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是玩票,但兴趣支撑不起理想,现实业绩主导着兴衰。
蝴蝶、蜜蜂、石头、灯具……这是一些看似极为普通的事物,但在过去的10余年间被民间收藏家们以主题博物馆的形式重新“塑造”,从而焕发出独特的韵味。
遗憾的是,现实的业绩主导着兴衰。当单纯的兴趣已经支撑不起最初的理想时,这些民间博物馆被迫上演出了一幅令人感慨的沉浮录:有的惨淡运营,陆续退出公众视线;有的则纷纷尝试与当地产业共存共荣,试图闯出一条生存之道。
前路注定崎岖,但寄身于中山这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城,它们仍然满怀期待,盼望来自政策上的几缕“清风”。
本版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游玉华
尴尬
兴趣支撑不起“理想”
提起中山的民间博物馆,或许许多老中山人的脑海中,仍能浮现出那些熟悉而又特别的身影:
早在1996年,中山温泉附近就诞生了中山第一家私营博物馆——蝴蝶博物馆。极具特色的主题,在当时给这一博物馆带来了不少游客。
5年后,又一以昆虫作为主题的博物馆出现,那便是位于五桂山长命水的蜜蜂博物馆。该博物馆由中国养蜂学会策划筹办,中山市银兴蜂业有限公司投入了将近500万元。
到了2006年,位于火炬区的红色军事文化博物馆开馆,当时更一举赢得了“国内最大私人军事博物馆”的美名。馆内的所有藏品均由退伍铁道兵、民营企业家林意洲耗时40余年从各地收集,并斥巨资筹建6年而建成。
这些民间博物馆的快速兴起,在丰富中山博物馆体系的同时,也大大开阔了中山市民的视野。蜜蜂博物馆更是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普教育基地。
然而,现实的业绩主导着兴衰。由于中山早期诸多民间博物馆均是源于私人的兴趣,缺乏市场支撑,而博物馆又属于“非营利”的公益文化机构,越来越多的民间博物馆迫于经营压力,陆续淹没在现实的浪潮中。
曾经身为蝴蝶博物馆馆主的李汉超,提起当年闭馆极其无奈:“说来说去就是资金短缺。自己一个人来做压力太大,起初没有政策扶持,有了政策又不能落实,所以只能关掉。为了搞好这些展览,我们租场地、请工人、做保管,花了几十万元。但最后,还是没有逃脱撤展的命运。”
2009年,因经营困难,红色军事文化博物馆也被迫转让给沙溪一私企老板。负责人林意洲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独力难支的艰辛:“博物馆需要不断补充新的展品,不能老是拿着过去的东西给人看。可是一边是持续的资金投入,另一边是参观人流量骤减,经营入不敷出,只能转给他人。”
和上述两个博物馆相比,蜜蜂博物馆虽未倒闭,但如今面临场地难题。蜜蜂博物馆的负责人刘先生坦言,蜜蜂博物馆是“奄奄一息”。他告诉记者,在被迫搬迁场地之后,由于新的场地政府尚未安置好,目前博物馆只能暂时搬到一个科普教育基地里。但在运营博物馆的这些年里,他自己倒贴了几百万元进去,心力憔悴,仍无法扭转博物馆亏损的局面。
新路
与当地产业共存共荣
作为“非营利”的公益文化机构,当单纯的兴趣已然撑不起一所博物馆运营之时,近年来陆续出现的新民间博物馆开始结合当地产业结构与自身企业发展,进行了诸多尝试,试图闯出一条生存之道。
2010年,中山首个镇一级的美术馆大涌美术馆在中山落成,美术馆由中山市和业居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萧社和投资创办。开馆两年多来,它已经成功举办了多场公益性的艺术展,包括方胜从艺五十年书画篆刻展、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书画精品展、中国国家画院杨长槐工作室师生展以及第二届中国当代水彩画名家邀请展等。
“以产业养文化,以文化反哺产业”是萧社和始终奉行的理念,和业居为美术馆提供了可以运营下去的基本条件,而美术馆又为他带来了人气和文化气息。大涌美术馆为许多有着“博物馆”梦的人提供了可借鉴之法。
