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 [云翼收藏网]
云翼收藏网
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拍卖 >> 行情观察 >> 2013秋拍市场当代艺术的回暖假象
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收藏网 >> 收藏市场 >> 收藏拍卖 >> 行情观察 >> 2013秋拍市场当代艺术的回暖假象

2013秋拍市场当代艺术的回暖假象

作者:佚名      行情观察编辑:admin     

  文/本刊记者吕佳静

  近日,秋季拍卖第一阶段结束,总体趋势偏暖,曾梵志的过亿拍品又让当代艺术火了一把。随即,先于香港佳士得举槌的中国嘉德推出的靳尚谊的《塔吉克新娘》及罗中立的《春蚕》不负众望,均高价成交,再一次把油画和当代艺术推到媒体热点。难道中国的现当代艺术在回暖?其实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此次回暖仅是假象。部分拍品的高价成交即使没有做局嫌疑也只能算作个案,对于整个板块的市场走势而言,意义不大。

  当代艺术投资看“地位”仍是首选

  今年秋拍,藏家延续了春拍时的冷静观望态度。拍卖行在拍品选择上精益求精,力求稳中求变。在油画领域,罗中立的《春蚕》、靳尚谊的《塔吉克新娘》以及曾梵志的《协和医院系列三》等几件拍品都有着不俗表现。对于曾梵志作品的过亿交易,业内人士表示只能作为个案来看,其拍卖价格与国内当代艺术的整体发展现状关联甚小。也有人提到,在当代艺术萧条时期,出现过亿高价艺术作品,一般是藏家护盘的表现。再有,今年正是部分艺术基金的兑现时间,业内人士甚至据此推测个别油画作品出现高价可能会有做局嫌疑。但从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在当代艺术发展史中的地位进行分析,此件作品拍出如此价位也属情理之中。

  可见,现当代艺术投资看“地位”仍是首选。比如靳尚谊作品《塔吉克新娘》被称为中国油画“新古典主义”的开山之作,其“孪生姐妹”作品现藏于中国美术馆,这幅作品拍出高价也在预料之中。同样,另外一张拍得高价的罗中立作品《春蚕》与他的代表作品《父亲》(现藏于中国美术馆)为同时期所作,地位也十分重要。所以说,艺术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体现出作品的唯一、稀有性质,必然会为拍品加上一定的价值砝码,为未来奠定增值保障。所以,选择艺术家的经典代表艺术作品一直是藏家首选,如果是艺术家的新作品上拍,在价值定位上则需要仔细考量。

  对于那些已经过世的艺术家来说,他们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会对作品价格产生重要影响。比如近些年在拍场上频频拍出高价的常玉、朱德群、赵无极等,就属于此种情况。在当代艺术领域,艺术家身份的认可不会像国画那么官僚化,比如“美协会员”的身份对于当代艺术价值的判断就没有太直接的影响,所以说判断当代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的地位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其在艺术史及学术上的地位。

  当代艺术投资资金在分流

  从藏家的选择来看,中国当代艺术收藏走势呈现出“金字塔”形状:高端、稀有作品最受藏家追捧,中高端作品价格尚无可喜表现,中端市场乏人问津,这也是藏家对此板块市场信心不足的体现。究其原因,主要应归结于当下收藏市场缺少清晰的学术思路,藏家难以判断艺术作品内在价值。另外,当代艺术板块的投资回报率逐年降低,藏家也渐渐失去信心,资金被分流到其他板块的情况在所难免。

  今年秋拍,北京苏富比引入了不少西方绘画。对于洋货入驻国内的拍卖,华辰在今年春拍甚至更早就已经这么做了。不过这些拍品大都集中在钟表、家具等实用物品上。对于西洋绘画作品的拍卖,华辰拍卖总经理甘学军曾对记者强调说,国内还不具备太成熟的市场,一个原因是国内的藏家对此认知度不高,再一个是鉴定机构还不成熟。这次万达集团买回的毕加索作品在引起热议的同时也带给拍卖行一个重要信号:藏家不差钱,就是国内的当代艺术不争气而已。在当代艺术青黄不接的背景下,拍卖行引进西方作品是抓住了国内“土豪”的特殊需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引入到国内的艺术作品均为西方大师的二、三流作品甚至是创作草稿。这种新风向的改变使得一些圈内人士也对藏家提出警告,“无论是真假鉴定还是作品价值评估方面都是值得斟酌探讨的”。

  对西方大师的推崇也跟中国人的审美教育脱不了干系。比如这次北京苏富比预展中的西洋艺术作品基本以油画为主,且皆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西方大师作品,“他们没有拿来培根,没有拿来杜尚,偏偏带来了伦勃朗、夏加尔和毕加索。”从作品征集来看,凸显出苏富比对国内藏家审美特点的判断。某业内人士提到:“国内部分藏家对于油画及当代艺术的接受程度虽然已经脱离了‘大美女’趣味,但依然停留在架上绘画,依然关注画面的表现形式及情感表达,对于艺术史并不了解,更不懂怎么去做系统收藏。”

