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_本刊编辑部 记者_容健 郁华
艺术品市场需要怎样的拍卖行?
拍卖行应该怎么去做拍卖?
对于中国当前的艺术品市场而言,这两个问题总是成为热点而被关注。
中国的拍卖特别是艺术品拍卖虽然只有二十多年的历程,但起点之高、发展之快,举世仅有但在发展迅猛的同时,又颇为引人诟病。
例如,“拍假”与“假拍”成为行业内的一颗毒瘤,使得艺术品市场赝品泛滥、虚假繁荣、畸形发展。例如,“李鬼”拍卖行搭建网络宣传平台,通过“专家”估值、收取服务费、安排虚假拍卖,空手套白狼,对正规的拍卖公司造成难以估计的危害。
诸如此类,对行业发展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害。
拍卖行业是服务性行业,企业的声誉和市场信用度决定未来的生存。如果一个行业只是通过假拍、拍假、雅贿、洗钱等吹泡泡的方式就想获得持续的发展,那是绝无可能的。
我们看到,近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在京发布艺术品拍卖《从业人员职业守则》《标的审定规范》和《标的保存管理规范》(以下简称“三项规范”),首次将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法律规范体系延伸细化至具体业务环节。
可以预见,当前中国拍卖行业已走过了草创时期,各项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也在不断完善,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众多拍卖公司将“迎接考验”……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出台行业新规——
护航中国拍卖健康良性发展
9月17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里,人头攒动,宾客满堂。由文化部文化市场司、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主办的2014全国艺术品市场法制宣传周暨行业规范发布活动在这里举行。这次宣传周以“放心体验艺术魅力”为主题,介绍各项艺术品市场的行业规范。其中,《文物艺术品拍卖从业人员职业守则》《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审定指导规范》和《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保存管理指导规范》三项规范备受关注。
继出台《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之后,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用新的、极具行业针对性的动作,进一步细化了拍卖行业的规范。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谢晓冬直呼,规范的出台太及时了,对拍卖企业不仅是一个行业规范,还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之谈,拍卖企业甚至可以直接用来指导和完善自己的管理。
寻觅安全航道十年路
此时此刻,中国拍卖行业刚刚进入第20个年头,拍卖市场规模已从最初的几百万元发展到了三百多亿元,拥有文物艺术品拍卖资质的注册拍卖公司已达到了80家。作为一种企业注册资本不多、尤其讲究诚信品牌和专业能力的轻资产行业,国家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和相关行业规范的自我约束,一直都十分重要。其完善的过程,可以说也是随着拍卖行业的发展而逐步清晰、丰富,为拍卖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开辟出了一条安全航道。
这个航道的起锚点,还得回溯到1991年初夏那个偶然的交流。当时还是《管理世界》副总编、后来成为中国嘉德拍卖行首任掌门人的陈东升在北京南城跟两位朋友聊天,读到了《羊城晚报》上的一篇文章,大意是中国虽有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却还没有一家艺术品拍卖行。朋友问陈东升:“我们能不能办一家艺术品拍卖行?”陈东升几乎不假思索,说好啊。
