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吴门画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张继馨的近百件书画作品,在北京荣宝斋举办的一场拍卖活动中被几位浙江商人“一扫而光”。据相关业内人士透露,其实,这一态势早于前几年就在上海、苏州、杭州等一些拍场展露。如去年夏,在苏州古玩城为祝贺继馨先生九十寿辰举办的一场作品研讨和拍卖活动中,当天展出的88幅张老近作全部被到场嘉宾拍走。
张继馨,又名馨子,1926年生于常州,小学毕业后曾随张宜生、陶运伯习山水、花鸟,19岁拜著名花鸟画家、“吴门画派”嫡系传人张辛稼先生为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客座教授、台湾艺术协会高级顾问。作品《长江》入选建国30周年美展,被各大博物馆、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中央军委、中央文史研究馆等机构和个人收藏。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曾在国内外举办个展60余次,中央电视台拍摄专题片《花鸟名世 匠心鉴人》介绍其艺术生涯,被誉为当今画坛继陈大羽之后江苏写意花鸟画坛的“扛旗”人。
继馨先生认为,这些年作品之所以受到拍场“追捧”,首先与他近年来在创作中将书法味道融入画作的艺术追求有关。他说,国画有很多人看来是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然而在实际创作中可以发现,其实,某种程度上是门线条艺术,线条的粗细、虚实、干湿等,通过力度来表现出画的风格,是娟秀、雅致,还是俗气。例如在创作《无风三尺浪》时,在线条笔墨上融入了书法的力度,使飞舞的浪花有了力量,神韵跃出纸外,岩石于浪花中透出气势,用色上再注意调和、变化,作品就有了生机。作为一种艺术探索,继馨先生认为,拍场也是个展示点和试验场,目前情况表明,是成功的。
其次,在于其艺术创作上坚守的独立意识。继馨先生说,这几年买画的人多了,但是,其中,真正懂画的也许并不多,如果画家在创作上一味跟着市场需求走,作品就难免落入俗套。如一般企业家会要求题材带点励志意义,色彩上鲜艳点,构图要满,但很多文人画讲究的是简。画家在艺术创作上坚守自己的独立意识,有利于创作出与众不同的风格,而富有特色的作品正是拍场所“追捧”的。
继馨先生认为,这个独立的艺术创作意识,就是指画家根据社会、生活变化而变的一些艺术思想。继馨先生的画以写实为主,题材以苏州水乡特色居多,草虫、紫藤花、杨柳、太湖边芦苇等。然而,这几年,随着苏州城市日益开放,各种海内外文化与苏州本地文化相融,继馨先生的画也融入了许多新思想。如画梅花,有时全部是横的,有时全部是老枝,有时是竖的,吸收了北方画的风格。道理就像苏州街上现在开了很多北方风味小吃店,苏州人也会品尝一样。画家也需要“拿来”然后相融,再变成自己的。 □吴勇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