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拍卖市场靠什么吸引内地买家
——访台湾汉思拍卖董事长张永朋
文/本刊记者 毕武英
2013年7月9日,汉思拍卖将在台湾圆山饭店举办为期两天的预展,并于两日后的11日举槌。对于刚从春拍混战中抽身的艺术圈各方来说,这家举行首场拍卖尚无任何业绩的台湾公司,似乎并没有足够的新闻点可以吸引这个越来越严苛的市场关注。然而,当该公司董事长张永朋将一本此次拍卖图录摆放在记者面前时,聚焦便随之而来。
这本中国古代器物专场的图录中共收录了95件拍品,大多是内地市场由于政策原因难以上拍的高古器,其中包括商周期的青铜器,红山玉以及一些高古瓷。
记者:首场拍卖选择高古器物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和内地拍卖市场争抢同一块蛋糕吗?
张永朋:首先,这些东西在台湾拍卖没有政策的限制,只要是合法取得、拥有都可以拍。
过去,因为台湾没有一个好的拍卖平台,这些器物很多都流失到了海外,随着台湾藏家的年纪渐长,如果不培养新一代藏家的意识,这些东西也会慢慢沉溺。所以,从文化责任的角度,我们也要最先选择这一领域。
其次,从商业角度看,台湾的中国文化传统始终在延续和传承,而且较早于内地富裕起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台湾人到内地收藏文物,但内地经济崛起后,中国人到世界各地买自己的艺术品,唯独很少光临台湾,使得台湾艺术品价格相对便宜,具有升值空间。此外,高古器物目前价格和价值倒挂,在晚清民国时期,1件青铜重器可以换10件乾隆官窑,现在1件乾隆官窑可以换10件青铜重器,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有着10倍的价格空间。
记者:这次汉思首拍,征集的拍品来源主要出自哪里?面向的买家群体是谁?
张永朋:拍品大部分来自于台湾本土,有几件是台湾藏家之前购自于欧美拍卖公司的,主要针对内地藏家。之前台湾市场一直没有被很好地开发过,但台湾藏家很多,现在内地会认为,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都是国宝,其实,还有很多重量级的东西藏于台湾民间。一旦这个市场启动后,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东西出来。但台湾人口本身就不多,收藏群体更是金字塔顶端的一个小圈子,所以,买家不够。而内地藏家众多,资本雄厚,可以流通的藏品却远远不够。所以汉思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希冀搭建起两岸藏品和藏家之间互补的需求平台。
记者:除了高古器物,汉思还有一个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如果说首拍针对的买家群体是内地藏家的话,那么对于这样一个在内地各家拍卖公司几乎都会涉及的专场,汉思的优势在哪里?
张永朋:台湾受西方文化影响比较深厚,所以,一直以来,在台湾拍卖市场,油画行情比较好。以前,很多台湾公司从经济获利来考量,没有一家敢专拍中国传统字画。在近一年的征集过程中,也有很多朋友拿来油画委托我们拍卖,但都被我们婉拒了。因为台湾藏家收了60多年的中国传统书画,如果不建立一个书画的拍场,这些藏品很快就不见了,我亲眼看到很多书画被藏家的后代堆于墙角,经不住台湾潮湿的气候和白蚁的侵扰,都损坏了。
另一方面,台湾藏家又有执拗的性格,由于一些原因,他们对内地拍卖市场不大信任,所以有些内地拍卖公司来征集,很少有人愿意拿出藏品,即便拿出,也不是很有重量级的。而他们又不愿意拿到西方拍卖市场去拍,总认为中国人自己的东西为什么要拿给外国人去鉴定。因此,如果在台湾本土建立一家值得信任的拍卖公司,还是能够征集到许多不错的藏品。
记者:对于这次拍卖,汉思如何让卖家建立起对你们的信心?
张永朋:首先从场地的选择,预展和拍卖都在圆山饭店。现在很多两岸会议都选择在这里,从知名度和认知度来说,这个场所在藏家心中都有认同,即便价格不菲,我们也希望通过选择它,表明我们做事的认真态度。
其次,我们在内地与台湾有直航的13座城市都巡回做了宣传,并且此次春拍之后,马上会筹备下一场的大拍,以及平时的一些小拍,因为台湾藏家收藏种类也很丰富,内容涉及茶、高粱酒等门类。
然而,真正能够让藏家对汉思建立起信心的,还应该是7月11号后的拍卖结果。毕竟信心的建立除了场地,巡展等硬件外,成交率的高低以及买卖双方的获利,才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