1993年5月18日,中国嘉德文化珍品拍卖有限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前身)终于成立,陈东升成了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后来陈东升回忆,之所以不加思索地一拍即合,是因为自己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国外艺术品拍卖会的镜头,那富丽堂皇的场面、衣冠楚楚的人群、神秘亮相的艺术珍品和激动人心的竞拍场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嘉德成为迄今为止国家工商局批准的唯一一家带中国字头的、以文物艺术品拍卖为主营业务的拍卖公司,但彼时有关拍卖行业的法律法规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文物、文化乃至工商等部门应如何进行管理,拍卖企业应该如何去做,拍卖行为如何操作,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在中国拍卖行业起步初期,我们国家是不允许民间的文物艺术品进行买卖的。直到1997年,《拍卖法》才颁布实施。一些艺术品的拍卖,开始甚至曾引起很大的争议,《人民日报》都专门发文对此展开了大讨论。”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树英告诉记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拍卖行业实际上都处于一种确立自身的法律地位的阶段。
中国拍卖行业为自己正名正身,确立法律地位,一走就是十年。先是《拍卖法》颁布实施,然后是新版《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等相继出台。其中,《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允许民间文物流转的法律条文,《拍卖法》则对进行拍卖经营的企业、拍卖标的、拍卖当事人、拍卖程序等进行了确定和规范。
迅速发展带来的行业之殇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拍卖行业便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迅速发展。人们很快便发现,拍卖是一个拥有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可能的行业。在中国嘉德早期的拍卖中,一次拍卖的大约成交额是8000多万元,如今则已跃升到了数十亿元。无数看中其潜力的人纷纷涌了进来,一大批拍卖企业相继成立,许多并未获得拍卖资质的文化公司、会展公司也以各种方式企图分得迅速扩大的拍卖市场的一杯羹。就像所有尚未洗牌整合的新事物一样,中国拍卖行业迎来了它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受到了具有行业特点的各类乱象的困扰。
“艺术品市场价格高速成长,整个市场的浮躁、投机、投资、套利行为过重,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假拍和拍假。”在陈东升看来,这与目前中国艺术品的一级市场(画廊)、二级市场(拍卖行)不够完善有关系。如今在廉政文化研究院担任副秘书长的刘日春曾经开过一家叫水墨轩的画廊,他告诉记者,假拍行为在行业里是比较普遍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目前国内的艺术品市场多数还属于礼品市场,而不是藏家市场,因此很容易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旦经营萧条,炒作数据便成为一种存活的手段。一些艺术家、画廊为了自抬身价、彰显实力,通过拍卖行自炒自买,支付拍卖行一定的佣金,就可以轻易获得取悦市场的惊人数据,这可以说是拍卖行业存在乱象的重要原因。
“今年5月份,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了一次假拍,其实就是一些文化公司以拍卖的名义来欺骗藏家。它告诉你能给你的藏品估一个很高的价格,可以替你拍卖。但这个藏品其实并不值那个价格,然后呢,就需要藏家支付一些前期的推广费用,收各种各样的服务费、展览费等等。”欧树英透露,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研究过很多在拍卖行为中受骗的受害者文件,发现它们所盖的公章,无一例外都不是拍卖公司的。它们往往是会展公司、投资公司、文化公司等等,不是拍卖企业,没有拍卖资质。她说:“这其中暗含着一个悖论,也就是说,当拍卖行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越来越完善的时候,一些打歪脑筋的人就想,既然你管得那么严,那我就不成立拍卖公司了,然后空口无凭地说是拍卖公司,能如何如何运作。等到合同执行完毕时,它不是拍卖公司,受害者到法院打官司或者进行工商投诉,往往也缺乏拍卖相关的制约规定,很难用《拍卖法》等行业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惩罚。”
