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王宁
编者按:
2013春拍虽然至今还尚未全面结束,但随着中国嘉德[微博]、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微博]、北京翰海等国内众多一线拍卖公司春拍工作的完结,大半春拍征程也已宣告落幕。在剩余的春拍最后阶段当中,虽然一些中小拍卖公司还在拼搏,但聊胜于无的窘境显然无法吸引太多的关注目光,而受限于规模与作品质量等诸多因素,最终的成交状况也大多维持在收支平衡之间,这些也都使得第三阶段的春拍征程显得多少有点自娱自乐了。
虽然艺术品交易市场在时间上跨过了2012年的市场调整大坎,但不管是从前期的拍品征集还是最终的成交总额抑或是市场最基础的购买信心而言,“市场调整后遗症”依旧是困扰2013年拍卖市场的最大生存难题。
与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在2008年前后所遭遇的市场波动不同,2012年突如其来的市场整体调整让原本还做着发财美梦的金融资本在市场的连续下跌面前方寸尽失。在春拍提前遇冷、秋拍持续降温的市场现实面前,本就对艺术品收藏与投资没有多少认知的金融资本也逐渐失去了继续投资艺术品的兴趣,转身离开的速度犹如当年杀入艺术品交易市场一般迅猛。而在那些还没来及跑就已经被深深套牢的人眼中,明天的艺术市场是看不到未来的陌路,荒凉而又凄惨。
史无前例的征集难题
与那些金融资本以及海外资本的疯狂退出不同,深谙艺术品收藏与投资之道的艺术界老人们在艺术品市场的整体调整面前嗅到的却是前所未有的收藏机遇。自2010年国内首度出现金融资本抢占艺术品交易市场滩头的迹象时起,艺术品的收藏就已经不再是收藏者的专利,转而成为金融资本谋取投资利润的新途径,而在疯狂涌入的金融资本面前,原本豪掷千金的收藏者也显得落寞了许多,甚至一度沦为市场的看客。
从主角到配角,如此巨大的心理落差不仅在当初的收藏者群体当中存在,就连如今的拍卖公司也难逃如此世事轮回的厄运。只不过,对于今日的拍卖公司而言,收藏者依旧还是那些收藏者,而送拍者却已不是最初他们所熟悉的那群人。
伴随市场调整、成交额缩水而来的必定市场购买信心的下滑,而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手中有货的藏家多数势必会在市场行情并不明朗的2013年拍卖季选择放弃出货,这样以来,无疑会原本就在市场调整期大受打击的拍卖公司雪上加霜。紧随而至的拍卖征集难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去年秋拍结束后不久,国内多家拍卖公司就已经相继展开了各自的春拍征集工作,即便是在举家欢庆的春节假期期间也是如此。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微博]就曾不止一次的说到春拍征集难的问题,“今年的拍卖征集比起往年肯定是要困难很多,近现代水墨还好点,古代书画的难度很大。当然,古代书画的征集困难并不是拍卖公司所能决定的。古代书画由于存量少,属于稀缺资源,而希望买进的人群在增多,但其中的大部分精品都已经成为一些终极藏家的囊中之物,极少有再现拍卖市场的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古代书画的市场比重只能是越来越小,而相应的拍卖公司在这方面的经营规模也就会随之变小,最终造成了成交额的缩小。古代书画板块的征集将会在之后变得越来越难,而这种艰难也变相的说明了我们今天的市场是在进步的,退步的只是拍品而已。”
虽然董国强屡次在公共平台表示了对于春拍征集的不满意,但当春拍真正开始之后,很多人才发现,原本哭喊最凶的北京匡时却今年成为继去年春拍成功运作“过云楼”专场后的又一场完美表演。2931件拍品的上拍数量为历年之最,14.1亿元人民币的总成额以及76.6%的总成交率都成功超越了同期的2012年春拍。面对这样不俗的成绩,再联想最初的大到征集苦水,董国强的春拍烟雾弹策略可谓经营的非常成功。当然,今年北京匡时的成功也与并购上海恒利有着密切的关系,单以上海恒利的强项——近现代书画部分为例,首度开辟的书画夜场——“澄道—中国书画夜场”就为匡时赢得了4个多亿的业绩。这也让原本挣扎于“下滑”与“回暖”之间的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变得平稳了许多。
