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撰写 黄辉
编者按:2009年以来,随着艺术品市场交易的迅速增长,出现了文化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文交所”)这种交易形式,并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尤其是2011年天津文交所推出的两只艺术品股票,在历经19个交易日后,涨幅达到621%和570%。然而,在收盘时,下跌幅度高达92%,艺术品股票暴涨暴跌,交易乱象将文交所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艺术品投机的代名词。
在开局失败之时,仍有很多机构和个人在关注文交所的发展,文交所究竟如何发展,前景如何,本刊将在2013年每月第一个周六推出文交所专号,持续关注文交所发展。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整顿,之前已开展业务的各家文交所都有不同举动,也在政策限定之下总结经验,寻求各自的生存发展之道。在未来的一年中,各文交所会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文交所今后如何发展?业内人士有何构想?如何实现新一次的变换升级?本文邀请业内专家予以点评,为文交所发展献计献策。
文交所交易的“切糕现象”
2011年文交所采用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做法,备受艺术圈人士诟病,批评家陈默[微博]就直接表示:“文交所去年(2011年)做的烂事比比皆是:坑蒙欺诈、违规融资、扰乱市场……”有人甚至表示:“文交所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投机市场!是时代的孽种!”由于市场机制不成熟、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监管主体不明等因素,部分文交所的交易使得部分投机者牟取暴利,而很大部分投资者利益受损,以至于文交所在目前仍旧“臭名昭著”。
艺术市场分析专家梅建平以“切糕现象”来概括文交所的投机经营。他表示,文交所虽然是一个很有益的尝试,但不可否认,早期交易存在很多“切糕现象”,他将问题主要归结为四点:第一,没有考虑清楚谁是合适的投资者;第二,向广大公众进行集资这项功能开展得过早; 第三,信息披露草率,特别是利益输送没有披露出来,为广大投资者带来不小的损害;第四,在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后,没有做到及时保护投资人利益,成为一次“很不成功的尝试”。梅建平说:“正是由于失败,所以我们现在有机会可以重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然后再起步。不管如何,发展文交所的大方向是对的。”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文交所的体系制度建设仍不健全,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约束,而因为前期的份额化交易带来的负面效应,文交所没能形成广泛认同的交易规则,在交易模式上存在设计上的问题,就这点来看,如果不解决这些前提问题,重启文交所,也会被大家质疑,不能得到广泛的认可。
重新定义文交所
昆明元盛文交所CEO罗奔针对文交所发展中的问题,提出“重新定义文交所”。他表示,重新定义文交所并不仅仅是概念上的讨论,而且包含了文交所下一步应该如何突破。罗奔认为,首先要明确文交所的角色、定位、功能和特点等问题,单纯的拆分艺术品、艺术品证券化,或者艺术品的金融化仍没有真正起到文交所应有的作用,它只是文交所很少的一部分功能。他认为,文交所应该是一个以文化资源为基础,金融资本为手段,辅以市场化运作,发展文化产业的机构。重新定义文交所的存在,文交所在架构自己的营运模式上,应大胆舍弃过去。罗奔将文交所在文化产业链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归结为:平台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增量化。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认为,文交所应是一个文化艺术价值发现、整合、管理与交易的平台,如何寻找基本定位和如何找到发展的突破口是发展文交所的当务之急。他尤其强调,文交所应该在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战略导向与市场机制取向的结合上寻找定位;在文化艺术资源产权化、产权市场化、资源资产化、资产金融化这一发展大势中寻找定位。
西沐表示,文交所发展始终面临定位过窄与定位泛化的两个极端化问题,这种对模式的焦虑,恰恰反映了当前文交所发展过程中定位不清的问题。他说:“在开始发展的时候,过分注重艺术品份额类证券化交易的模式,窄化了文交所的基本定位。治理整顿以后,文交所的发展似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泛化文交所的基本定位,不少文交所恨不能将交易环节的所有事情都搬到文交所这个平台上,热衷于模式的寻找与转换。”
在清理整顿文交所期间,很多文交所对前途感到迷茫,在运营中也遇到诸多难题。2012年10月28日,26家文交所宣布成立首个全国性文化产权交易行业自律组织“全国文化产权交易共同市场”,主要议题就是探讨文交所未来的出路。
文交所共同市场秘书长彭中天就指出,成立共同市场时,提出的第一个观念就是重新定义文交所。他表示,文交所不仅是文化物权、债权等各类产权的文化交易平台,还应该是文化资源与金融、科技、产业和市场对接的一个转化平台。他表示:“文交所应该以优质的文化资源,通过科技、产业手段,向市场倾斜,进行转化,这样才有可能使我们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文交所任重道远
与上面的观点不同,南方文交所总经理张志兵则认为,文交所存在的时间也就3年,还没有到重新定义的时候。他说:“文交所应该回归本位,做独立的第四方平台,如何把资本和文化项目有效地对接起来,是当前文交所的要务。”张志兵表示,文交所发展首先要合法合规,需要监管部门和行业自律。“怎么把自己管好,把内功练好,把应该做的事情了解清楚,配备相关资源,很多机构和投资者跟文交所合作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张志兵表示,文交所要做资本和项目的对接平台,文化产业最缺的就是资本。文交所的主要功能应该是如何将金融资本对接到文化产业和文化项目中,将社会资本和文化项目有效地对接起来,这是中心要务。
西沐相信,文交所不可能找到能够通行的模式,“文交所发展的出路,还是要脚踏实地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走差异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路子。”他强调,文交所的发展应站在文化艺术金融产业链上考虑问题,文交所发展的上游为四大金融体系,下游为文化艺术产业市场,文交所是文化艺术资源与金融对接的平台,这是根本。
鉴于此,他认为,文交所发展突破口的取向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重视在以版权为中心的产业创意市场及其资源资产化、金融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重视在以文化艺术品资产化为中心的文化艺术品产业市场及其文化艺术品资源资产化、金融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业内专家也表示,文交所应该顺应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趋势,跳出目前单纯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以服务文化产业链作为出发点,在文化版权、文化产品开发权、运作权和各个文化产品交易环节中为出让方和受让方提供全方位的交易服务。
浙江文交所曾在2012年7月做过一次尝试,针对浙江一部影视剧做了一只基金,这也是文交所在社会资本对接文化产业中做的一次尝试。浙江文交所总经理刘波介绍,通过这次对接,帮这部电视剧的制作单位成功融到了部分资金,解决了他们的资金问题。这个案例也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在文创产业的资金需求上,如果我们对产业有专业的分析和对风险的把控,还是能够对接的,而且社会资本也愿意介入到文化产业中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怎么样设计好这个产品,怎么样设计好这个路径,能够使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效对接到文化产业中,为我们做强做大文化产业创造一个好的金融环境。
罗奔强调,文交所要实现自身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他相信,在清理整顿之后,各文交所都会有一些创新突破和新模式的尝试,有些会成功,有些还需要完善,有些甚至失败,但是这是任何新行业发展的自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