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艺术财经》拍卖史话连载之邀而作,刊载于2014年第6期。
季涛(该文选自季涛新浪博客)
2004年7月4日下午3时半,在上海花园饭店举行的上海崇源公司2004春季拍卖会上,当1149号拍品吸引住了在场的每一位,“天津孟氏旧藏甲骨文”开始拍卖了,此时拍卖气氛突然热烈了起来。拍卖师从580万元起拍,近十位买家参与竞拍,经过十多轮的回合,价格攀升到了2000万元,这时只剩下217号和286号两位买家。价格接着一路飙升,最终,217号买家以4800万元拿下拍品,加上佣金,共计为5280万元。
拍卖结束后,数百名记者一拥而上,将那位身穿藏蓝色西服、系花格领带的男士——217号买家的座位团团包围,想探听神秘买家的来路。而该男士则在两个人的保护匆匆退场,记者们随之追至停车场,但三人还是乘坐出租车迅即离去。有记者高喊道:“这些甲骨算回家了吗?”那位男士回答:“以中国人的名义,算回家。”听上去,他讲的是河南口音。
这拍卖的20片属于1899年河南安阳殷墟第一批出土的甲骨,距今约3600年。这20片甲骨品相良好,其中,19片牛肩胛骨质地,一片龟壳质地,6片较大,14片较小。甲骨上文字的多少,代表着其品质的高低,这20片甲骨上文字较多,算是甲骨中的珍品,像一枚特别大的甲骨上刻有从一到九9个数字的甲骨文,这样完整表达计数的甲骨非常罕见。
甲骨属于一级甲等文物,出土文物怎么能拍卖呢?《文物保护法》明文规定,凡是出土文物都属于国家财产,不得擅自买卖,更不用说是拍卖了!对此,上海文物管理部门指出,这批甲骨,于清末出土,并流传有序,因此与新中国出土的文物有区别,不属于解放后通过盗墓或者其他非法途径获得,属于私人所藏能证明其来源正当的甲骨,因而被允许拍卖。
据传说,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北京任国子监祭酒的金石家王懿荣生病,从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堂中药店买回一剂中药,其中混有“龙骨”。王懿荣见其上刻有字,倍感惊奇,于是立即命人到药店把有字的“龙骨”全部买回。自此,人们开始研究调查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在耕地时从地下翻出来的这些“龙骨”,终于发现了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此后十年先后购藏甲骨的有王襄、孟定生、刘鹗、罗振玉及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的众多研究者和收藏家等,共得甲骨数万片。迄今为止,在河南出土的甲骨已有15万片以上。
书法家孟广慧从1899年开始收藏甲骨,总共430片,后来这430件甲骨又转至杨富村先生收藏,最后为天津书法家李鹤年所有。1952年,李鹤年将其中400片出售给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也就是现在的国家文物局,这400片现藏北京国家图书馆。李鹤年把藏品中品质最好、片大字多的30片留下了。“文革”中,其中28片在“抄家”时被抄走,被送到天津艺术博物馆保管。
天津艺术博物馆青铜器专家李先登先生在对大量“抄家”文物进行整理登记时发现了这批甲骨。1971年,李先登携甲骨进京,请当时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唐兰、罗振玉之子印章专家罗福颐、社科院甲骨文研究所所长胡厚宣、北京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张政烺、学者李学勤等人鉴定。这些学者一致认为,这28片甲骨属第一批出土,有明确记载,流传有序,藏块较大,而且内容比较重要。
1980年代,有关部门将这批甲骨归还给了原藏家李鹤年的遗孀卞氏。
2003年11月,崇源拍卖公司季崇建总经理和李家初次接触后,十分想做成这桩拍卖。3天后他再赴李家和卞老太太商谈拍卖事宜。在商谈合同条款的时候,卞老太太提出来,拍卖李鹤年所藏甲骨不为钱,不讲底价,但要和季崇建约定下,如果最终的买家同意将甲骨捐献给博物馆或研究机构,可以少收钱。如果买家不捐出甲骨,李家则会向研究者捐献一定的拍卖所得。
老太太的要求十分令人感动,季崇建无法不同意。
在把20片甲骨移交拍卖行前,卞老太太虔诚地进行了焚香祷告。
上海崇源拍卖公司决定对20片甲骨进行整体拍卖,以避免将其分散到若干藏家手里而降低收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