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察
拍场新格局 蓄势待发 (文/张秀娟)
2012年已经过去,然而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却变动繁多。上半年税收“地震”,下半年苏富比[微博]进驻北京以及中国嘉德[微博]、北京保利香港首拍成功,国内拍卖市场格局为之一变,2013年春拍三家公司的业务即将全面展开。2012的年终,北京匡时[微博]和上海恒利再度投下“重磅炸弹”。2012年12月25日上午,北京匡时正式宣布:经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与上海恒利拍卖有限公司股东会批准,从即日起,北京匡时与上海恒利进行合并,合并后继续保留“北京匡时”名称,总部设在北京,原上海恒利董事长吴斌先生出任公司总经理。
实际上,拍卖公司的整合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的必然。尽管自2000年以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有了长足发展,从2000年的12.50亿元一路上扬到2011年的974.50亿元,并成长为全球艺术品市场中的重要一极,发展之迅猛引来国内外的关注。而2012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遇冷有目共睹,总成交额下滑明显,据估测全年成交额仍有约500多亿元。然而,从拍卖公司自身来看,区域市场尤其是市场主导区域中,拍卖公司数量较多、质量参差不齐也是当前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一大显著问题。仅以北京艺术品拍卖市场为例。据艺术市场研究中心最新调研数据显示,北京市共有拍卖公司217家,朝阳区的拍卖公司数量最多,一共105家。而在217家拍卖公司中艺术品拍卖公司有137家,占总数63%;艺术品和资产(含房地产、企业产权、无形资产、知识产权、汽车罚没物等)拍卖公司共68家,占比为31%。而北京艺术品拍卖市场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一大重地,在目前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总额最高的2011年,北京市场共计成交559.32亿元,占到全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57.40%。但是,在这个区域市场中,生存着205家开设艺术品拍卖业务的公司,且大部分是专营艺术品拍卖的公司。尽管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蛋糕相比2000年扩大了不少,但205家大大小小的拍卖公司吃到嘴里的能有多少,可想而知。
转向区域分布来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自2005年以来已经形成了以香港、北京、上海三地为主导的大格局,在地域分布上,也给人一种南北三段式的感觉。拍卖市场中的拍品资源和藏家群体同样带有不同程度的地域性。而2012年下半年的三地重要拍卖公司的举动,显然突破了原有的格局,地域化趋向弱化,一种互融互通的局面正在逐渐展开。
尽管2013年春季拍卖尚未开始,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南北格局的调整给业内外人士带来诸多期待。新格局的第一次亮相即将展开,各大拍卖公司蓄势待发。然而新格局是否能够带来更好的市场表现?也许正像匡时董事长董国强[微博]所说:“选择在圣诞节宣布合并的事情也希望这天是一个新匡时的诞生,并希望这种合并能够给市场带来一个惊喜。匡时原有的文化理念会依然坚持,同时,恒利团队的加入会让匡时在管理上更科学化和民主化”。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首先,格局调整真正能够达到预期恐怕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到的,对新格局的期待正如董国强所说“合并以后当然会对匡时业务的拓展有所帮助,但是匡时想要的不是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希望公司能够发展得更长远”。再者,新格局中资源的互动恐怕也并不是预期中的局面。2012年进驻香港的保利拍卖执行董事赵旭在微博上提到,征集中藏家一边倒要送香港拍,觉得方便。格局调整暂时尘埃落定,接下来最重要的或许并不是看业绩,在行业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局面中,如何协调各区域间及区域市场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才是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