在欧树英看来,在公众聚焦的假拍行为中,很多时候拍卖行往往“躺枪”。但假拍是否也有拍卖行的恶意串通行为,刘日春觉得,作为拍卖行其实也很难自清,它是公共交易平台,收取委托方佣金,假拍在其拍卖行为中很难认定,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如果说假拍考验从业者的主观意图,拍假则在此基础上还考验拍卖企业的专业能力。在欧树英的介绍中,在审定拍品能否上拍时,除了法律的、市场的环节,拍品的真伪是关注度最高的。在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出台的相关规范中,目鉴、考鉴和技术鉴定构成了目前拍品真伪鉴定的三个主要手段,而在流程上也设计了多个层级的审定程序。所谓目鉴,就是专家根据能力、道德水准的肉眼判断;考鉴,因为很多文物艺术品在历史上是传承有序的,有文献记载,往往会用文献资料来佐证;技术鉴定,就是引入现代的技术和科学仪器的手段进行辨别。所谓多层级的审鉴手段,则指首先会有拍品的征集人员审定判断,然后是拍卖公司专门组织人员进行再次复核鉴定,如果是非常重要的拍品,还会请专家再次审定,甚至要请国家级的专家,从而建立起科学的审定、鉴定制度,让拍品和拍卖行为经得住考验。
由于文物艺术品的特殊性,有时候在三种鉴定方式都穷尽之后,都未必能解决拍品真伪的问题。2013年,拍卖行业中引起极大争议的苏富比拍卖功甫帖事件,就是典型的案例。不过,欧树英表示,拍卖行为引起的学术探讨属于正常的范畴,在法律上是允许的。她告诉记者说:“在三种方式穷尽之后也未必能解决真伪的问题,但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把三种方式明确地提了出来,就是希望企业在拍品审定的过程中充分地运用。”
挤破行业泡沫的信心所在
早在很多年前,北京坊间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清末民初时期,如果某人想贿赂官场里的大人物,常常不得不走琉璃厂的路子,走进某家老字号,问清楚该大人物喜欢什么,然后掌柜的就会备好字画或玉件瓷器,来人不论真假,买了送给大人物,大人物转手又卖回到了老字号。这一个链条,就形成了如今人们所熟悉的雅贿环节。这样的故事,依然绘声绘色地存在于现在人们对拍卖行业的想象当中,以致刘日春都称艺术品市场还是礼品市场。
这样的情况是否存在,自然不得而知。关键是,这是一种可能性,表明人们的猎奇心理和对行业的关注。更重要的是,它与某些洗钱黑幕似乎也有关联的可能。刘日春告诉记者,有的人会通过艺术品支付的形式,在拍卖行为中实现把黑钱洗白。其对行业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我国的拍卖行业发展很快,市场增长也很快,如今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相对而言,它跟国外的行业巨头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欧树英介绍,现在随着市场的发展,竞争也加剧了,有文物艺术品拍卖资质的300多家企业,想要在这个市场里分到一杯羹,恐怕更多的还是考验企业的专业能力、企业品牌、行业信用。如果一个行业只是通过假拍、拍假、雅贿、洗钱等吹泡泡的方式就想获得持续的发展,那是绝无可能的。
“拍卖企业毕竟是一种轻资产的企业,一手托两家,一方面需要委托方的认可,一方面需要买家的认可。所以它的品牌和服务、它的行业信用、专业化程度就很重要了。品牌、服务和行业信用可能比较好理解,但就专业化程度来说,不少企业都涵盖了书画、瓷杂、珠宝等诸多门类,对大企业还可以,但对中小型企业来说,人才的储备就比较有压力了。这就要求它尽量地进行专业化经营,在一个专门的领域里找到自己的客户。”欧树英认为,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拍卖行业已走过了草创时期,从关注数量走向质量提升,各项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也在不断完善,一些大的拍卖行更已逐渐走向世界,专业化也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拍卖公司的“压力”和希望
提早拍、越级拍,小违规屡见不鲜
本该是京城最美的金秋时节,一场重度污染雾霾让所有人无处可逃。天灰蒙蒙,空气带着点呛人的气息,藏家老王呼吸得小心翼翼。
裹紧衣服,老王逃也似的钻进西单附近的一处酒店,一场近现代书画拍卖会的预展正在这里举行。虽然主办方是一家后起的小型拍企,但显然已经十分“老练”,不仅展品丰富,而且酒会丰盛。
翻看图录,原本兴致勃勃的老王却皱起了眉头。一幅皴染的水墨画,底下的图说里,竟然把“皴”写成“踆”,让老王大跌眼镜。
再一打听,得知预展昨天上午才开展,今晚便要举行夜场拍卖,老王不禁不满地嘀咕:“预展都不满48小时,不符合法规呀,这不是胡闹嘛?!”