“回暖”背后的平稳过渡期
随着越来越多拍卖领域利好消息的传出,原本还被调整阴霾所笼罩的艺术市场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撕开了一道道缺口,而这些缺口的不断出现,也使得国内艺术品拍卖领域开始有了“回暖”的可能。
说到“回暖”,最初的迹象依旧来自香港艺术品拍卖市场。保利香港春拍虽然较之同一时段的香港苏富比[微博]以及中国嘉德(香港)在开拍时间上稍有落后,但全场6.5亿港元的总成交额却依然为内地拍卖公司赴港拍卖创作了新的成交纪录。这其中,首度以独立专场形式出现于香港的“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更是取得了1.8亿港元的不俗成绩。同时,在这一专场当中,一共出现了4件千万级成交的拍品,分别为傅抱石作品《风雨归舟》1725万港元、徐悲鸿作品《奔马》1265万港元、李可染作品《林区放筏》1058万港元以及徐悲鸿作品《双喜图》1046.5万港元。除近现代水墨专场外,同样是首度出现在保利香港拍卖中的“古代书画”专场取得了9118万港元成绩,其中,仇英作品《春江图》以1380万港元拔得头筹。
如果说保利香港2013年春季拍卖会让整个春拍的“回暖”气氛初露端倪的话,那么,做为本季春拍第二阶段揭幕战的香港佳士得[微博]则可谓是让今年的春拍“回暖”变得名正言顺了许多。为期5天的香港佳士得共为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奉上了3000余件拍品,涵盖了中国书画、瓷器及工艺品、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洋酒、珠宝、钟表等6个类别,最终的总成交额高达32亿港元。这样的成绩虽然算不上近些年香港拍卖市场的最好成绩,但相比起同城死敌香港苏富比的21.8亿港元显然已经超出了很多。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香港佳士得春拍当中,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共录得7.54亿港元的总成交额。这一成绩的出现,虽然还不足以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在经历了2012年沉沦之后再度腾飞,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场拍卖会之后,中国当代艺术的复苏已然到来。只不过,这一复苏地依旧在香港而非内地。
促成香港佳士得今春优异表现的不只源于亚洲当代艺术的复苏,中国书画作为国内艺术品拍卖领域的第一重镇依旧是目前众多拍卖门类当中的主导者。据数据显示,本季香港佳士得中国书画部分共取得了10.1亿港元的总成交额,成交率则依旧高达90%以上。
两翼齐飞对战一条腿走路
相比于香港拍卖市场的当代与书画两翼齐飞,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则多少显得有点一条腿走路的意思。
不管是打着成立20周年庆典旗号的中国嘉德还是占据今春内地总成交额榜首的北京保利,亦或是完成并购顺利升至内地拍卖行业第三名的北京匡时,一条腿的前进模式都已让她们吃足苦头。
中国嘉德成立20周年庆典拍卖虽然藏家云集,号称拍卖现场人山人海,但在用数据说话的艺术品拍卖领域,近7000件拍品,75.16%的总成交率以及25.71亿元人民币的最终成交额对于如此隆重的周年庆典而言显然是不相符的。当然,在中国嘉德20年精心打造的品牌效应之下,中国书画部分为中国嘉德送上了一份总成交额17.34亿元人民币的不错答卷,这也算是在整个20周年庆典当中为数不多的亮点。相比起中国书画在中国嘉德春拍当中的所占据的比重,盛极一时的中国当代艺术则在内的依旧延续了去年的低迷状态,整场拍卖1.99亿元人民币的成绩再度让人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在内地艺术品交易市场当中的未来感到茫然。
与中国嘉德的状况近似,北京匡时在2013年春季拍卖当中共取得了14.12亿元人民币的总成交,其中,中国书画部分的成交额高达10.56亿元人民币,瓷杂部分为2.7亿元人民币,而油雕部分则为可怜的8424万元人民币。由此可见,在北京匡时的整个春拍过程当中,中国书画所占据的比重要远远高于其他拍卖公司。而在此之前,董国强所宣扬的古代书画征集难言论也在北京匡时首度开辟的中国书画夜场结束之后被证实为烟雾弹,仅仅“澄道——中国书画夜场 ”一场就为北京匡时赢得了4.1亿元人民币的业绩,实难想象,要怎样的成绩才能让董国强刚到满意。