与大涌美术馆运营方式颇为相似的,还有古镇的龙泉博物馆。去年广东省首次评选出“十大民间收藏馆”,龙泉博物馆高票入选,成为中山唯一入选的民间博物馆。
龙泉博物馆由古镇女企业家蔡美娟女士投资建造,位于龙泉酒店内。与军事文化博物馆创始人林意洲的创立意图一样,蔡美娟建立龙泉博物馆的初衷也是因为个人兴趣,她已投入过亿元资金来采购这些藏品。
据介绍,在1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古陶瓷与古灯具是最大的主角,这些藏品跨度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几乎涵盖了古陶瓷和古灯具的主要品种、流派和窑口。
蔡美娟告诉记者,博物馆自建立以后一直实行免费开放制度。除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为博物馆工作人员休息调整时间外,每天上午9时至下午6时,博物馆全年对外免费开放。蔡美娟还鼓励酒店里的服务员自愿报名担任义务解说员。
独具特色而又极为丰富的藏品,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往龙泉博物馆参观。龙泉博物馆还因此挂牌为中央文史馆书画院南方分院中山创作基地和广东省文史馆中山创作基地。
反思
不可忽视的“经济账”
经营是一笔现实的经济账。在当地财政并无投入的前提下,如何才能管好民间博物馆的“经济账”,使其能够继续走下去?
对此,蔡美娟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想法。她告诉记者,若按照龙泉博物馆所处路段的房屋租金来估算,1000多平方米的展示区每月租金为5万—6万元。另外,博物馆还要雇用专门的讲解员与管理员,再加上水电费每月的投资,最终每月开销达8万元。
不过令她感到庆幸的是,将博物馆与龙泉酒店充分融合之后,博物馆的开销大幅减少,甚至通过博物馆的带动,使得龙泉酒店远近闻名,成为许多外来客商前去古镇住宿的首选。
“要真正运营好民间博物馆,我觉得起码要做到三点:第一,要与自身的企业有互相促进的作用,就比如龙泉博物馆与龙泉酒店相互促进,不仅减轻了运营成本,也提升了酒店人气;第二,要与当地产业文化充分融合,我们的收藏逐渐转向古灯具,充分结合了古镇的灯饰文化,也得到了政府与社会各界的认可;第三,要与旅游行业融合,如果没有得到旅游行业认可,那会经营得很累。”蔡美娟坦言。
事实上,正如蔡美娟所言,当民间博物馆能与企业、当地产业与旅游行业充分融合时,它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或许远超当初想象。
以大涌的红木雕刻艺术馆为例,2002年,由大涌镇政府兴建的大涌红木雕刻艺术馆成立,但由于原址“三旧”改造的需要,艺术馆急需寻求新家,而大涌太兴家具愿意为新馆提供空间。2011年5月,大涌红木雕刻艺术馆搬迁至太兴家具展厅的四楼。如今,这里已经成为至太兴家具展厅的最大特色之一,每年吸引了众多客商前去观赏。
大涌镇副镇长周长甫告诉记者,政府提供展品,企业提供场地,公益文化展览既有了安身之处,企业也赚取了人气,这是一种双赢。政府与民间合作办馆,这也是如今中山以特色产业为主题的展览馆和博物馆选择最多的一条道路。
感言
望出台针对性政策扶持
对于众多依旧处于探索道路上的民间博物馆而言,创新模式虽必不可少,但政府的扶持更是不可或缺。
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冯文钦去年刚刚依托五桂山打造了奇石博物馆,向外界展示自己花了16年时间收藏的各种珍贵奇石。去年开业至今,该博物馆每天接待的游客将近千人,基本能够保持收支平衡。
在他看来,民间博物馆的兴衰,除了兴建者自身的努力外,还与政府出台的政策扶持以及博物馆所处城市的大气候有关。如果中山的旅游业能够实现更大的突破,吸引更多人流进来,那将直接为诸多民间博物馆带来人流客流。
蔡美娟接受记者采访认为,民间博物馆属于“非营利”的公益文化机构,如果运作得好能够大幅提升当地的产业文化水平,但它的发展壮大也必然离不开政府在税收及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比如说,政府在向全省乃至全国推荐中山的文化旅游景点时,如果能够将龙泉博物馆列入其中,那对于酒店自身的生存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期待中山能够针对民间博物馆出台更多针对性强的政策。”
