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兰州民间博物馆,何时才有“出头日”?
4月11日,本报报道了兰州市民胡太升欲将20多年收藏的百幅电影海报和千册连环画捐出的消息,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记者发现,虽然民间有着大量的珍贵藏品,但这些藏品却养在深闺人未识。为此,很多收藏者期待有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场所,市民也期望有更多民间博物馆出现。然而,苦于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掣肘,致使民间收藏难有出头之日。
1 民间收藏,呼唤有个“好归宿”
“我家里有至少上万册的连环画,还有很多像章、电影海报、老照片等珍贵的东西。”4月13日,市民吴先生告诉记者,他很想收藏胡太升的这些连环画。从4月11日到14日,记者接到了至少一百余个电话,百余热爱收藏的市民纷纷对胡先生珍藏的电影海报和连环画伸出了橄榄枝。
“其实,我们只是自己默默收藏,很难有一个渠道去和藏友们交流、互相补充和完善藏品。”爱好收藏的王万春告诉记者,虽然家里藏有很多古书、画册以及各种珍贵的东西,但这些宝贝养在深闺无人识,很想有一个平台,让这些宝贝也出头露面,一是能够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让藏品更丰富和完善;二是和同行、市民交流,让外人欣赏这些文化遗产,以弘扬祖国传统文化。
去年9月,榆中老人金鹏飞欲将收藏的700部照相机捐出。金鹏飞由于年事已高,照顾这些“宝贝”已感力不从心,很想为这些藏品找个好归宿。老人的愿望是能够把这些藏品作为免费的公益展展示给人们。如果做商务展也可以,但希望能成立一个基金,将其中一些收入捐献出来,用于资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们,为家乡做些善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此事无果而终。榆中老人金鹏飞收藏了700部照相机,兰州老人苏留50余年收集了世界各地不同时期的报纸近2万种,共计15万份,其中不乏清朝光绪、宣统时期颇具历史价值的报纸……记者发现,在兰州,爱好收藏者众,而民间珍藏品类亦非常丰富。
2 民间交流,发展中遇到困局
记者了解到,在兰州,有很多爱好收藏的市民,且都有专门的陈列室,有人将其称作民间(私立)博物馆,也有人将其称作私人展览馆。它包含着心血,包含着收藏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精心收藏,精心维护,虽然有很多藏家都愿意对外开放,但因为这些藏品大都在自己家中,由于场地有限、资金匮乏,加之宣传力度不够,致使这些藏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同时,要将这些藏品转化为公共服务的美好愿望也很难付诸实施。
据了解,兰州在文物部门登记备案的民办博物馆不足十家。除了天水成纪博物馆和酒泉阳关博物馆、马家窑彩陶博物馆外,其他均没有独立的馆舍。据甘肃省收藏协会第四委员会、兰州民间收藏研究会会长李桂生介绍,兰州民间收藏有二十多个品种,兰州的个人收藏馆并不多,被中国收藏协会认可的只有两家,一个是集报馆、一个是红色收藏馆。
据了解,由于投资大,资金来源少,缺少场地、缺少宣传等原因,致使兰州收藏无法走出去,私人的“博物馆”在发展中遇到困局。“我们每个月月底都有一个联谊活动,主要用于会员之间的交流、交换、研讨、拍卖等,但由于没有场地,只能到处打游击。”李桂生告诉记者。
“如果文化遗产只是收藏者自己赏玩,它的社会宣教等作用就被掩盖了,民办博物馆无疑弥补了这一缺憾。”市民张彦华认为,古城兰州历史文化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应该发展更多的民办专题博物馆。
3 专家呼吁,期待民间博物馆
“在四川大邑县有一个博物馆小镇,那里有着丰富的藏品。可以找到各种市面上难以见到的珍藏品。”尽管只去过三次,但甘肃省交通厅工作人员杨涛女士对此印象深刻,认为兰州民间既然有着很多丰富的藏品,不妨借鉴外地做法,打开思路,能够在合适的环境和场地集中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大力发展兰州的文化产业。她说,作为本地人,很多时候看不到本地文化遗产的展示。记者发现,像杨女士一样,很多市民都很期待兰州能够拥有更多展示历史文化和收藏文化的场所。
著名民俗学家、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柯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它反映了一种文化展示的多样性。国立博物馆和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博物馆数量有限,但个人博物馆就不同,内容虽然单一,但这种展示比如葫芦、洮砚、印章等都具有专题性,以马家窑彩陶博物馆为例,虽然是私人展馆,但展品质量非常高,堪称临洮一大看点。柯教授说,他曾在欧洲等地访问时,发现外国私人博物馆非常发达,像意大利等地,农村都有私人博物馆。“意大利一个农村有一家展示古今照明工具的博物馆,这个非常有意义,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了解,国外私立博物馆大多有政府和各种基金的扶植以及相当数量的社会捐赠。美国的博物馆在保持自身非营利公益事业机构性质的基础上,大量引入了市场化的理论、方法,建立起了符合其外部环境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模式。如何建立私立博物馆从财务保障到藏品购买、保藏与修复、展示和研究的营运机制,做到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大多数私立博物馆馆主及私立收藏家关心、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据了解,早在2010年1月,国家文物局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民办博物馆在行业准入、等级评定、人员培训、职称平等、科研活动、陈列展览,以及人才、学术的交流、合作、奖励、政府政策信息服务等方面,与国有博物馆一视同仁,同等待遇。”看来,发展民间博物馆,仍然是个任重道远的话题。
文/图 本报记者 张学江