北京保利可谓是内地拍卖公司当中少数将书画与油画并重的拍卖公司之一。虽然28.3元人民币的总成绩就登上了本年度春拍的榜首位置多少让人有些不服气,但在艺术市场行情看跌,高价作品空缺的2013年,这样的成绩也勉强算是及格了。在北京保利的2013年春拍构成当中,中国书画的地位一如内地其他拍卖公司一样占据着整个拍卖会的主导地位,但值得一提的是,近现代书画部分共有15件拍品超千万成交,该部分总成交额更是高达12.6亿元人民币;在古代书画部分,唐寅手卷作品《松崖别业图》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是1991年以来拍卖市场上第一件类似作品,又经晚清重臣孙毓汶和民国财长宋子文收藏,以7130万元人民币的成交额刷新了唐寅拍卖纪录,并成为今春价格最高的古代书画作品。同时,今春价格最高的拍品也出自北京保利之手,号称故宫[微博]之外尺寸最大的宫廷四件柜“清乾隆紫檀高浮雕九龙西番莲纹顶箱式大四件柜”,以9315万元人民币成交。而早在北京保利春拍尚未开拍之初就被众多藏家重点关注的中国现当代艺术夜场则在靳尚谊、吴冠中以及刘野作品的领衔下取得了2.6亿元人民币的成交额。
有人气并不代表有买气,也可能是围观
辗转于今春的各大内地拍卖公司春拍现场,听到与看到的无一例外都是准备抄底进货的买家和爆棚的人气,而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客观现实的存在,关于春拍“回暖”的言论也在坊间被炒得纷纷扰扰。当然,部分门类的持续平稳交易是造成如今春拍“回暖”迹象的主要原因,但细究起来却不难发现,不管是从去年的秋拍还是今年的春拍,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从来就未曾缺少过买家的身影。以这次的北京保利春拍为例,有超过40%的客户是第一次进入拍场,他们不仅购买了大部分过千万的拍品,而且在百万级拍品上展开了激烈竞逐。新买家的入场使得今春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现当代艺术、古董珍玩等艺术品类的成交价和成交率均较去年秋季有显著提升。除此以外,更多的拍卖界老人则对于春拍现场热烈的氛围感到满意,“好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了”就如同去年秋拍当中“终于又可以买东西了”的感叹如出一辙。但在如此热闹的现场氛围之中,我们仍然需要警醒的认识到,这次的春拍“回暖”似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回暖,更多还是一种平稳的过度。
之所以将这种人气爆棚的现象看做是一种过度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回暖”,根本原因还在于市场对于高价位拍品的需求与消费能力的减弱。在市场并不明朗的今天,多数藏家依旧保持着一种“低价抄货”的心态在选择艺术品,这种行为虽然较之过往的盲目投资多了些许理性,但也正是这种过分依赖于市场低谷期抄货心态,滋生了更为严重的旁观心理。再加之优秀作品的缺失,也使得今年的春拍多少有点热闹有余而精彩不足。联想到早前被热炒的《蒙古地图》在经过短暂的竞价之后却在7500万元人民币的坎上遭遇夭折,也使得这件原本极有可能突破亿元大关的拍品惨遭流拍。
过度于关注中低端拍品的心态让今年的春拍整体上看上去一团和气,但实质上却是围观者众多,参与者依旧还是那么几个人。
冷静对待春拍这条“分水岭”
不得不承认,今年春拍十足的人气与去年秋拍中的萧瑟冷清形成某种鲜明的对比,对此,很多人将今年的春拍看作是一条划清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过去与未来的“分水岭”。一边是冰冷而又凄惨的成交数据,一边是渐渐升温的市场行情,但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的了所谓的“冰火两重天”,身体不好者尝试,是很容易感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