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日,798艺术区时态空间负责人徐勇发布了一条微博:“#抗议简单粗暴798#:昨半夜1点798物业突将时态空间四大门锁死并派人值守,致今晨工作人员无法进入,原因是年初租金大幅上涨房租没谈妥。十年来时态空间在798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798长期存在厂方、政府、艺术空间艺术家三者间利益关系不平衡的深层次矛盾,矛盾不解决798绝无良性正常发展的可能!” 一时间,转发者众。评论也基本上一边倒:支持徐勇,抗议798物业乱涨价。随后,徐勇在11月21日下午,召集了部分与798艺术区存在租赁关系的艺术家与艺术机构在园区内就如何与798艺术区物业建立协商机制进行了会谈。
就在此事仍沸沸扬扬之时,与798遥遥相望的上海莫干山M50也发生了一件事儿。有人在微博上爆料,因房租上涨,艺术家无力支付,万般无奈之下爬到M50某建筑物楼顶要跳楼自杀。记者在致电莫干山M50负责人时,该微博已被删除。该负责人说,这条消息是彻头彻尾的假消息,跟艺术家和房租问题毫无关系。艺术家或机构如果因为房租问题与艺术园区产生纠纷,艺术园区首先以双方沟通为主,如果实在解决不了,会采取民事诉讼的方式以法律的手段处理,M50今年也有两起针对拖欠房租的民事诉讼。负责人认为,诉诸法律实际是无奈之举,作为合同的甲乙双方,既然已经签订了合同,履约是第一位的。同时,艺术区要积极的了解艺术业态,市场规律要遵守,也要理解艺术家和机构对园区做出的贡献,对艺术家和机构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保证双方的利益。
12月28日,在徐勇发布第一条抗议微博将近一个半月后,798物业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徐勇先生2002年来到798租用原798厂的大厂房开办了北京时态空间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态空间”)。历经合同变更,双方最后一份租赁合同起止日期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1年12月31日止。合同面积1184平米,单价1.5元/平米天,年租金648240元。2012年1月1日——2012年10月31日,徐勇其实已经丧失了对原时态空间房屋的使用权,无权对外短期出租场地。10月31日798物业发通告表示收回的举动也并非突然,此前10个月物业方一直与徐勇先生在协商,到最后强制收回,也是迫于无奈。
同时,798物业部门针对徐勇之前所说的,“贴通告原因是去年底空间与物业旧租房协议到期,新协议房租价格上涨2.5倍,年初以来一直未谈妥”作出了如下解释,“时态空间的租金基本上是798房租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物业方在原本房租已经大幅优惠的基础上,签订优惠协议对徐勇2009年的房租又给予了大幅减免,这个幅度是园区之最。这份减免优惠协议的有效期是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而2010年——2011年徐勇先生并未履行双方租赁合同约定的义务,拖欠了巨额房租。物业方进行了多次催缴,截至到目前为止,徐勇先生仍未支付该笔欠款。”
在新闻发布会上,798物业出示了已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提交的《民事诉状》。要求被告(时态空间)支付房屋租金1056480元;诉讼费用全部由被告承担。
记者致电徐勇,徐勇并不知晓民事诉讼的事情,既然798物业已经提起诉讼,他也会积极应诉。希望能为艺术家和租户的利益做些努力,并呼吁公众能够关注此事。
一起简单的房屋租金纠纷最后走向诉诸法律,这让艺术机构和企业的矛盾越陷越深。双方都有口难言百般无奈。作为艺术家或艺术机构,因为自身的艺术影响力和贡献吸引了国际及国内各界关注的目光,带动了798艺术区的实际经济效益,认为应该享受艺术区的优惠减免政策也在情理之中,而作为艺术区,798艺术区属于一个具体的工厂企业,艺术区的所有权与管理权目前都属于该企业,这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机构。企业和艺术家都有自身的利益诉求。企业以自身盈利为目的,不会因798艺术区的社会公共需求和国际影响力而出让自己的利益。这个问题似乎普遍无解,韩国的“明洞”如是,纽约的SoHo和Chelsea也如是,虽然纽约的艺术家开始退到布鲁克林,但不能保证布鲁克林就不是下一个soho。
看似无解的问题恶性循环下去,到头来只会让798沦为纯粹的商业区,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的美誉也将沦为空谈,艺术家和机构虽然可以再寻找下一个798,但越来越边缘的地段和理想与现实无法共生的现状也让艺术家和机构颇感尴尬。一些尝试性的建议声音在微博和各大网媒上响起,归结为几点:1、建立一个政府、企业和业主间的协商机制,在涉及园区重大利益的决策(比如涨房租、清退大客户、展览审查、业态结构)上要经过由园区代表参加的艺术委员会的咨询程序。2、让企业的厂房所有权和艺术园区的管理权分离,逐步实现管理监督体制的社会化、公共化,由政府或基金会与企业签订长期整体承租合同,由政府或基金会对艺术区进行统一管理,然后给艺术家以优惠政策。3、成立798艺术家、艺术机构团结自助委员会,定期与798物业沟通,确保双方有协商机制。虽然反对声音也有,譬如政府介入会使商业化沦为行政化等等,但改变总是要有的,有协商才不会原地打转。
艺术区商业化发展,艺术家和机构撤离,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但艺术才是艺术区的核心。艺术家、艺术机构和企业实际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唇亡齿寒,能同患难也要能共富贵。中国需要有影响力的艺术区,艺术区也需要优秀的艺术家和机构,达到双赢,两方都会走的更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