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美术馆应该如何更好为人民服务
美术馆和老百姓究竟该有什么关系?
我们的记者在多个写字楼及大型社区采访了近三十位市民,大部分人在过去的一年中,有看过展览,但经常看展览的仅仅三人。大家普遍反映,美术馆与市民的互动较少,经典的专题展览更少。
吴冠中生前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指出,北京饭店收藏了他的一幅画,“他们当时是挂着的,后来放在仓库里。我希望能放到美术馆,可以公开看。放在仓库里,时间长了就烂了。”
美术馆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难道不是吗?“如果在广东可以看世界顶尖级的展览,那为何还要跑去北京上海呢?”画院有位专业画家这样质疑。
“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美术馆,更像出租场地的展览馆。”对于陈丹青的高论,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也并未反对,他说,“美术馆应叫美术博物馆,前提是必须有丰富的藏品,藏品决定着学术高度,而对藏品的研究决定着美术馆的学术视野的广度和深度。”
相比罗一平,广州艺博院筹建人及首任馆长卢延光就更是感慨。记者问到,对广州艺博院而言,到底投入多少才算合理?“一年一个亿都不算多。大师级的作品动辄上千万,现在几百万的经费如何在市场上买东西?”我们问卢老师,他也反问我们。
卢老师问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要解决恐怕也非易事。快过年了,哪里不缺钱?笔者前不久,有去参观上海、苏州等地几个博物馆的专题展,其他倒也没什么体会,唯一感觉就是人太多了。一些人专门从浙江、北京赶过去排队,观摩米勒、库尔贝、沈周等大师级的真迹。笔者甚至还巧遇到广州的几个朋友。
他们举办一个展览,为何可以吸引到这么多人?
陈丹青:美术馆文化仍没有建立起来
范迪安:美术馆管理模式有待政策扶持
■专题统筹:收藏周刊记者 韩帮文
■本版采写:收藏周刊记者 韩帮文 陈福香
“美术馆的对象不仅仅是艺术家,而是所有人。”几年前,著名画家陈丹青曾在一次演讲中指出,美术馆不仅仅是挂几幅画、摆几件文物的地方。他强调,美术馆顶顶要紧的,是它的文化形象与社会角色,是教育功能。
而反观国内,虽然美术馆的建设热潮滚滚,各类展览层出不穷,但问题也非常突出。画家个展多而藏品展少,经费有限而不得不出租场地,沦为艺术界小圈子交流平台而少于公众互动,教育功能发挥滞后……美术馆如何改革,日渐成为艺术界及舆论界的热点话题。
●现状“美术馆文化”依然没有建立起来
欧美等国家的美术馆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史,形成了完备的运营机制,而据陈丹青的考察,中国有美术馆的历史其实很短,第一所国家美术馆是1929年建立的国立中国美术馆,就是现在的南京江苏美术馆。中国再出现美术馆则是在1959年,即在北京兴建的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仍然不能算真正的美术馆,只是一个陈列场所”。
陈丹青表示,在其回国后,中国出现了美术馆建设热潮,但不论是官办或民办的,“美术馆文化”依然没有建立起来。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馆,如何管理一家美术馆,馆藏精品到底该如何利用,一时成争议话题。
一直以来,国内美术馆馆藏作品的入藏、保管、研究等环节便饱受众人指责。徐悲鸿纪念馆所保存的油画《愚公移山》因为1966年保管上将其卷起来的一个错误,致使无法打开。37年后,终因法国卢浮宫修复专家的修复才得以重见天日。50多年前,黄宾虹家人将5000余件黄宾虹的书画作品和5000余件收藏作品捐给国家,并珍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微博],但直到2005年,才有黄宾虹的书画作品在浙博整年展出。为此,文化部艺术司文学美术处处长安远远曾对媒体称,此前确实存在经典的作品很少亮相,馆藏作品利用率低的现象。
●调查市民建议增加互动性强的展览
近日,收藏周刊记者在多个写字楼及大型社区随机采访了近30位市民,了解到大部分人在过去的一年中都有看过展览,但只有三个人有定期或不定期到美术馆看展览的习惯,其他的仅是偶尔关注,遇到感兴趣的主题才会去看。他们普遍反映,美术馆与观众的互动性比较弱,且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专题性展览比较缺乏,希望美术馆在这方面可以加强。
陈先生本身对艺术比较有兴趣,他最近印象深刻的展览是刚过去不久的“见所未见”广州三年展,此次展览在人流密集的商业中心正佳广场设置了分会场,14件艺术品“镶嵌”在商场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号电梯里的两个仿真雕塑,吓到了不少市民。
“美术馆不应该等公众进门,而是要主动邀请,因此,展览的策划意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了。”陈先生认为,一些民营美术馆的办馆策略更灵活一些,更能聚集人气。
住在广东美术馆附近的王小姐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同时也想培养小孩的兴趣,就经常去美术馆,但发现小孩对于静态的艺术展览如书画、书法等作品展兴趣不大,反而是有互动性的展览她兴趣很浓厚。为此,她建议美术馆以后可以增加这方面的展览。
广州画院院长方土:
广州有金融城、电影城、商业城,为何独独没有美术馆城?