老王可是个倔牛脾气,找到拍卖行的人理论,话还没说完,便被对方以“时间不允许”“节约场租”为由搪塞了回来。老王也看出来,在工作人员眼里,自己就是个不讲变通的老顽固。
“现在的拍卖行还真不讲究!”罢了罢了,淘宝的兴趣荡然无存,老王悻悻的走了。
事实上,老王遭遇的拍卖行瑕疵并不是偶发事件,类似违反拍卖业法律法规的现象不胜枚举。
“例如,拍卖行是有资质划分的,1A级拍卖行就不能拍古玩杂项。”天津同方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汪勇认为,“只有在小处严于律己,每个细节做到规范,中国拍卖行业才会不断进步。”
中小拍卖行迎考,压力不小
迄今为止,中国拍卖行业只走过20多个年头,换作人的一生,相当于一个毛头小伙子,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应运而生,与中国老百姓鼓起来的钱包比翼齐飞,中国拍卖行业的生长像青春期的小伙子,朝着开天辟地的方向,冲破一切,野蛮生长。
多年来,官方部门、行会组织多次发布重大举措,希望为这项聚集了越来越堵老百姓、日益丰厚的社会财富的行业筑堤铺路。然而,在大众眼里,拍卖行业依然欲说还休、欲盖弥彰,充满不确定性、神秘感、让人缺乏安全感。
近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在京发布艺术品拍卖《从业人员职业守则》《标的审定规范》和《标的保存管理规范》(以下简称“三项规范”),首次将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法律规范体系延伸细化至具体业务环节。
对于新规,不少大拍卖行拍手叫好,“裸奔多年,终于有具体业务法规了,竞争更有序了!”相比于大拍卖行的踌躇满志,一些中小拍卖行压力不小。
“野蛮生长的时候其实比较好赚钱!”一位不愿具名的小拍卖行老总直言:“以前,我们公司租一间办公室,租一间仓库,联系几个专家、拍卖师,找几个刚毕业大学生,就能转起来,‘三项规范’一出,想再这么轻松估计悬了。”
“三项新规”的作用,堪比遵义会议
由于自己公司操作一直比较规范,需要根据新规调整的内容不多,汪勇的注意力更多放在此次新规对整个行业发展上。
“‘三项规定’的出台,让游戏规则更健全了。否则,行业内的各成员,都像无头苍蝇,这个行业走不远。”在加入拍卖行业以前,汪勇是一位中学校长,为人师表的经历让他考虑问题,习惯从大局出发。“拍卖是一门专业性特别强的学问,所有从业者不进则退,中小拍卖行尤其如此,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
以天津同方拍卖行为例,汪勇介绍,一方面,拍卖行开班授课,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关注政策微调,让公司所有人都做到“心知”、“肚明”;另一方面还得走出去,跟随刘文杰、刘光启等大收藏家去看名家真迹、上乘佳作,见得多了,眼力自然像淬过火似的。
在汪勇看来,“三项新规”的作用,不亚于遵义会议之于革命。“以前也有法律法规,但认真执行的不多,还相当于小米加步枪的时代,散兵游勇多。”
有望遏制欺诈、不规范、假拍品
希望与问题并存,是汪勇对目前行业发展的观察,其中有三点弊端最掣肘行业发展,这也是他最希望“三项新规”能对症下药的。
第一是欺诈,业务人员与鉴定方虚假宣传,尤其在委托方真缺钱着急出手时,不能做出客观估价,甚至压低拍品价值。
第二则是不规范,甚至包括一些大拍卖行,在征集、鉴定、付款等环节,都不能保证滴水不漏。甚至,有的拍品落锤后,几个月、甚至几年都不能付款。
第三则是不能保真。按照千百年来中国古玩市场的游戏规则,文玩交易向来“真假贵贱,全屏眼力,愿赌服输,各凭本事”;而现代化的拍卖行也一般不保真。在汪勇看来,这位造假者留下了诓人的漏洞。
对此,汪勇建议,拍卖行可以从自身做起,至少对当代拍品提供保真。以天津同方拍卖行为例,针对当代书画,公司会找书画家本人、亲人确认,然后再由专家进行背靠背鉴定,最后还会将作品上传到雅昌网等大型收藏网站上,进行公开鉴定。但凡有画家、专家质疑,公司一定会及时撤拍,不让有疑点的拍品走进市场流通,最大限度地保证拍品的纯洁性、真实性。
如果《从业人员职业守则》《标的审定规范》和《标的保存管理规范》能得到尊重,并妥善执行,汪勇有信心这些问题都会逐渐解决。
专访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树英
拍卖行业也经常“躺枪”
记者:这么多年中国的拍卖行业迅猛发展,包括苏富比、佳士得这样的巨头也渐渐地进军内地市场,在这样的时间点出台这样的行业规范,中拍协有什么样的考量?