与其它民间博物馆相比,蜜蜂博物馆在资金扶持上得到了政府的优待,每年可获得一定的固定资金扶持,但相对于每年十几万元的维护费用来说,生存还是很艰难。此外,困扰其运营的另一尴尬现实是,由于主题单一,游客来参观一趟可能就不会再来了。显然,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其影响力、吸引更多客流,成为其生存的唯一出路。
“目前我们最期待的是政府能够将蜜蜂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产业项目来扶持。如果要将其办好,最起码每个月要6万元开销。但这笔开销单靠门票收入是无法填补的。另外,在博物馆的场地上,也希望政府能够尽快安置好。”蜜蜂博物馆负责人刘先生说道。
记者采访中获悉,中山近期或出台《民办博物馆的扶持办法》,该办法中将针对民间博物馆推出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比如在建设用地、融资贷款、税收返还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
■经验之谈
龙泉博物馆:
延伸产业链
强化造血功能
从2000年真正开始涉及收藏,到第一次举办明清家具与艺术品联展,龙泉博物馆用了整整6年。近几年来,龙泉博物馆的发展重心,是依托古镇灯饰行业,从多样化的展品逐渐转变为以古灯收藏为主力展品。
在龙泉博物馆的入口处,放着一尊灰陶彩绘飞凤博山神灯,这是龙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博物馆创始人蔡美娟告诉记者,这个原本为一位朋友所有,而朋友并不打算将其卖掉。最终她只好用黄花梨家具跟十几万元将这尊神灯换回。
累计过亿资金的投入,大大丰富了龙泉博物馆的藏品。而在大力结合产业文化的同时,龙泉博物馆还将产业链进行适当延长,逐渐涉及关于博物馆的纪念品、书籍等,意图打造出更加强大的内部造血能力。
蔡美娟透露,龙泉博物馆将在已出版的三本《古龙轩藏品录》之外,每年出版一至三部专著,并将形成5—10名骨干专家团队,团结周围5—20名各类收藏与专业艺术创作队伍。
■无奈心声
蜜蜂博物馆:
几年倒贴数百万
如今“奄奄一息”
在中山,若论及科普教育,做得最好的民间博物馆当属蜜蜂博物馆。
与许多低调的民间博物馆不同,从2001年3月开馆,蜜蜂博物馆就经常性地参与各方面的科普活动,宣传蜜蜂对农业、生态、农作物、果树等增产增收、品种改良的作用。通过参观学习,让青少年探知蜜蜂王国的奥妙,学习蜜蜂“勤劳勇敢、团结协作、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为迎合在校学生的兴趣需求,馆内还特别补充了大量的妙趣横生的卡通图文,以促进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蜜蜂知识。并筑造了一个蜜源植物园,园内种植了近百种显花植物,让人们直接地观察蜜蜂采蜜、采花粉活动。
为了更加广泛地普及蜜蜂知识,蜜蜂博物馆对学生的参观门票进行了大幅优惠,对困难学生及老人实行免费参观,对学校实行经常性的赠票活动。
然而,在做足了科普教育之余,由于经营收入不甚理想,用博物馆负责人刘先生的话来说,蜜蜂博物馆已经是“奄奄一息”。刘先生坦言,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的公益机构,民间博物馆理应纳入文化产业的扶持范围。但近几年中山对这方面的扶持力度甚小,不少民间博物馆接二连三倒闭。剩余的民间博物馆寥寥可数,经营也是举步维艰。
“这些年运营博物馆,我已经倒贴了几百万元进去,但如今依旧无法将它很好地经营下去。民间博物馆的生存,真的急需政府的大力扶持。”刘先生叹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