最近十年,我国美术馆的建设与发展进入高潮期,一片火热景象,但在广州画院院长方土看来,这都是虚热。他认为,与西方的美术馆相比,就更显出我们的缺陷与不足了。
首先,我们的美术馆的数量还是有限,而西方城市的美术馆则是星罗棋布。其次,从参观人数看,我们真是小巫见大巫。欧美的美术馆相对于我们的天河城,都是人潮汹涌。再次,中国的美术馆是会老朋友的地方,叽叽喳喳,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欧美的美术馆虽人山人海,却鸦雀无声,人家那是人和画在交流。
还有,我们在美术馆举办的展览是要讲排场的,总会有政界与商界的参与,成功与否要拿来了多少领导、来了多高级别的领导来衡量。而欧美美术馆举办的展览则纯粹得多,是艺术界及社会公众的事儿。最后一个很大的区别的是,人家欧美的美术馆往往有完善的配套,能带动一个艺术区的发展。而我们,广东美术馆与广州艺博院旁边有啥?方土觉得,美术馆的发展要往“城”发展,广州有电影城、商业城,还要打造金融城,但我们为何独独没有美术馆城?
从运营理念上说,美术馆不能沦为出租场地的展览馆,而是要建立独立完善的策展人机制,来保证展览的学术与品位。
相关新闻
文化部推动馆藏精品“出镜”
为了让更多的美术馆馆藏精品与大众见面,去年文化部曾组织开展了“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并于8月至11月推出了28家国有美术馆举办的馆藏作品展览。活动共收到30余份申请,最终28个展览项目入围,每个项目给予展览5万元补助。而最终在评审中获选的7大优秀展览每个项目有15万元的补贴。据介绍,文化部之所以试水这一领域,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国美术馆收藏研究水平,推动美术馆逐步建立藏品的固定陈列。
贵阳美术馆兼职卖服装
近日,贵阳美术馆的艺术展览海报换成了打折售卖服装的海报,展厅里也挂起了打折售卖的服装。美术馆的转变引发了广泛的争论,有市民认为这种行为影响了美术馆的形象,而美术馆负责人则表示,该馆经费困难,商业运营是无奈之举。
声音
一个现代国家的国民可以没有艺术学院,但不能没有美术馆。国民的整体素质、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弄成今天这个模样,是美术馆文化和美术馆教育的长期缺席,被长期忽略、长期搁置的问题。它比国学的衰微更严重、更致命。
——著名画家陈丹青
与国际著名艺术博物馆的专业水平相比,(中国的美术馆)有差距。我们的美术馆作为艺术类博物馆的管理模式,还有待定型,有待政策进一步扶持。同时,队伍素质也不够高,能力不够强,内部各环节的协调常常出现间隙。
——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
美术馆要有向社会要钱的能力,能主动与社会互动。不过不能被赞助者牵着鼻子走。我们力求做到商业归商业,赞助归赞助,而学术归学术。我反对美术馆处处、事事向政府要钱,而且要钱时打了很多“泡沫”,这会助长不好的风气。政府对美术馆的投入方式可以多样化,如项目支持、政策支持等。
——王璜生[微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