欧树英:最近中拍协出台一系列行业规范,其实是时代和行业发展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自1993年中国有了第一家拍卖公司起,至今已20多年过去了。如果从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体系的角度讲,1993年到2003年这十年,基本上是对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法律定位、相关法律框架确立的过程。因为艺术品拍卖涉及到文物,而当时在法律上文物是不可以拍卖的。1997年,《拍卖法》颁布实施。2003年,《文物保护法》《文物拍卖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民间文物有相应的市场以及可以拍卖流转的规定,同时也确立了拍卖、拍卖企业的相应法律地位。2003年到2013年,则是在此法律框架的基础上,行业自律、行业管理规范等逐渐完善的阶段。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自1995年成立,到2003年已初具规模,行业市场和协会会员规模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可以较好地开展行业自律和行业规范的工作。在这一阶段,中国拍卖行业有两个标志性的工作,一个是2009年出台第一个拍卖行业标准《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把艺术品拍卖的流程做了一个梳理,根据行业实践的经验,从最初的拍品征集、确定委托、签订合约、拍卖操作以及保管、运输、结算、提货等,形成了一个流程性的、框架性的规范。一个是2011年出台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既对当时社会上比较关注的一些典型问题作出回答,比如对假拍、拍假等行为,明确提出坚决反对知假拍假,坚决反对假拍,对一系列问题进行有效监督。现在呢,可以说是又处在了行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随着有关行业自律的规范、流程性的规程逐步确立。一些企业在做拍卖业务的时候,也有一些疑问,因为流程性的规范毕竟是属于原则性和框架性的,很多具体的环节该怎么操作,其实还需要相应的具体的指导。因此,这次出台有关从业人员、标的和保管的规范,就是在流程性、框架性规范的基础之上,对业务进一步细化的过程。
记者:优先对从业人员、标的、保管这些方面进行更细化的规范,是不是跟当前行业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关系呢?它们更亟待加强规范管理吗?
欧树英:这几个方面,我们感觉很重要。首先是从业人员的规范,不仅包括拍卖师,也包括企业的管理者和其他从业人员。我们觉得,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是认识的问题。所以我们对此进行了明确和梳理,从业者得有职业操守,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哪些是必须要强调的。其次是拍品的审鉴,这也是当前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焦点问题。很多时候,人们对文物艺术品常常更关注其真伪,但文物艺术品的特殊性,真伪并不能完全通过鉴定来解决。作为企业的拍卖公司,它们除了考虑真伪,还要考虑市场,在考量拍品的文化艺术价值、学术价值之外,还要考虑拍品放到市场上,能不能有人买。因此,人们认识中的拍品鉴定,更主要地体现为它的审定。在法律层面上,是审定拍品能够进行市场流通,然后则着眼于它能否上拍。于是,就带出了它的品质鉴定问题,诸如拍品的真伪、价值以及拍卖定价等方面的考证,这才是人们熟悉的、媒体最热衷关注的鉴定环节。由于这一环节的复杂性,涉及到人、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强化规范便显得十分迫切。
记者:这几年发生过几次很重大的拍品有争议的事件,比如去年苏富比的功甫帖。当穷尽各种鉴定手段之后,拍品依然存在很大争议,对此我们有没有相关的操作规范?
欧树英:有的争议,最后其实已经进入了学术探讨的阶段。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形的存在,我们的规范对拍品的审定过程也是拉长的。以前许多人对审定、鉴定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拍前是否委托、拍中该如何操作上,但对于拍后的学术探讨可能缺乏理解。事实上,拍后的学术探讨是允许的。在操作规程上,如果有人在拍品上拍前用书面的、正式的方式对其表达疑议,我们规定拍卖公司必须对拍品进行认真的核实和探讨。经此得出结论如果可以上拍,则可以按正常程序继续往下走。如果得出结论认为这种疑议是有道理的,哪怕不能完全确认,也要跟委托方进行沟通,暂缓拍卖或解除委托。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比如有的书画作品在拍前或拍中有作者家属提出疑议,就必须给予重视。这也是要传达给大家一个信息,就是不管在程序上、制度上,都要让人们认为,拍卖企业的行为是值得大家托付的。
记者:你怎么看待行业里的假拍、拍假等行为?对于雅贿,甚至洗钱,可能是拍卖行业面临的更为严峻的问题,对于拍卖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来说,它们会带来哪些挑战?
