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佳士得2013年的“亚洲与二十世纪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作为今年香港拍卖的最后一个夜场压轴登场。最终,这个压轴之作也以9.34亿港元(折合7.47亿元),成交率高达到96%,这个刷新香港佳士得史上最高成交额的夜场成绩完美收官。在本次拍卖中,不仅是总成交额刷新纪录,更有6位艺术家的成交价刷新了自己的世界纪录。而从本次拍卖中,“亚洲”一词,成为了贯彻这个夜场的关键词。
策略:泛亚洲文化交融
本次夜场以“亚洲时代”为主题,贯彻了佳士得一贯的“泛亚洲”的概念,开场以赵无极的10张作品与朱德群的11张作品开拍,这批“硬通货”一开始就为本场拍卖的高价成交打下了基础。率先登场的赵无极《14.3.60》以2600万港元落槌,并最终以3036万成交,登上了最高成交价的Top 10中的第九位。随后的《15.6.59-26.12.70》、《北风》、《10.11.58-30.12.70》以及分别以2588万港元、4940万港元及3260万港元同样登榜。其中估价为1000万-1500万港元的《15.6.59-26.12.70》在开拍时,拍卖官尚未报价,电话竞投席上就立马叫价1500万港元,因此全场就在此基础上开始该幅作品的拍卖,最终此幅作品以2200万落槌,远超估价一倍以上。《北风》一开始电话竞投席同样就报出了2000万的超估价的报价,在经历了数位现场和电话买家的竞投后,最终由张丁元代表的电话竞投以4300万港元锁定。有藏家表示,此次夜场推出的是拍卖史上最完整的赵无极系列藏品,包括“克利时期”、“甲骨文时期”,再就是从1960至1970年代全然迈入抽象的磅礡之作,因此拍得高价是意料之中。
随后登场的朱德群也是不负众望继续冲刺,其中他的《无题》更是以7068万港元的高价打破了自己的世界拍卖纪录。此幅作品属于朱德群早期作品,很少在市场出现,因此能以高价成交在业内人士看来,亦是在意料之中。佳士得国际董事、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品部主管张丁元甚至认为,朱德群的作品和张大千同期的泼彩风格正好形成了一个很好的中国艺术家作品东西对照。在他看来,本次赵无极与朱德群作品的高价成交,也代表了内地对于抽象艺术的关注在日益提升。
今年是新加坡华裔艺术家李曼峰诞辰100周年,因此佳士得也为此推出了5张李曼峰的作品作为小专题推出。其中本次夜场中,有两张李曼峰的作品上拍,凭借《峇里生活》以3596万港元的成交价,这位新加坡华裔艺术家刷新了个人世界拍卖纪录及东南亚艺术单品世界成交纪录。此作实现了对峇里岛班嘉最标准和最完整的描绘,可说是市场有史以来描绘峇里岛生活的最重要作品。而在开拍前就备受关注的曾梵志《协和医院NO.3》,没能再次改写自己的高价,以1亿港元落槌,最终以1.13亿港元成交。
买家:9成来自亚洲
在本次夜场中,除了一个匿名买家外,此外的90%买家都是来自亚洲。好像上海藏家刘益谦和王薇夫妇在本次夜场中就拿下了常玉的《红衣女子》(5052万港元)、罗中立的《春蚕》(4940万港元)以及奈良美智的《无题》。而在次日举行的亚洲二十世纪现代及当代艺术日拍中,成交Top 10的买家全部是来自亚洲。
虽然当初比苏富比晚了10余年开展亚洲业务,佳士得不存在优势,但好在佳士得的全局观比较强烈,采用多点式布局的亚洲策略,而且在专场设置上,佳士得不断尝试新的亚洲艺术专场,培养香港本地藏家和东南亚藏家,分散市场风险,比如1991年成为首家以中国当代油画作为独立专场进行拍卖的拍卖公司,1996年首先举行了中国宫廷艺术专题拍卖,2002年首度推出了韩国当代艺术品,2005年秋首开亚洲当代艺术专场……
而2011年,佳士得为了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买家之间的交叉购买,首次提出了“泛亚洲”的概念,将所有亚洲艺术,即东南亚、二十世纪、现当代以及日韩当代艺术都融入进了一个专场之中。在2013年9月举行的佳士得中国内地首拍中,东南亚艺术受到藏家们的热烈竞投,成功实现了跨区域推广。来自新加坡艺术家钟泗滨及印度尼西亚艺术家米斯尼亚迪的作品更是刷新了多项拍卖记录。尽管对于绝大多数的内地买家,东南亚依然是个十分陌生的领域,但由于近年来拍卖行的不断推广,很多买家开始关注这一版块,他们有这样的认识:从投资的角度出发,二十世纪、现当代可能都已经处在高点,且缺乏一定的推动力量。而东南亚艺术目前价位尚不高,处在安全线内,而且由于诸多力量的推广,正值上升通道,所以短期市场应该是非常明朗的。
虽然本次夜场的成交额和成交率等数据十分令人满意的,但到场的许多买家却认为,如果从单件拍品的成交情况来分析,本场的表现只能算是平平。如果相较2012年的深度调整,本夜场确实给人们提供了市场稍稍回暖的信号,但大部分拍品仅仅在估价期间成交的事实,显然告诉人们:今天的市场依然缺少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