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尘封近20年、被媒体多番报道、几乎锁定了先祖的《遗书》,其实是一名农民伪造的
记者 刘虎
小说和电影中,常常有这样的故事:主人公无意中得到了一份藏宝图,于是他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宝藏。
在广东和四川,两份藏宝《遗书》先后被发现,遗书内容相似,且都标明了藏宝位置在中堂墙下。
挖屋基挖出墓墓中藏《遗书》
去年9月,广东河源市连平县三角镇塘背村范屋自然村,村民范简初手里一份“无主”的《遗书》,突然让他家里变得热闹起来。
广州一家媒体报道说,“47岁的范简初,家中有一份珍藏了25年的《遗书》”。范简初希望,《遗书》主人的后代能够找到他,以有机会寻得自家祖宗留传下来的宝物。
据范简初称,1987年冬,他家准备在一处荒坡上建房屋。在挖屋基时,竟挖出一坟墓。墓中发现几个陶罐、陶塔和雕有龙凤图案的烟斗、绘有花鸟和人物彩图的陶瓷茶壶等物品,但未发现骨灰或遗骨。在一个密封的陶罐里,还发现一份写于1948年冬至的《遗书》。
范简初向媒体描述,由于当时家境贫困,1989年,经人介绍,他将茶壶和烟斗分别作价5000元和800元卖给了一位古玩商人。一年后,这位商人再次来到范家,希望以5万元的价格买下那份《遗书》,遭到婉拒。
《遗书》说
墙下藏有金元宝
真有如此值钱的遗书吗?上面究竟写了什么?
据《遗书》所载,立下遗嘱者名叫陈永发,家中有田地百亩、房舍百间和庄园2处,并有3个儿子。古稀之年的他难测后事,于是将家中的金银元宝藏在正中堂墙下,盼望在外的3个儿子早日归来,取出这些金银平分。
《遗书》还说,如果这些金银元宝以后被他人获得,希望获得者能代做善事,用来筑路修桥,以泽“万代之民”。连平县三角镇塘背村自古以来只有严、范两姓村民,从来没有陈姓的。那么,这位陈姓墓主从何而来?范简初说,他曾从邻村多方探听,也没有打听到墓主“陈永发”的名字和具体住址。
“盼望陈家后人看到这个报道后,能找到在战乱年间失散的亲人。”范简初称,陈家后代若获知这一消息,请尽快与他联系,他愿将这份“遗书”完璧归赵。
这一奇事,果然引起了极大关注。新闻网站纷纷转载,论坛讨论热烈。而在东莞当医生、现年69岁的四川籍老人朱中华则给刊发这一奇闻的媒体打去电话,称在数年前,其老家的村支部书记傅顺全临终前告知他的一件事,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遗书》现世
主人锁定
朱中华的老家在四川省万源市罗文镇。
他说,老支书告诉他,相邻的宣汉县南坝镇曾有一个很有名气的地主“陈永发”,当年有田地百亩、房舍百间和庄园2处,陈永发先后生有三子,大儿子去了台湾,次子去了香港,第三个儿子因战乱外出、到广东等地寻找2位失散的哥哥。这与河源《遗书》所载不谋而合。
至于为何“陈永发”的坟墓和《遗书》都葬在河源,朱中华猜测,陈永发到广东寻找儿子,那时他已经是古稀之年,可能在途经河源时,在生命弥留之际写下《遗书》,并将之葬于墓中。
10月29日,朱中华的六旬乡邻、原机关干部、收藏爱好者何耕耘专程去往当地的《达州晚报》,向该报记者展示了另一份《遗书》一份与范简初所藏内容惊人一致的《遗书》。何耕耘也表达了“希望找到遗书者后代”的意思。
何耕耘介绍《遗书》的来历时称,自己有一位亲戚住在万源市罗文镇,1995年9月,一次扩挖鱼池的时候,意外挖出了一个罐,罐里面有110个银元和两个金元宝,以及这份《遗书》。“所有东西是红布包着的,当时出土以后,红布就腐烂了,《遗书》却在晒干以后非常清晰。”
“我得知此事时,金元宝等财物都已被带走,只剩下这份《遗书》。”何耕耘说,他将其珍藏。此后,一有空就进行研究。
广州有媒体据此第三度刊发了报道,称留下河源《遗书》的墓主人很有可能是四川宣汉县民国时期的这位大地主。报道又被大量转载。
第二份《遗书》是伪造的
按照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转述、传抄的次数越多,失真的几率就越大。
“陈永发”究竟是何人?何耕耘的“传来”信息是否可靠?
河源《遗书》事件尽管历经多次报道,仍然没有抵达真相。
去年末,新快报记者连同成都电视台记者一道,入川调查核心信息源。
宣汉县南坝镇政府人员表示,没听说过大地主“陈永发”,一位50年代就在此工作的老干部也对其毫无印象。找到另一位当年专门负责地主工作的老干部、80多岁的罗荣峰,老人家同样称:“这里只有冉家大地主。”
更为重要的是,南坝镇政府宣教办主任赵耀明反复观看《遗书》复印件后指出:这《遗书》不是亲笔写的,而是印刷而成。
遗书是死者临死时留下的书信,一般都很隐私,特别像这种将家里宝藏埋藏位置都写得一清二楚的遗书,更是秘密。不可能拿到外面去印刷。
因此,《遗书》的真伪大成问题。
为什么会查无此人?何耕耘无法解答。他说,自己对“陈永发”的认识,全部来自朱中华之介绍。
朱中华面对我们“关于陈永发,是否确有其人、确有其事”的询问,他表示没法确认,自己也属于道听途说。听谁说呢?朱中华最后承认,是听发现《遗书》的人讲的。
当年发现藏宝《遗书》的,是万源市罗文镇村民汪帮和朱中华的老乡、何耕耘的亲戚。
我们找到了他。
真相:
受骗农民设下的局
不过,他并不愿意讲述发现《遗书》的过程。在一番深入沟通之下,汪帮和终于说出了《遗书》的秘密。
“这个是你当年挖出来的吗?”
“不是。”
“怎么不是你挖出来的呢?”
“那个,不是,它那个,等于原来是个骗局。”
“怎么回事呢?”
“骗钱咯。等于说,这个东西换好多钱咯。”
汪帮和说,1995年,他在家的时候,来了一个河南口音的男子,由他家经过,用一些银元、金元宝和遗书换钱。
男子称,自己是修铁路的,是修建铁路时在宣汉县挖出来的,装在一个罐子里头。汪帮和于是花了1000元钱,把它们买了下来。
汪帮和还拿出当时那位河南口音男子卖给他的几十个银元。当年,他信以为真,还拿到城里的银行去鉴定。鉴定结果,银元和金锭都是假的。
1000元对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普通农家来说,算是一笔巨款。汪帮和发现被骗后,很不甘心,希望能从其他人那找回自己的损失。于是他将“陈永发”这个人和一些历史结合起来,让写有埋藏财宝的《遗书》更具欺骗性。他将这些散布出去,希望有人来接手《遗书》,减少损失。谁知却没人向他买《遗书》。几个月后,《遗书》恰恰又被爱好收藏的何耕耘遇到。何如获至宝,将这份假《遗书》精心保管了起来。
因此,四川宣汉县这张尘封近20年的宝藏《遗书》的面世,竟然是一个受骗农民昔日精心设下的一个局。那么,河源范简初家里的另外那一份《遗书》如何得来的,至今依旧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