欧树英:不管是假拍还是拍假,拍卖行业都是坚决反对的。一些小的、新的企业可能问题会多一些,作为行业协会,我们也有责任采取举措,对此进行规范。但是呢,我感觉拍卖行业也经常躺枪。为什么躺枪?因为人们说到的一些假拍、拍假个案时,其实并不一定是拍卖行参与其中。一种情况,是一些文化公司以拍卖的名义欺骗藏家,钻法律的空子,牟取利益。它跟正规的、拥有拍卖资质的拍卖企业没有任何关系。还有一种情况,比如说一些藏家或者书画家,自买自卖,自抬身价。像这样的情况,拍卖企业其实是很难判断的。它是一个公共交易的平台,在拍卖行为中只收取佣金,很容易被恶意行为所利用。这些恶意行为,可能宁可支付一定的佣金费用,然后炒作出买卖的数据,达到某种目的。根据相关法律和行业规范,拍卖行是不允许客户自买自卖的。如果查实其有拍卖行与客户恶意串通的行为,工商部门是可以对其进行高额惩罚的。至于雅贿、洗钱等行为,我想说,像拍卖这样的行业,如果单纯地依靠这样的吹泡泡的方式发展起来的话,是不可能得到持续发展的。我们相信一种判断,经过20多年的发展,拍卖行业的市场主流是好的。拍卖在文化传播中的效应,是非常值得称道的。许多年轻人已经看到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潜力所在,甚至对其产生了兴趣。这就是文化艺术的魅力。
记者:在拍卖行业里,人们关注较多的往往是拍品的展览、拍场的举牌和各种数据,保管、运输等则成为关注的边缘,不为人所熟知,现在国内拍卖行业的这类保障是怎样的情形?
欧树英:我们常常看到一个拍卖的预展、宣传,拍品在拍卖场上的亮相,但它的仓储、保管等方面,也是考验拍卖公司实力的重要方面。拍卖企业应该怎么对委托人的托付善尽职守,这是一个企业的诚信问题,同时也折射出了企业的文化责任感。文物艺术品往往承载了社会历史的共同记忆,拍卖公司不仅要对拍品、对买方和卖方负责,还要对文化记忆负责。2011年,中拍协出台的《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对此已经规范过,但那时候只有一条,就是规定对文物艺术品要有怎样的保管。这一次出台的《文物艺术品拍卖标的保存管理指导规范》,则非常详细地对此进行了规范,包括库房管理、预展现场管理、运输包装管理乃至保险等全方位链条的管理。2012年前后,中拍协对拍卖企业进行达标评定时,我们有过一个基本的了解,达标企业的库房,基本已达到了博物馆级别的水准。其库房的门是金库级别的门,里边有专门的防火、防盗措施,而且根据拍品的不同,存放的架子、湿度和温度也会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出库时的包装,用什么样的纸、包几层、内外如何处置、用什么样的盒子、用怎样的封装材料等,运输时的定期检查等,都有了相关的规定。
对话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裁胡妍妍
脚踏实地,才能赢得客户
今天的艺术品市场比起二十年前已经成熟许多
艺术品鉴:近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在京发布艺术品拍卖“三项规范”,首次将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法律规范体系延伸细化至具体业务环节。您如何看此次市场调整?
胡妍妍:此次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对于法律规范体系的完善,足以说明今天的艺术品市场比起二十年前已经成熟许多。
艺术品鉴:中国嘉德将如何应对“三项规范”,公司业务有何调整?
胡妍妍:今后,中国嘉德将在瞬息万变的艺术市场中坚守自己的原则,更加充分发挥嘉德团队的专业化优势,脚踏实地地从实践中体会市场需求、客户需求,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各拍卖行都还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间
艺术品鉴:在您看来,这样的调整对大中小拍卖行将各产生怎样的影响?
胡妍妍:近几年的形势已不同于以往,市场发展慢慢回归理性。未来的文物艺术品市场将日趋复杂、更加多变,从政策法规到监管方式,从规模效益到运作模式,从人才培养到客户体验,各拍卖行都还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间,可做的事情非常多。
艺术品鉴:对于发展了20多年的中国拍卖行来说,您认为,这次调整最大的意义在哪?
