功甫帖》将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开馆展中的独立展厅单独展出,在今年晚些时候,龙美术馆还将会结合《功甫帖》召开有关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的国际研讨会。不知上博3位专家和上博还会继续保持沉默吗?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