  值得欣慰的是,在一级市场中,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新贵”在逐步关注年轻艺术家,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收藏少了投机的心态,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经过了上一轮的资本侵袭,艺术品价格暴涨期之后,策展人、批评家也在冷静踏实下来,渐渐回归到最本初的艺术价值发现,力所能及地推介一些优秀的当代艺术家,推出一些高水平的艺术展览,艺术家、画廊也在反省和沉淀。相信这些正能量和新鲜血液都将会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和变革,都会对中国形成真正本土的当代收藏家群体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还能买点什么?

  现在拍卖到上千万甚至过亿的当代艺术家,十几年前还在圆明园艺术区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那时的他们是一群不被常规艺术圈所接受的群体。传统藏家认为他们的作品过于丑陋,毫无美感可言,但就是这样一批“丑陋”的艺术作品,在2000年之后频频创造“拍卖神话”,当代艺术进入了出乎意料的暴涨期。随着西方资本的撤退,国内藏家的冷静,当代艺术随之进入冰冻期,诟病四起。比如近日,万达集团在拍下毕加索的《两个小孩》后,郭庆祥就旗帜鲜明地批判中国当代艺术全是抄袭西方,是艺术品市场的“垃圾”。他认为目前当代艺术作品实际上市场惨淡,购买者来自西方,但他也不清楚到底“是谁在购买”。“他们80年代开始收中国当代作品,过了十几二十年再卖掉、炒作。2000年左右,基本上就开始让中国人自己买单,”他说,“现在他们在指点中国画家应该画什么。这个首先就违背了艺术家的独立思考,违背了原创态度。”《最后的晚餐》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1.8亿港元成交后,画家曾梵志赶紧出来解释:“所有画价卖得高的人,都会被认为是‘天价做局’。我们要往后看,几年之后所有的事情都会水落石出。如果你未来还是天价,那就没有做局;如果一下从天上掉到地下,那你是不是做局?如果靠炒作,跳得再高也还要回到原来的位置……”如此看来,虽然中国当代艺术处在“天价光环”之下,只要国内藏家对于这些艺术作品并未真正做到价值认可,“中国就没有形成真正的当代艺术藏家,大都在跟风。”评论家赵孝萱如此说。

  中国的当代艺术如同风雨飘摇中的小树。市场好的时候,随风而来的画廊经纪人、策展人都忙得不可开交,都在为中国的当代艺术摇旗呐喊;市场冷落之后,业内人士大都选择禁言,要么去开发其它形式的艺术,要么改行做了其它行当。这种“一窝风”的做法不仅伤害了艺术家,也让国内的藏家渐渐摸不着头脑,“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我都不知道该在这个板块买什么了?”某藏家抱怨说。查看拍卖数据不难发现,大部分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价格由于在前几年拉得太高,导致如今呈现出“有价无市”的状态。对于一些体制内的油画创作者来说,日子也远不如国画圈滋润。这是因为油画创作沿袭的是西方表现手法,是外来物种,中国缺少基础的藏家群体,缺少正确的价值判断,接手者偏少。学院派艺术家在经历了“反学院”的当代艺术冲刷之后,如若没有创新和突破,就如同过气的明星,批评家少有青睐,在市场表现上也就基本维持在几年前的价位,少有突破,未来增值可能性也不会太大。

  由于艺术品市场的小众化,相对于其它行业而言,“炒作”更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藏家应谨防“跟风”。只是一味地描摹西方,一味地表达与当代社会毫无关系的对象,对于当代艺术发展而言,没有价值和意义,藏家应理性区分,剔除“垃圾”和伪当代艺术,包括一些看似新潮的观念性艺术作品。“现在的当代艺术市场处于低潮期,国内及国外的一些优秀画廊推出的作品都在突破和创新,还是有不少优秀的艺术家尚待发掘。藏家对艺术家和作品的价值判断很重要,正确了,会为将来积累不少财富,错误了,那就是一堆垃圾。”某业内人士对记者坦言。

  事实也证明,对艺术没有真正的热爱,只有投机心态的藏家早晚都会吃亏。因为艺术作品同证券一样,都是虚拟资本,买的人、争的人多了,价格自然会升高。所以,判断一件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分析其基本要素非常重要,比如对艺术作品本身、艺术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以及藏家群体结构的特点的分析,对于藏家来说,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

关于我们 | 交易所开户入口  |   客户端下载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2016-2024 云翼收藏网(www.3219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