胡妍妍:“三项规范”,对拍卖程序中的拍卖标的征集、鉴定与审核、保管等主要环节,以及从业人员的职场守则均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相信这三项新法规的出台,能够使拍卖行业的法制建设、制度建设更臻于完善,相信能够对文物艺术品市场的规范化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好的企业必须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
艺术品鉴:可否介绍一下您个人的从业经历,从事这一行,您的苦与乐是什么?您有哪些困惑?
胡妍妍:与其他商务模式不同,拍卖行给我的感触是,它所面对的是小众的资源稀缺的物品,每一件藏品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拍卖公司服务于交易的双方,为藏品委托人制定合理的价钱,把藏品的价值呈现出来,而对于买方,拍卖公司则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找到真正有品质的物品。艺术品的价值和销售结果是无法预期的,而在拍卖过程中,最终成交价格时常也会出人意料。
艺术品鉴:外界对拍卖行业存在藏品真假难辨、价值难定、行业泡沫、成交作假等疑虑,您认为,拍卖行业走出困境的路径在哪里?
胡妍妍:文物艺术品拍卖业是一个高信誉的行业,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提升服务品质、坚持诚信经营、关注规范建设,正在成为市场发展中的普遍共识。好的企业必须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不急功近利,诚信经营,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本心服务客户,才能得到客户的信赖与支持,这也是拍卖行走出困境的一个主要路径。
专访天津同方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汪勇
把拍卖做成良心活儿
教育与拍卖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有趣的是,近来结识的几位拍卖行老总,都是教育工作者出身。怪不得有人开玩笑说,跨界玩转拍卖,正成为教育系统的新风向。
天津同方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汪勇正是其中一位。
想遇一家良心拍卖行,命运安排他自己造一个
自上世纪90年代参加工作,汪勇在三尺讲台上执教多年,当了十几年校长,并最终打造了一所集合小学、初中、高中、国际部为一体的教育集团,真真是桃李满天下。“民办校生存不易,夹缝里求生存,最终因为超额招生,学校被关闭。”
在汪勇的前半生,搞教育是主业,他的“副业”便是搞收藏。在他的后半生,“副业”终于逆袭,这一兴趣爱好成了他安身立命的新支点。
汪勇从小喜欢收藏,邮票、书画、瓷器多年积累了不少,成为他成长的重要财富和历程。他在拍卖会上买过不少好东西,也没少上当受骗,受骗的时候他就想:“要是有一家有品质保障、干事凭良心的拍卖行,不再让人上当就好了。”
最终,命运弄人,也给了他新的平台,他有机会自己来实现这一想法——他成了天津同方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教育是良心活儿,他希望把拍卖也做成良心活儿
教育是良心活儿,汪勇希望把拍卖也做成良心活儿
让他在圈内名声大噪的,是他坚持的“保真+包退”制度。
“不赚有后遗症的钱!”汪勇希望,天津同方也能像苏富比、佳士得一样,名字就是招牌,买家到了这个场,就敢放手买东西;卖家到了这个场,就像找到了组织。
有朋友劝他,“咱这行业,水至清则无鱼,你何必招人恨?!”朋友的话并非空穴来风,汪勇的“保真+包退”制度的确让他树敌不少。
在汪勇心里,买家卖家都是朋友,经济如今不景气,人家还参与买卖,支持公司的事业,咱能不真诚待人家吗?
说道经济形势,汪勇的声音略有沉重,不过也不失希望。如今成交率不高,但真正的精品还是一直在涨价,表面上的不景气是因为有大量仿冒品难获青睐,市场低迷。
“市场上,吴昌硕的作品可能有上千件,但事实上,真迹可能不超过10件。”对于市场上假货横行,无良商家吹嘘冒泡,汪勇有些气愤:“这些假东西会拉低大众的审美,就像假茅台喝多了,见着真茅台了,也喝不出好。”
对于近期出台的“三项新规”,汪勇希望它们像一道光,束住不良从业者的手脚,照亮行业的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