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1月14日电 (记者冯国)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经持续9个月的勘探与试掘,考古人员在古都西安西北郊的汉长安城遗址与秦都咸阳宫遗址之间的古渭河河床之上,先后发现了两组5座两千多年呈东西一线排列的“千年木桥”。
根据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情况,两组5座“千年木桥”位于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街道西席村北和汉城街道高庙村北的农田中。其中位于西席村北的古桥,因正对汉长安城北墙中间城门厨城门,故称“厨城门桥”,由于在该处先后发现四座桥梁,遂根据发现先后依次编号。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志友说,除了汉长安城厨城门外先后发现四座桥之外,考古人员还在如今的高庙村北、正对汉长安城洛城门的地方发现一座古木桥,因时代相近遂称为“洛城门桥”。目前,除暂不具备发掘条件的厨城门二号桥和刚刚发现不久的四号桥外,至去年12月下旬渭桥考古队已对厨城门一号桥、三号桥、洛城门桥开展了考古勘探与部分发掘,各项考古工作尚待进一步开展。
根据考古发掘,厨城门一号桥的桥桩残长约6.2至8.8米,周长约0.5至1.5米,一般都是将圆木一端削出长约1米以上的三角锥形插于河床之中。桥桩顺河流方向东西排列,间距不等,南北两排桥桩间距约3至7米。伴出的众多石构件上有些发现有一处或多处刻字(如官石、甲八、左上)或墨书题记,内容主要为编号和人名。从痕迹看,五边形石构件之间应以铁榫和白灰黏结在一起,主要起分开水流与保护木桥桩作用。
王志友说,从发掘情况看,这座目前保存下来的世界最大的秦汉木梁柱桥梁遗址,桥桩一般竖立于河床之中,但也发现较多桥桩受水流冲刷而倾斜甚至横置于河床的现象。由于多处发现有粗细不等桥桩密集成堆的现象,以及一些桥桩开口高度相差达2米左右等情况,显示出这座古桥使用时间较长,显然经多次维修和续建。
在部分考古清理出的桥梁所在河道堆积物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1000多枚古代钱币,多为秦汉的半两、五铢、大泉五十等铜钱,少量属于开元通宝、乾元重宝等铜钱,个别的是皇宋通宝,以及绳纹板瓦、筒瓦、瓦当残块、青砖块和残碑等遗物。
王志友说,根据出土文物可以推测古桥应始建于秦,为汉使用,沿用到唐或更晚的宋代,至废弃时前后延续达1000余年。同时,从掩埋桥梁的上层淤沙中,考古发现了明代青花瓷片,据此推测桥桩至少到明代时尚露于水中,未被完全掩埋。
目前,考古工作仍在进行之中,其他古木桥的保存情况都不乐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树芝博士目前对桥桩进行了初步鉴定,发现厨城门一号桥桥桩用材有桢楠、铁杉、圆柏等树种,大规模的树种鉴定与年轮测定正在陆续取样与开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